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鲜”风拂绿洲 “甜”果出天山——感受南疆特色农业新脉动

“鲜”风拂绿洲 “甜”果出天山——感受南疆特色农业新脉动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5-09-15 15:54:54 | 点击:886

在帕米尔高原东麓的辽阔绿洲,一场静悄悄却深刻的农业变革正在持续发生。昔日以耐旱传统作物为主的土地上,如今是一排排整齐的芦笋田,工作人员正弯腰穿梭其间,细心查看植株长势、进行田间管理;而在这片阳光充沛的土地上种植了千年的无花果,也正走向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8月14日,在新疆阿克陶县芦笋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在采摘芦笋。新华社记者 檀易晓 摄

  2024年春天,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如今已是当地芦笋基地技术人员的努尔比耶·艾则孜,第一次见到这种“长得像绿色小树苗”的蔬菜。她好奇地掰下一根,清甜脆嫩的口感瞬间征服了她,“半辈子都没尝过这么鲜的滋味”。

  “后来我把芦笋和羊肉一起炒,又嫩又香,全家都抢着吃。”她笑着说。这种陌生的蔬菜,正悄然成为她与村庄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崭新起点。

  改变,源自江西援疆力量的持续赋能。去年4月,江西援疆团队在当地建立起120亩芦笋试验示范基地。一年多时间,芦笋苗已在肥沃土壤中茁壮成长。如今基地迎来首个采收季,每天有约1000公斤新鲜芦笋发往香港,亩产值突破7000元,远高于传统作物。

  目前,阿克陶县的芦笋种植面积已扩大至3000余亩。按照发展规划,到2027年,这里将建成全国规模较大的有机芦笋产业基地,让万亩“绿金”在这片边陲沃土上扎根生长。

  产业落地,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当地村民。数据显示,在今年的采收季,基地共吸纳220名村民务工,人均月工资接近3500元。农闲时期,还提供50多个长期岗位,平均月工资3000元,稳稳托起了村民的“幸福账单”。

  玉素普艾买提·玉素因曾经是一名月收入仅1000多元的护林员。如今,他转型为芦笋基地的长期工,月薪达到3500元。“房子新刷了彩漆,家里也收拾得亮堂多了。”他指着焕然一新的安居房,语气里洋溢着满足。

  阿克陶县境内平原绿洲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适中,正是露天芦笋种植的理想之地。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徐宏表示:“这里几乎无需应对病虫害,种植成本低。未来我们还计划开发芦笋茶、芦笋饮料,甚至芦笋提取物化妆品,不断提升产业链价值。”

  如果说芦笋是这片土地的“新客人”,那么约百公里外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村的无花果,则是名副其实的“老住民”。

  村内现存70余棵树龄超过450岁的无花果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古再丽努尔 吐尔洪家两亩果园中的古树,便是由祖辈亲手栽种。“从我记事起它们就在这里,据说是我爷爷小时候种下的。”她说道。

  然而,这份“甜蜜”的事业曾经充满艰辛。无花果皮薄易烂、极难保存。在没有冷链物流、没有稳定销路的年代,她常常凌晨三点打着手电摘果,再匆匆赶早市卖出,“去晚了,果子就只能烂在手里”。

  转机发生在2020年。江苏援疆团队累计投入1.01亿元,为阿孜汗村量身打造“焕新计划”:修缮基础设施、打通冷链物流、推动农文旅融合,助力无花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是7月拍摄于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村的无花果。(受访者供图)

  数字见证变迁。村党支部书记张雪辉介绍,五年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万元,而2024年已突破1.8万元。

  如今,古再丽努尔家的果园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体验采摘园,高峰时一天接待800人。“再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陪着孩子长大。”她站在果实累累的树下,笑容如阳光般明亮。

  那些曾经难以远行、娇贵难贮的南疆鲜果,如今在援疆力量构建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与电商平台助力下,跨越山河、进入千家万户。

  从新引进的芦笋到走出去的无花果,帕米尔高原山麓的绿洲平原正在书写一场动人的农业蜕变。这片曾经偏远的土地,正跃动着产业振兴的强劲脉动,孕育出无限希望。(记者檀易晓、蔡国栋)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新华社发  【文化印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对教室采光和照明提...

西藏建设800多个高原和美乡村 “生活幸福,日子甜!”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杭嘉新村,一栋栋两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欢迎来到我的新家!”村民念扎的家里窗明几净,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以前在牧区住帐篷,取暖靠烧煤,下雨会漏水。”念扎说,“搬进新家后,供电供暖都有保障,还通...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13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屈海燕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八十...

菲律宾宿务省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75人

  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0月13日,菲律宾宿务省9月30日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至75人,另有559人受伤,受灾人数超过74万。  报告显示,超9.4万座房屋在地震中受损,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也有775处受损。...

2025
09/15
15:54
浏览量: 88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