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胚胎冷冻31年的“最年长”婴儿诞生

胚胎冷冻31年的“最年长”婴儿诞生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8-05 13:28:35 | 点击:663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当地时间7月26日,萨迪厄斯·丹尼尔·皮尔斯在美国俄亥俄州伦敦市出生,创下了世界“最年长”婴儿新纪录。他是由一枚冷冻了31年的胚胎孕育而成,生命的起点可追溯至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网站报道称,“领养”胚胎的夫妻——35岁的琳赛·皮尔斯和34岁的丈夫蒂姆·皮尔斯激动万分。琳赛称:“这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胚胎捐赠者琳达·阿切德则表示,这如同超现实一般。

  这一历史性事件标志着冷冻胚胎技术和体外受精(IVF)技术的重要进展。全球范围内,冷冻技术不断进步使越来越多的冷冻胚胎得以被解冻并成功诞生。而萨迪厄斯诞生的故事,也让科学界再次思考冷冻胚胎技术的潜力、伦理和未来。

  胚胎“领养”:跨越三十年的缘分

  萨迪厄斯诞生的故事开始于1994年。当时,琳达·阿切德在经历了6年求孕失败后,与当时的丈夫通过IVF技术成功创造了4枚胚胎。其中一枚被立即移植,并诞下了一名健康女婴。这名女婴茁壮成长,如今已过而立之年。阿切德也已62岁,剩余的3个胚胎则被冷冻储存。

  起初,阿切德打算利用这些胚胎再要孩子,但随着时间推移,她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最终,阿切德决定将这些胚胎捐赠出去,而非丢弃或捐赠用于研究。通过了解胚胎“领养”这一概念,她联系了“雪花计划”——一个允许捐赠者与接收者共同决定胚胎去向的项目。

  经过一系列筛选,皮尔斯夫妇成为了接受捐赠胚胎的家庭。在面对这份新的希望时,琳赛和蒂姆十分感慨,此前他们从未考虑过能“领养”一个冷冻存储了约30年的胚胎。这个决定不仅为他们带来了期待已久的孩子,也让阿切德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得以延续。

  体外受精:从技术到生命的奇迹

  IVF技术首先需通过药物刺激女性卵巢,取出卵子与精子结合,在实验室中形成胚胎,然后将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在体外受精的早期,胚胎通常采用慢冻技术进行储存。这种方法通过逐步降低胚胎的温度来进行冷冻,但由于缓慢冷冻可能导致形成有害的冰晶,影响胚胎存活率,因此,许多诊所在21世纪初期转而采用一种名为“玻璃化冷冻”的技术。

  该技术将胚胎放入一种细小的塑料管中,称为“胚胎管”,然后将其浸入液氮罐中快速冷冻,使胚胎转化为类似玻璃的状态。这些胚胎以后解冻时,可以迅速从液氮罐中取出,并在短短两秒钟内将其浸入温暖的“解冻液”——这一过程非常迅速且高效,显著提高了胚胎存活率。萨迪厄斯·皮尔斯的诞生就是该技术成功的一个例子。

  胚胎冷冻:所需费用可能不断上涨

  冷冻技术一直伴随着不断上涨的储存费用。根据《华盛顿邮报》2023年3月报道,受通货膨胀和供应链压力影响,胚胎和卵子的冷冻储存费用不断上升。存储费用通常每年约为650美元。而据《印度斯坦时报》2023年7月报道,卵子的储存费用大致在每年400—530美元之间。而涉及胚胎冷冻的更多步骤,如精子注射和胚胎培养,其相关费用通常在每年2700—3300美元之间。此外,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这些费用可能逐年上涨。

  例如,琳达·阿切德在冷冻胚胎过程中,每年都需支付约1000美元的存储费用,且这笔费用随着时间推移逐年增加。尽管如此,阿切德认为这笔费用“值得”,因为它见证了一个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生育技术:仍面临伦理与社会争议

  萨迪厄斯创下世界“最年长”婴儿纪录,超越了2022年出生的双胞胎莉迪亚·安和蒂莫西·罗纳德·里奇韦,他们的胚胎是在1992年制作的。在此之前,这一头衔由莫莉·吉布森保持,她是由一个冷冻保存了27年的胚胎发育而成。

  这些故事表明,胚胎的冷冻保存几乎可以打破时间限制。即便经过超过30年的低温保存,-196℃的环境下,这些微小的细胞依然能被复苏,发育成健康的婴儿。

  IVF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但也引发了一些伦理和社会争议。首先,由捐赠胚胎受孕而来的孩子被领养后有法律父母,可能永远不会见到自己的生物学父母。而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捐赠者的身份可能被揭露,这让原本匿名的捐赠行为变得不再完全保密,给双方带来情感上的冲击。

  另一种情况是,当胚胎冷冻存储多年后,孩子出生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复杂的情感和关系问题。

  随着冷冻胚胎的数量激增,如何合理处理这些不再使用的胚胎、确保捐赠行为符合伦理等问题,仍然是医学界和社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挑战。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744万亿次、80亿人、100亿元 “数”说澎湃算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新动力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以来,中国开启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大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连通东西南北。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浇筑新的基座,也创造了增长的新机遇。  12颗计算卫星进发太空,500公里高的太...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新华社发  【文化印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对教室采光和照明提...

西藏建设800多个高原和美乡村 “生活幸福,日子甜!”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杭嘉新村,一栋栋两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欢迎来到我的新家!”村民念扎的家里窗明几净,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以前在牧区住帐篷,取暖靠烧煤,下雨会漏水。”念扎说,“搬进新家后,供电供暖都有保障,还通...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13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屈海燕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八十...

2025
08/05
13:28
浏览量: 66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