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单雯:守护梨园根魂 传承昆曲薪火

单雯:守护梨园根魂 传承昆曲薪火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07-19 12:03:58 | 点击:799

  最近一段时间,单雯正忙着为即将与观众再见面的“重逢《牡丹亭》”做准备。“这部戏的创排属于强强联合,导演、编剧、舞美、服装都是戏剧行业顶尖团队。”她说。

  单雯是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教师,同时也是现代昆曲的领军人物,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榜首获得者。近些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弘扬和发展昆曲艺术,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观看传统昆曲。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单雯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新时代青年先锋。

  出身梨园世家,单雯与戏曲的缘分从小时候就开始了。那时,她常常跟着父母到剧场看演出、在后台看练功。“在后台看大人们化妆就觉得很美、很有趣,自己也想装扮上。”单雯回忆起最初的戏曲启蒙时说。

  昆曲被称为“中国百戏之祖”,200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非遗”。

  1998年,江苏省戏剧学校每20年才招收一批学生的昆曲专业开启招生。家里人觉得机会难得,便鼓励单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考。可由于没达到规定年龄,单雯未被录取。幸运的是,第二年她得到补录机会,10岁的单雯与另外48名同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四代传人。凭借刻苦学习,14岁的单雯斩获首届“中国戏曲演唱大赛——红梅杯”金奖。

  2005年,戏校毕业后,单雯进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工作。当时,执导《1699桃花扇》的田沁鑫导演看中了单雯。于是,16岁的单雯在昆曲的舞台上与16岁的李香君“相遇”。

  为更好地饰演角色,单雯不仅认真研读《桃花扇》原作,还找来不同版本的影视和话剧作品揣摩,希望深入李香君的内心世界。“那时,我每天过着排练场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就连吃饭时心里也在琢磨台词和身段。”她回忆说。

  经过3个月没日没夜的排练,《1699桃花扇》成功上演,舞台上出色的演绎也让更多观众记住了这名年轻的昆曲演员。

  “从小我就不是很怯场,享受站在台上的那一刻,没有紧张、害怕,我觉得学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展示给观众了。”回忆起当时的登台经历,单雯说。

  2007年,单雯拜入国宝级昆曲大师张继青门下,系统学习《牡丹亭》。张继青对艺术的要求极为严格,乐队伴奏哪怕有一个错音都会指出来。严师出高徒,老师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也深深影响了单雯。

  至今单雯还记得,老师说戏时总教导自己要再“淡”一些。在她看来,“淡”就是要把自己融入表演,把角色融入自己的身体,“不是我在做这个动作,而是杜丽娘在做,此时此刻我就是杜丽娘”。

  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单雯不仅学到《牡丹亭》最精华的“三梦”——《惊梦》《寻梦》《痴梦》,更将自己的表演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2019年,单雯凭借对《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传神演绎,问鼎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第29届梅花奖。她本人更是被观众们称为“最美杜丽娘”。

  作为一名昆曲演员,单雯时刻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的弘扬和发展昆曲的责任。在传承过程中,她不断探索创新的边界和方式。比如,在尊重原作、尊重唱腔与程式的基础上,可以用现代手法创新戏曲舞台的舞美、灯光。传统昆曲舞台铺的是地毯,有的作品结合剧情特点,把地毯改为大理石般的地面,这样当灯光映在上面时,就产生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与剧本中小桥流水的故事背景相呼应,更有代入感。

  近年来,在像单雯一样的年轻演员的努力推广下,传统戏曲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爱。在单雯看来,昆曲的美在于它文辞高雅,表演细腻。“当代年轻人对戏曲的喜欢也说明了传统文化的觉醒和当下青年的文化自信。”她说。

  2023年,单雯将昆曲传承与推广的工作从舞台拓展到讲台。她开始在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任职,所授课程覆盖所有艺术类学生,传统的昆曲技艺也推广至各个艺术门类的实践中。

  “现在的学生都很好学,他们会主动研究戏曲并将一些声腔唱法、肢体表演融入他们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去。”单雯说。

  不仅如此,单雯还积极走进多所高校校园开展昆曲讲座。“戏曲是带表演性的,每次讲座我都会给同学们亲身示范。通过一招一式的动作与灵动的眼神带领大家领悟昆曲之美。”单雯说,当代青年喜欢的不光是昆曲艺术,更想了解舞台背后的故事以及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匠人品质。

  从舞台到校园,从剧场走向大众,从国内演出到海外传播,单雯正用行动将传统的昆曲艺术推广到年轻人面前,让更多人走近昆曲,不断赋予它新的生机活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9日 01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744万亿次、80亿人、100亿元 “数”说澎湃算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新动力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以来,中国开启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大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连通东西南北。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浇筑新的基座,也创造了增长的新机遇。  12颗计算卫星进发太空,500公里高的太...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新华社发  【文化印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对教室采光和照明提...

西藏建设800多个高原和美乡村 “生活幸福,日子甜!”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杭嘉新村,一栋栋两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欢迎来到我的新家!”村民念扎的家里窗明几净,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以前在牧区住帐篷,取暖靠烧煤,下雨会漏水。”念扎说,“搬进新家后,供电供暖都有保障,还通...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13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屈海燕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八十...

2025
07/19
12:03
浏览量: 79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