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70后劳模与80后博导:百年老醋的守护者

70后劳模与80后博导:百年老醋的守护者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1-03-01 15:11:59 | 点击:1207

陈明友,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人。20岁出头跟着叔叔进了醋厂,日复一日地站在醋缸面前翻、抖、搂、挑、扒……一干就是28年。

郑宇,80后博士生导师,在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醋,是郑宇和陈明友的交集,他们相互学习,传统技法与科研工作相结合,让300多岁的独流老醋在市场上始终充满活力。

醋也成就了他们。2018年,郑宇获首届天津青年创新能手称号,当选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2020年,陈明友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郑宇构建了国内首个传统食醋固态酿造微生物菌种库,当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会专家委员。

郑宇(中)取发酵过程中的原料带回实验室分析。曾昭晔摄/光明图片

老师傅们的“匠心”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是具有300多年历史的醋乡。醋,古汉语也称“醯”。清朝同治年间,诗人李嘉绩路经天津静海,赋诗赞曰:“傍水开雄镇,风清渤海滨。乞醯千里客,卖剑几家人。”1986年,独流醋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整合成立天津市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

现在的天立独流老醋股份公司,除了机械化车间,依然保留了十几排的土坯平房做醋窖,生产手工醋。三九寒天,手工制醋厂房窖里温度不低,放着众多的大瓦缸,空气里的味道像酒也像醋。“苇席笆斗加大缸,眼看嘴尝鼻子闻”,几百年的传承,有经验的制醋师傅远远闻一下就知道原料发酵是否彻底。

传承着叔叔的手艺,陈明友在醋厂工作了28年。在他看来,独流老醋每一个酿造环节,既要有手艺,更需要“匠心”。

独流老醋传统发酵工艺核心是“一次发酵两次成熟”,车间内,陈明友向记者介绍道:“醋酸发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翻动翻醅过程看似简单,却要紧密配合着每一个感官的体验,并通过充分通风送氧控制温度才能确保产品质量。”

天津市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殿英介绍:“公司成立时,一个醋醅(独流老醋特有生产计量单位)产335斤醋,现在一个醋醅产800斤醋。原来,一个窖酵子(独流老醋特有生产计量单位)投140斤制醋原料,后来发现不能完全发酵,师傅们尝试着将原料打碎,这样发酵更充分,生产同样的醋只需要投90斤原料。这都得益于像陈明友等制醋师傅们的‘匠心’。”

陈明友在继承传统制醋工艺的基础上总结创造出新的不断优化醋酸发酵工艺。不但解决了原料发酵不彻底,醪液浓度过高的问题,还提高了酵母活性。

公司醋醅出品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每个发酵室一年可增加效益26800元,单此一项,每年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科研也要接地气

这几天,陈明友一直守着醋。他翻看着醋缸里的发酵物醋醅说:“今年冬天的气温比往常偏低,发酵期会延长。这种情况,只能让老师傅守在这儿。”古老的经验和技巧无法避免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更精准地控制醋的发酵过程,用科学的方法破解“古法制醋”的密码,把老师傅们“眼看、鼻闻、口尝”的经验经过科学实验、理论数据分析,制定标准,让制醋过程更稳定、更规范,这是郑宇的科研任务。

传统品牌有了科技的支撑,就能在新时代找到立足之地,扩大原有的市场,征服年青一代。而高科技,一旦走出实验室,嫁接老字号,就能让其改善传统产品生产和市场模式,效益倍增,再现勃勃生机,从而达到科技服务社会的初衷。

天津科技大学与独流老醋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高年发就将目光聚焦到独流老醋。

张殿英回忆:“独流老醋为津门百姓所爱,在天津市场占到80%以上。当时,百姓认为年头越长的醋越有营养,越香。可做醋的人知道,醋是粮食发酵而来,久置后对人体有利还是有害,需要依据。”

高年发分别选取了独流老醋陈酿1年、3年、5年、7年和10年的醋醅,通过对其中有机酸、氨基酸、脂类等的提取分析发现,随着沉淀陈酿时间的增加,醋醅中的γ氨基丁酸、微量元素含量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越高,同时醋醅酸度更加柔和、风味也逐步提升。该研究为独流老醋此后的陈酿年份醋和保健醋等其他醋型的研发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郑宇2008年到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作,在省部级共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他负责传统发酵食品酿造加工制造过程营养与安全调控机理方向的研究。

郑宇深知微生物是醋、酒这类传统发酵食品的灵魂,也是改良传统发酵食品产品风味的根基。白天,他在独流老醋的厂房里试验,晚上,回到实验室对试验效果进行分析。他从独流老醋等传统食醋中提取分离纯化微生物进行研究1000余株,构建了国内首个传统食醋固态酿造微生物菌种库,分离纯化微生物1000余株,从中选育具有优良性能的菌株。经过一个月的优化与验证,他利用微生物互作机制,建立了传统食醋复合微生物强化发酵关键技术,并应用于天津独流老醋的发酵生产,使原料利用率提高10%,年新增经济效益1000万元。他又通过对果醋发酵过程醋酸菌代谢特性的分析,开发了基于能量代谢反馈调节的果醋发酵控制技术,发酵效率提高49%,能耗减少40%,累计节支超过10亿元,研究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0年4月30日,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学院传统发酵食品科研团队以夏婷为第一作者、王敏为通讯作者的有关中国传统食醋护肝机制的研究论文登上《Food & Function》期刊封面。

这是“醋”“醋缸”等中国食醋文化元素以及中国食醋研究成果首次出现在国际食品领域权威期刊封面上。

该权威杂志审稿人认为这个研究成果“从全新角度揭示了中国民间使用食醋解酒护肝的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忘初心,坚守传承。独流老醋走出了一条传统老字号与科研团队深度合作,续写新篇章的路。(记者 刘茜 陈建强)


分享到:0


责任编辑:陆松江


【作者:记者 刘茜 陈建强】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新华社发  【文化印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对教室采光和照明提...

西藏建设800多个高原和美乡村 “生活幸福,日子甜!”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杭嘉新村,一栋栋两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欢迎来到我的新家!”村民念扎的家里窗明几净,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以前在牧区住帐篷,取暖靠烧煤,下雨会漏水。”念扎说,“搬进新家后,供电供暖都有保障,还通...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13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屈海燕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八十...

菲律宾宿务省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75人

  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0月13日,菲律宾宿务省9月30日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至75人,另有559人受伤,受灾人数超过74万。  报告显示,超9.4万座房屋在地震中受损,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也有775处受损。...

2021
03/01
15:11
记者 刘茜 陈建强
浏览量: 120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