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听脱贫户讲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故事 脱贫稳稳的 兜底牢牢的

听脱贫户讲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故事 脱贫稳稳的 兜底牢牢的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7-25 17:48:05 | 点击:48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兜住民生底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脱贫的兜底必须是固若金汤的”。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广大脱贫地区的脱贫成效巩固得怎么样,乡村全面振兴衔接推进得如何?各地有哪些有效做法和创新实践?记者深入一线,探访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近距离感受山乡巨变和脱贫群众满满的获得感。

  ——编者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松营村脱贫户王志伦

  监测帮扶网  兜牢不返贫

  记者  程焕

  野花争相绽放,漫山绿树随风摇曳。

  大山深处,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松营村,年过六旬的王志伦每天都要上山放牛,“多吃鲜草好上膘,等将来怀上牛崽,家里的日子就更活泛了。”

  王志伦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6口人,4个孩子都在上学,媳妇身体长期不好。2018年脱贫后,眼看生活有了起色,父子俩却因意外先后住院。尽管医保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但自费部分加上交通费和生活费,两万多元支出一下子掏空了家底,全家面临返贫风险。

  就在王志伦焦头烂额之际,监测帮扶网及时托住了他家。“大数据第一时间发现老王家因病刚性支出大幅增加,我们迅速上门走访,核实情况后上报。”松营村村委会副主任胡玉洁说。

  很快,王志伦家被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名单,区、镇、村三级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迅速响应,制订精准帮扶计划——考虑到他短期内无法外出务工,除了医疗补助,还补助他添了一头母牛和两头猪崽。

  “圈里有牲口,地里有收成,心里踏实多了。”出院后,老王身体恢复不错,家里的农活操持得井井有条,返贫风险显著降低。

  根据村里提名,在完成入户核实、村级评议公示,以及乡镇审核和区级审定后,今年4月初,王志伦家达到风险消除条件。“依托云平台系统,通过医保、卫健、人社、民政等部门间信息数据比对分析、充分研判,最终确定王志伦家退出监测。”胡玉洁介绍。

  毕节市有200多万脱贫人口,当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紧盯每一个有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众,线上联动监测、线下全面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日益完善的监测帮扶网,牢牢兜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链接】

  过渡期以来,各地强化大数据分析预警,畅通农户自主申报途径,简化监测识别程序,监测帮扶质效不断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监测对象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毛寺村脱贫户毛腾俊

  吃上“产业饭”  开上小汽车

  记者  赵帅杰

  施肥、浇水、扯蔓、授粉……钻进香瓜大棚,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毛寺村脱贫户毛腾俊一忙就是两个多小时。临近中午,他熟练地摇动把手、卷起棚膜,让棚内通风降温。毛腾俊抹了把汗,“来村里旅游的人多,瓜不愁卖,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人是辛苦些,可心里美着呢。”

  毛寺村曾是西峰区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3年贫困发生率近16%。当年,毛腾俊一家5口,人均收入不足千元,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精准扶贫项目资金支持下,毛寺村在沿河川区发展设施果蔬种植,技术服务送到家,一座大棚年收入超过7000元。很快,毛腾俊家就顺利脱了贫。2019年,毛寺村脱贫出列。

  脱了贫摘了帽,如何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村里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毛寺村党总支书记毛颖敏介绍,依托独特的冰窟资源,村里招商引资建成陇东冰雪基地,还种上了成片油菜花,建起生态观光园,打造了古街、乡愁记忆馆、凤凰塬舍民宿等10余处景观,年均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400余名群众吃上“旅游饭”。

  旅游业带来人气,有力带动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毛腾俊说,每到旅游旺季,他就在村里摆摊,销售桃杏干、土蜂蜜、香醋等特产,农闲时还到文旅建设项目务工,年收入近10万元,去年他还“赶时髦”添置了一台新能源汽车。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在毛寺村,通过入股分红、就近务工、销售农特产品、开办农家乐等多种途径,一户户村民紧紧“链”到旅游产业链上。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6元,较2013年翻了三番。

  【链接】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脱贫群众持续提升增收致富能力的重要基础。截至去年底,全国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了2—3个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

  江西省修水县汤桥村易地搬迁脱贫户林英华

  搬出深山窝  乐享新生活

  记者  杨颜菲

  “防火安全,人人有责……”临近中午,一辆“大喇叭”宣传车里传来循环播放的防火提示,声音越来越近。“这是林英华回来了,他是村里的大忙人。”江西省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党支部书记佐赣锋笑着说。

  汤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脱贫户林英华的家,干净整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我是村里的生态护林员,还种了10多亩稻田,日子过得踏实。”

  8年前,林英华还和父母住在深山土坯房,每年靠种几亩薄田、卖柴火、打零工等勉强维持生计。2017年,包括他在内的53户村民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新房。

  搬出来面对新环境,开启新生活,如何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佐赣锋说,村里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走村入户,与搬迁群众交朋友、拉家常,深入了解大家的所思、所盼,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

  一张桌子、十几条板凳,大家围坐一堂,群众说事、干部解题的“板凳会”,实实在在解决大伙儿的烦心事。林英华说,学校门口车辆乱停乱放严重,“板凳会”上提出来后,很快村里就施划了停车位。通过“板凳会”,村里先后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改造了自来水管网、增设了电瓶车充电棚……

  安置小区里的居民,来自20多个不同的村组,如何和谐共处?“建立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文明公约,成立红白理事会、议事协商会,安置点上很多事,都由村民集体商议决定。”汤桥村乡风文明理事会理事长龚三忠介绍,村里每年还会评选“好公婆”“好儿媳”“勤劳之星”等,让文明乡风滋润乡亲们的心田。

  “环境美、民风淳,家门口就能就医、上学、就业,这搬出来后的日子,舒坦!”林英华感慨。

  【链接】

  过渡期以来,我国累计推动安排中央财政衔接资金239.15亿元,支持人口较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有劳动能力搬迁脱贫户总体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治理专项行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排查整改工作深入推进,有力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陕西省紫阳县高滩村脱贫户王成兰

  捧稳新饭碗  日子有奔头

  记者  高  炳

  缝纫机的“哒哒”声清脆悦耳,绒布条熟练地在指间翻飞……陕西省紫阳县仁和国际千户社区的海利鑫毛绒玩具厂里,王成兰正专注地操作着机器。

  王成兰一家是脱贫户,原来住在紫阳县高滩镇高滩村,山大沟深。2019年,全家告别深山土坯房,搬进了安置新居。

  搬出来后如何能致富?镇村干部上门动员:“楼下毛绒玩具厂招工,包培训。”王成兰鼓起勇气,走进培训车间。凭着韧劲,她白天苦练、晚上琢磨,两个月后通过考核,成为新社区工厂首批员工。

  如今,王成兰稳稳当当地过着“楼上安家,楼下上班”的生活,月收入超过3000元,“赚钱还能顾家,我挺知足。”

  工厂负责人介绍,像王成兰这样在厂里稳定就业的搬迁脱贫户有17名,占比超过一半。“全县已建成新社区工厂121家,吸纳1762名脱贫群众稳定就业。”紫阳县人社局副局长冯流燕介绍。

  当王成兰在工厂忙碌时,她的丈夫黄朝华,正在千里之外的江苏省扬州市一家“紫阳修脚”品牌店内,为顾客进行足部护理。

  几年前,黄朝华还是个庄稼汉。搬迁进城后,镇村干部动员他参加政府免费组织的“紫阳修脚师”培训:“学成包就业,干得好一个月收入能顶在家种半年地。”

  培训结业后,黄朝华被输送到扬州就业,如今每月能稳定存下6500元。

  王成兰夫妇的辛勤奋斗,为下一代铺就了更宽广的发展道路。大儿子已本科毕业,在建筑行业发展;小儿子顺利入读县城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娃们有出息,日子有奔头。”王成兰笑着说。

  紫阳县建立从技能培训到稳定就业的全链条服务,全县累计培训修脚师4.5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占比超过42%,去年全县修脚足浴产业劳务收入达35亿元。

  “我们始终把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助力脱贫群众端稳饭碗、铺就幸福路。”紫阳县委书记向德刚说。

  【链接】

  我国持续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推动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近4年连续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和质量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蒋宇骏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AI做网购商品毁损图申请“仅退款”涉嫌违法 专家详解

 近期  部分买家利用AI制作假图  申请“仅退款”  引起不少商家在网上吐槽  正常情况下,买家如果因商品质量问题申请“仅退款”,商家会要求拍照或拍摄视频证明商品损坏,并让买家销毁商品,以防止恶意退款行为。但一些买家却...

泽连斯基抵达华盛顿 将与特朗普会晤

  △泽连斯基(资料图)  美国东部时间8月17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飞抵美国华盛顿。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美东时间8月18日下午先与泽连斯基会晤,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将出席,随后再与到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

高铁列车过长江,要用几分钟?

 近日  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的  一段乘坐高铁列车过长江的视频  收获了几十万点赞  大家留言表示  “一直以为长江是窄窄的一条  没想到这么壮观!”  “车窗外的江面宽阔得像海”  从“天堑”到“通途”  长江的时空跨...

新规施行,购买使用充电宝实用提示来了!

15日起新规施行,完善细化充电宝3C认证实施要求。注意:未被召回的充电宝能够使用,但乘坐公共交通时要遵守相应规定。如何认准3C标志?日常使用充电宝,有哪些安全建议?详戳↓↓

台风“杨柳”登陆台湾台东 今夜至明晨将于闽粤沿海再次登陆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今天(8月13日)中午13时前后,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在台湾台东县太麻里乡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级,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预计,“杨柳”将在今天下午进入台湾海峡,并将...

“细胞工厂”高效生产氨基酸衍生物

记者 陈 曦  在化妆品原料市场的激烈角逐中,氨基酸衍生物凭借其在抗衰老、保湿、修复以及美白等方面的卓越功效,成为市场新宠。不过,传统生产方式存在的诸多弊端,让它难以充分“施展拳脚”。如今,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构建“微生物...

2025年8月12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不作调整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发改委消息,自2025年7月29日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波动运行,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8月12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7月29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同时考虑7月29日未调价金额,累...

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央视网消息:财政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全文如下:财政部 民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 体育总局关于印发 《服务业经营...

范长江:我所认识的陈香梅与汪道涵

时间:2025-08-11    录入:本社编辑部和通社高级记者   范长江每日新闻网讯(范长江)1986年秋,我首访香港,结识富商,时任香港东华三院总理朱伯舜...

刘浩锋:悼念逻辑学巨匠、中国人民大学赵总宽教授

时间:2025-08-11    录入:本社编辑部横批:道器永恒上联:一生治学薪传逻辑求真,矛盾范畴参大道符号推演开新篇哲思不朽耀长天上联:三尺讲台演算辩证归静,数理辩证传薪火清明...

2025
07/25
17:48
浏览量: 48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