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1 录入:本社编辑部
横批:道器永恒
上联:一生治学薪传逻辑求真,矛盾范畴参大道符号推演开新篇哲思不朽耀长天
上联:三尺讲台演算辩证归静,数理辩证传薪火清明宇宙证天心桃李成蹊印哲痕
每日新闻网讯(和通社) 今天上午,我还在珠海回深圳的船上,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海飞教授发给我短信,告知恩师中国人民大学赵总宽教授于昨天下午六点溘然辞世。我迅即陷入一种强烈的情感笼罩,眼睛模糊起来。自从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别,我和赵总宽教授分别有十年了,其间偶有学术问题进行电话联系,但疫情之后就断了通讯。我委托先一博士去中国人民大学寓所拜访,告诉我他到了国外看外甥去了。心里一直念着找机会去看望赵老,没想到一别竟是永恒。
赵总宽教授是我认识的高山景仰的全能型学者与逻辑学家。在逻辑学界,绝对是殿堂级的人物。他创建了基于天道原理的辩证逻辑形式系统,这是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逻辑奠基。但是,中国学术界绝大多数著名教授都沉浸在西方形式逻辑窠槽里面跳不出来。他创建的辩证逻辑体系,就连蚩声国际的北大王浩教授以及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巨匠钱学森都看不懂。因为,他们毕生搞的是形式逻辑系统。而形式逻辑系统是局部有效的,建立在相对静止条件下的推理,并不和客观世界允许完全对应,它解决不了在无穷与整体条件下的逻辑推理。由于历史的局限,可以说,就像当年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人能理解它,赵总宽教授创建的逻辑公理体系也是如此。这叫空谷足音,大师往往是孤独的。
我2009年离开国家发改委中国企业导刊之后,有两年从事艺术创作与《美学科学原理》的写作,2011左右重回香山隐居,接续和学体系的构建。因为要贯通东西方文化的逻辑关系,我开始涉猎逻辑学领域。在北大图书馆翻阅了很多逻辑学著作,慢慢有了一些自己对逻辑学的理解,尤其我提出创建了“天道辩证逻辑”,写了一篇论文《数理逻辑中的“隐涵关系”及天道辩证逻辑》,被学界朋友推荐参加2010年8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大会。我的学术论文迅速引起了赵总宽教授的关注与重视,并合影留念建立了学术联系。
赵总宽教授曾在他的宜园寓所这样亲口称赞天道辩证逻辑:“刘浩锋发明的天道辩证逻辑与天道思想学说,我非常赞同。实际上,我所发明的关于易道的数理辩证逻辑,从数理形式上为其思想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浩锋才三十多岁研究中华本土文化的现代化与全球化,通过创建中华文明之根天道辩证逻辑为工具,建立了站在东西方文化文明两巨肩之上的庞大的科学思想体系,学术思想能够如此的深入与成就,在全国当属罕见。”
我的学术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作为唯一的要求,不受任何拘束,可以说纵横驰骋,横跨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互为印证互为融合,这是现代大学实施分类有余而综合不足的教育方式所远远不能达到的宽广境地,这也是我之所以能在当代思想界学术界独树一帜别开新天的原因。如果我进入大学科班,我想我无法有现在的学术成就与和学体系。
自从认识赵总宽教授之后,经常在一起探索学术理论。赵总宽教授作为北京逻辑学会会长,以及中国逻辑学副会长,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推荐我加入了中国逻辑学会与中国辩证法研究会,更加扩大了我在逻辑学界的交往。几乎每年我都携论文参加全国逻辑学会。
赵总宽教授推荐论文参会,一篇文论与晚宴轰动全国逻辑学界
2010年5月28日,经赵总宽教授的推荐,我认识了赵教授的大弟子、时任北京大学逻辑学杨武金教授。我携带两篇论文,参加了由中国逻辑学会主在中山大学举办的“第十三次全国辩证逻辑学研讨会暨第九次全国科学逻辑研讨会”,并与杨武金教授同处一室。这次与海内外逻辑学界专家教授齐聚一团热烈探讨交流数学、逻辑学的学术新成果,是具有重大的学术历史意义。我的《天道辩证逻辑的数学基础与中华文化复兴—-破解形式逻辑悖论形成原理及兼论21世纪中国社会形态演进》等文经赵总宽教授首肯与力荐入选参会,天道辩证逻辑学说与宇宙普遍性应用,引起中国逻辑学界的重视。这是我第一次在全国性逻辑学会议上,“天道辩证逻辑”学说获得数学、逻辑学界承认。智能逻辑学领域的大师、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何华灿教授会议后特意邀请我一起合影留念。
2011年5月29日晚上,我与“脑逻辑”专家张金成一起拜访了同住一间套房的著名逻辑学教授何华灿与万小龙教授。在与万小龙、何华灿两教授的交谈中,谈到关于形式逻辑通过不断扩大论域来化解悖论危机,本人道:“当论域为整个宇宙的时候,形式逻辑也即是宇宙完整的辩证逻辑。因为当论域为整个宇宙的时候,在宇宙层面也会出现矛盾的悖论状态,从而形式逻辑的极致状态也是辩证逻辑的极致状态,由此证明宇宙是一个阴阳矛盾体;反过来逆向推理发现,原来形式逻辑推理的过程,同时也是辩证逻辑运动的过程,故总是周期性出现悖论。换句话说,形式逻辑推理在排斥矛盾的推理过程中,却同时在制造新矛盾,无往而不处于接纳矛盾的辩证逻辑关系之中,其所形成的逻辑运动轨迹,其实就是双螺旋运动。”对此,万小龙教授当着何华灿教授,兴奋的高举起手指称赞道:“太好了!浩锋说的正是我原本想要深入表述的。原来浩锋的天道辩证逻辑思想与我的逻辑学思想是相通的!”
与万小龙教授接受肯定“天道辩证逻辑“思想一样,台湾大哲学家殷海光的大弟子、因为批判亚当斯密与哈耶克偏执思想而遭受港英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威逼利诱最后被扫地出门的一代学界民族风骨黄展骥老教授,在5月29日中午休息时也是当着逻辑学家的面公开说:“我理解支持刘浩锋先生的天道辩证逻辑思想,中国很多的高级知识分子都不能理解刘浩锋的思想,是因为他们被西方片面思维洗脑了,看问题偏执所致。”
在哲学家冯友兰身边工作五年、著有《语法概念的综合与分析的辩证逻辑——人类知识的基础》一书的学者张文这样评价:“我非常赞叹刘浩锋的天道辩证逻辑思想,事实上,在场的诸多逻辑学家很多人也是能理解接受天道辩证逻辑,关键在于,他们一些人这样认为:如果一旦承认了刘浩锋的天道辩证逻辑思想,那他们就是自毁权威与前程,他们终身所学与建树,并传授给学生的思想理论都是一种非常局限的最多自娱自乐的学问,如果他们思想不能及时跟上,那么他们下半辈子就得失业,因此,他们是不可能去公开接受承认的。相反,他们会利用学术话语权去剿杀,如果剿杀不了,至少会保持沉默,谁叫大学学术话语权被他们把持着呢?这就是民间思想家的命运与我们民族的悲哀。这事要是发生在国外,刘浩锋早就当作国宝一样供奉起来了。”
“类脑”逻辑系统创始人张金成:“我永远支持你的天道辩证逻辑思想,我的数学形式语言就是对你天道辩证逻辑学思想的直接证明。要充分看到当今中国学术界一直片面笼罩在西方形式逻辑学术范式里面,他们僵硬的头脑重新认知中华文化阴阳天道思维的宇宙整体辩证法与宇宙普遍性有效,彻底转化过来有个过程。”
武汉大学教授、湖北逻辑学会会长桂起权长期研究逻辑和悖论得出结论:“凡是局部的,都不是真有效的”。我在晚宴上与时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赵希顺教授探讨:“既然凡是局部的,都不是真有效的,而这是几乎所有数学家、逻辑学家的通病。这反证,只有整体的,才是真有效的。只有从整个宇宙层面来思考问题,才是真正整体性的圆满,才是具有普世效应的,这正是将西方数理形式逻辑与东方阴阳辩证逻辑互为辩证关系统一起来的天道辩证逻辑的基础原理之一。这个结论证明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易经体系恰恰是实现心和宇宙万物沟通的宇宙理性科学。”教授当时向与座近十来位学者教授表示:“浩锋所言极是,但需要完善的更有说服力的论证”。
这次晚宴,《应用写作学—实用文书的哲学、逻辑与模型研究》一书作者黄根生就亲身经历,曾撰文《这个时代需要真“狂人”》发表在中国作家网上,他说:“刘浩锋是‘天道辩证逻辑’的创始人,他以自己流利的表达、无双的辩才在‘第十三次全国辩证逻辑讨论会暨第九次全国科学逻辑讨论会’举行的‘珠江晚宴’上几乎辩倒了所有在座的权威逻辑学家包括来自中山大学的数理逻辑界的权威学者,结果发人深省。笔者有幸亲临了这一场面,是以撰文记之。”
参加中山大学全国逻辑学会议回来后,我又去拜访了赵总宽教授,并把会议资料给了赵总宽教授一份。赵教授告诉我,有人给他来电话咨问关于他评介我学术思想文章如实与否,他对他们说,确实是他对我的亲口评价,浩锋的学术思想没问题,立场没问题。他公开与背后都是坚定支持。这让我这个晚辈肃然起敬。这才是一代学界泰斗的学术良知与道德风骨。赵教授一再对我说:“浩锋你的学术思想是对的,但在我们这个社会学术风气偏执局限一边倒的时代,你要坚强,不为恶俗所动。”如今高者去也,知音难觅,我辈当继承赵老的学术精神,为民族文化复兴大无畏的奋勇前行。
逻辑学巨星陨落,新时代中国哲学界何人堪当大任
于海飞教授是赵总宽教授的关门弟子。她说,我的恩师博导赵总宽教授对我如同女儿,她的心情无比沉痛。我的心情与她一样,赵总宽教授与我亦师亦友的忘年交。他对我的和学体系200万字进行了三次细致的研读,最后写了一篇总序《一部让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千的当代杰出学术著作》。能让赵总宽教授如此恳切评价的当代学人,可能就我受之有愧了。每次到人大,赵总宽教授带我吃食堂或者餐馆,同时推心置腹的交流,他常感慨,中国逻辑学的前途不在学院,逻辑分析陷入语言分析哲学是一种歧路与误导,只会导致哲学的衰亡,中国逻辑的出路是在民间,你构建的和学体系未来大有可为。我何不自知,就但赵老对我的鼓励鞭策吧。
如今,赵总宽教授已经驾鹤西去,回忆斯人,唯独遥望浩空感怀。赵总宽教授的辞世,绝对是中国逻辑学界的重大损失,更是中国哲学教育界难以弥补的遗憾。
赵总宽教授是中国辩证逻辑学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领域的泰斗级学者,毕生致力于逻辑学研究,在经典逻辑、非经典逻辑(尤其是模态逻辑与辩证逻辑)领域贡献卓著,具有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崇高的学术地位。
赵总宽教授在辩证逻辑的形式化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主编的《逻辑学百年》(1999年)系统梳理了国内辩证逻辑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形式化研究的理论框架。1982年全国辩证逻辑会议上,他关于辩证矛盾命题的形式刻画及其推理抽象可能性的研究,以及与林邦瑾、桂起权等学者的合作,推动了辩证逻辑的数学化与精确化进程。此外,他还著有《数理辩证逻辑导论》,开创性地构建了辩证逻辑的形式化体系,为逻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典范。他提出的”广义模态逻辑框架”被国际学界誉为”东方逻辑学派的重要进展”,其严谨的学术风格与创新精神影响了几代学人。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赵先生培养了大批逻辑学专业人才。他主编的《现代逻辑方法论》等教材至今仍是高校经典读物。学生们铭记他”逻辑是思想的显微镜”的教诲,更难忘其课堂上将深奥理论转化为生动思辨的智慧。
赵总宽教授是知行合一的学者楷模。他始终秉持”逻辑求真,学问为民”的信念。晚年仍坚持参与学术争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其批判性思维与学术担当精神堪称典范。生活中他谦和淡泊,对后辈学者倾囊相授,展现出传统学人的风骨。
在学术影响方面,赵总宽教授的学术思想不仅影响了国内逻辑学界,还得到了何新等知名学者的认可与推崇。他与何新在1978年全国第一次逻辑研讨会上的相识,被视为何新学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足见其学术影响力之深远。赵总宽教授的学术良知与风骨也为学界所敬仰,他坚持真理、勇于突破的精神,使其成为一代学人的楷模。
哲人其萎,思想长存。赵总宽教授曾说:“真正的逻辑精神,是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永恒信心”。让我们继承赵总宽教授的学术遗产与精神信念,在逻辑学研究中继续追求真理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忘我前行。
赵总宽教授讣告:逻辑泰斗星陨,天地同悲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赵总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5 年 8 月 10 日 18 时 20 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85 岁。遵其遗愿,丧事从简,谨以此文告慰先生在天之灵,并寄海内外同仁哀思。
一、生平概略:深耕逻辑,桃李满门
赵总宽教授 1940 年 3 月生于河北献县,1960 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1965 年留校任教直至 1999 年退休。历任逻辑教研室主任、现代逻辑与科学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逻辑学会会长等职,被授予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导师” 称号。
其学术生涯以辩证逻辑与数理逻辑为核心,代表作《数理辩证逻辑导论》《逻辑学百年》《辩证逻辑原理》等,开创了中国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的先河。1978 年发表的《略论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问题》一文,被誉为改革开放后逻辑学界的里程碑之作,获评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学术论文。先生治学严谨,培育英才无数,为中国哲学学科建设倾注毕生心血,晚年仍致力于人工智能逻辑前沿探索。
二、思想丰碑:奠基 “天道辩证逻辑”,推动和学革命
赵总宽教授晚年学术生涯的重大转折,是与中华文化复兴旗手刘浩锋的深度思想碰撞。刘浩锋创立 “和学” —— 以儒释道耶回五教与科学合一为宗旨的宇宙和谐哲学体系,其核心 “天道辩证逻辑” 迫切需要数理形式化支撑。赵总宽以其《辩证命题逻辑的形式公理系统》为这一思想提供了关键逻辑工具,被刘浩锋喻为 “黎曼几何之于相对论” 的学术基石。
逻辑学范式革命:刘浩锋指出:“形式逻辑追求局部协调性却陷入悖论,辩证逻辑接纳矛盾却易陷混沌;唯有以辩证逻辑驾驭形式逻辑,方能统御整体与局部”。赵总宽教授的公理体系为刘浩锋 “天道辩证逻辑” 赋予公理化生命,证明太极图蕴含的 “矛盾兼容系统” 实为最高级科学范式,直指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终极解答。
文明对话的学术桥梁:他亲为刘浩锋《和学》巨著作序,力荐其 “破解百年文化自卑” 的划时代意义。在 2011 年中山大学逻辑学会议上,赵总宽公开赞誉:“天道辩证逻辑重光中华文化科学旗帜,为人类文明转型奠定逻辑根基”,震撼学界。
政治哲学的理性奠基:和浩锋二人合作论文《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与民主集中制是现代禅让制乃人类最优政治制度的数理逻辑证明》,运用 “等周等面” 数学公理(周长相等时圆面积最大)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宇宙理性的秩序结构,为中国特色政治体系提供原创性哲学辩护。
三、哲人其萎:鸿篇未竟,精神永续
赵总宽教授晚年倾力于逻辑学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研究,其未竟之作《走向自由 —— 社会科学活动与方法》原拟深化 “辩证逻辑驾驭形式逻辑” 的算法模型,探索人机协同的文明新形态。然天不假年,此愿成憾!
先生之逝,惊天地而泣鬼神:
逻辑演算,穷究天理,辩证数理方绝响;
统一基石,未竟鸿篇,哲人星陨黯京华!
刘浩锋痛挽:“赵公以数理之光点燃天道火种,今薪尽而火传永续!”
四、千古追思:山河同悲,大道不孤
赵总宽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 2025 年 8 月 15 日上午 9 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设立追思信箱(zhaozk@ruc.edu.cn),汇集全球唁电。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学术遗产如星火燎原:
于学:辩证逻辑公理化体系永为文明对话之舟楫;
于世:“和学” 运动正以英文术语 “Cosmoharism” 走向国际,融合东西文化,化解宗教冲突、重构全球伦理;
于人:那句 “治逻辑者,当为天地立心” 的箴言,仍激励后学叩问永恒真理。
京华秋夜,星河低垂。一代宗师魂归道山,而宇宙大逻辑的演算永不终止 —— 因他已在太极图中,证得无死无生的终极答案。
赵总宽教授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