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航空运动专业为“低空经济”培养“懂天空的人”

航空运动专业为“低空经济”培养“懂天空的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07-08 15:43:38 | 点击:790

  今年5月,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区域意外被云吸至8000多米高空,全身结冰,所幸控伞安全降落。这一意外事件在新闻里被频繁冠以“奇迹”,但在吉林体育学院“滑翔伞定制班”课堂上,这个案例教会30名学生“不要指望奇迹”。

  “在空中,永远不要期待运气,任何情况下,你都该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吉林体育学院企业导师、鹰之翼滑翔伞体育总局注册教练迟影一边向学生传授遭遇“云吸”后的自救方法,一边引导学生挖掘“奇迹”背后的问题,“要把意外扼杀在摇篮里”。

  当航空运动成为推动航空消费的重要场景,体育生的赛道不再囿于田径场、泳池、球场,政策和市场的劲风正助力他们“上青云”——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2025年高考招生新增29种新专业,其中,体育类唯一新增专业“航空运动”备受关注,布点高校为吉林体育学院,首批计划招收90人,毕业后将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吉林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航空运动产业学院)院长于清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学校开设全国首个航空运动专业,旨在为“低空经济”蓝海培育“善飞行、能指导,懂经营、会策划”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教练在滑翔伞地面训练时进行示范。荆宏/供图

  来自市场的呼唤

  “航空运动专业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而增设的。”于清表示,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利好和消费热点刺激下,航空运动作为一项新专业成为关注焦点,“最近已经有大量家长和考生来电咨询”。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随着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航空运动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同时,吉林省拥有长白山、查干湖等丰富自然景观,具备航空历史基础,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支持航空产业与航空运动发展。

  市场需求方面,据新华社报道,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两万亿元。航空运动作为“低空经济”的关键板块之一,能与旅游、赛事等业态产生协同效应,带来更高的产业附加值。

  “全国超200家符合标准的航空飞行营地,年接待量超770万人次,对专业人才需求较大。”于清表示。同时,各地旅游景区数量攀升,为低空运动嵌入旅游景区提供空间,也为航空运动专业人才发展带来机遇。

  迟影正是项目高速发展的亲历者。伞兵出身的他从2015年开始学习滑翔伞,决心“飞遍全国所有场地”,可短短两年,这个念头就被现实打消,“全国飞行营地数量从2015年‘不过百’到2017年飙升至500多家,2019年达到800多家,此后虽有回落,但总体呈向好趋势”。

  可相对持续上升的市场需求,具备专业资质的从业者增长却严重滞后。迟影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目前全国滑翔伞双人带飞员持证者不足1000人,而国家级注册教练员仅150余人,“一个场地分不到一名合格教练”的现象一度存在。

  这种供需失衡导致行业乱象丛生,记者检索发现,近年来,国内多地发生滑翔伞安全事故,背后不乏违规操作与不良的行业风气。迟影表示,“缺乏新血注入已经开始制约行业发展,高素质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人才缺口,迟影希望通过航空运动专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强行业规范,加速优胜劣汰,“随着通航机场建设、飞行营地兴起,航空旅游、航空摄影、跳伞体验、无人机应用等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市场对具备专业资质的航空运动飞行、教学、运营、保障、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会激增。但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会飞的人’,而是‘懂天空的人’”。

张薇在教练陪伴下体验滑翔伞飞行。张薇/供图

  “吃螃蟹”的先行者

  2024年,吉林体育学院率先成立航空运动产业学院,一边计划申报建设航空运动专业,一边通过校企共建在休闲体育专业下设“滑翔伞定制班”开展试点,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直接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于清表示,教学上,校内导师传授运动科学理论,企业导师专注强化飞行实操训练。

  “目前,经过12周系统训练,定制班的30名学生中已有8人完成独立飞行。”迟影介绍,航空运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复杂的飞行原理、气象学等理论知识,更要将其转化为精准的操控技能、快速的空中决策能力和强烈的安全意识。

  课堂上,实操训练需要按照“阶梯式”递进。先充分利用飞行模拟器进行基础操作、仪表判读、应急程序训练,在零风险环境下形成初步肌肉记忆和程序意识;再跟进地面苦练,“伞类运动要大量进行地面控伞练习(斗伞),感受风的变化和对伞的控制,直至形成本能反应。动力类就要求发动机操作、地面训练、应急检查程序等地面演练务必纯熟。”迟影表示,无论哪种航空运动项目,都必须反复进行起飞、着陆程序演练,穿戴装备检查,通讯规范练习,“每趟训练都有影音记录,老师学生都得签字,考核通过才能批准首飞”。

  “双手握刹车绳,靠压重心转向,落地前削高,双脚接近地面时奔跑着陆。”大一女生张薇已完成3次滑翔伞独立飞行,作为定制班中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她最初也对滑翔伞抱有“高风险”印象,但经历过专业训练后,她意识到“安全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

  地面斗伞训练是飞行前的必修课。每周训练日,凌晨5点,学生们就要乘车前往80公里外的训练基地,铺伞、挂绳、助跑、让风灌进伞翼,每个瞬间都得精进技术,张薇性子急,几次起伞失败就加重挫败情绪,教练提醒她“地面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把问题带上天”。

  耐心、严谨几乎体现在每个细节。飞行前必须检查胸带、腿带等5处固定点;每天仅早晨和黄昏两个气流稳定时段适合训练;甚至装备选择也需严格匹配体重,“我们基地9年零事故”。张薇记得,首飞前一晚,她无数次在脑海中预演飞行画面,“甚至没有参加田径比赛紧张,更多的是期待”,她笃信,只要确认好气象、装备、结合技术动作,“万事俱备就没有顾虑”。

  “知其所以然,学生才能理解操作指令的意义,而非死记硬背步骤。”迟影表示,飞行原理、气象知识、航空法规、人体运动机能学等基础理论,“一样都不能少”。

  庞杂的理论课程一度让定制班学生荆宏“头疼”:“各种公式和专业术语,我只能想着‘学透了对飞行有帮助’来激励自己。”老师也注重将理论与实际飞行情况相结合,“讲气象学,老师会给我们看一些他在空中飞行录到的突发情况,或带我们到户外实地观察天气状况”。

  而涵盖起飞、飞行、盘旋热气流到落地全过程的VR模拟飞行训练,更为荆宏积攒了飞行前的“安全感”,他表示,“(VR模拟训练)配备模拟风向标,在座袋上能感受到真实的风,飞行过程中,热气流还会被标注出来”。

  “不仅要用训练提升学生的飞行信心,更得将安全意识渗透到骨髓。”迟影透露,从第一堂课开始,他就结合真实案例灌输“安全是航空运动的生命线”;日常制定并严格执行每一项操作的SOP(标准操作程序),包括飞行前检查、气象评估、飞行计划制定与报备、空中纪律、应急处理流程、飞行后讲评等,强调“检查单文化”;教授学生识别、评估风险,培养“预防为主”和“果断放弃”的思维;实操考核必须严格,安全标准一票否决;将专项体能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航空运动的本质决定了任何操作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迟影强调,确保每位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并具备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是教学中的首要挑战和责任重担。

  重构“空中秩序”的年轻人

  “滑翔伞定制班是一个缩影。”于清介绍,今年正式开设航空运动专业后,学校将开设滑翔伞、动力伞、热气球、无人机、航模运动等核心课程,通过“三阶淬炼”实现人才培养,“学生一二年级主攻航空原理等理论课程并开展飞行技能训练;三年级深化飞行技能,通过多项目实训促进应用转化;四年级参与行业赛事、商业运营等真实场景实践,考取职业认证”。

  此外,航空运动专业一开始就构建“需求牵引-培养落地-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闭环,依据产业需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市场缺什么,我们教什么”。在于清看来,学生的就业方向既清晰又多元。

  第二次飞行时,张薇在空中看到了远山和落日,“还有一点薄雾,特别美”。她把这段景象和父母分享,并经常同步学到的专业知识,“让他们相信,我学得扎实,不抱侥幸心理,一定可以安全飞行”。她希望成为一名滑翔伞教练,或选择相关方向继续考研,“争取填补高校航空运动教师的空缺”。

  “滑翔伞的主要消费人群女性居多,现在还有很多青少年,因此,女性教练将非常有市场。”迟影表示,为了让市场上的就业单位对航空运动专业的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他的每次理论课程都会直播,“目前,湖南、四川的场地已经向我们定制班伸出橄榄枝”。

  据迟影介绍,航空运动专业培养的人才“不能光会飞,还得会运营、管理、当裁判、办比赛,无人机项目的学生还得会分辨农作物进行植保,或参与应急救援”。他强调,有意选择该专业的同学得作好准备,“不仅要成为技术精湛的飞行者,更要成为航空安全文化的践行者、行业规范的维护者、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荆宏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练习田径,如今的职业规划是飞行营地的运营与管理,“小时候,妈妈就会带我去航展或科技馆,我也会看滑翔伞、三角翼及热气球,觉得很帅”。因此,当他决定把精力从跑道转向蓝天时,母亲成了他的后盾,“她说航空运动是勇敢者的舞台,希望我始终怀有勇气”。

  尽管,荆宏尚未迎来首飞,但他参与的“滑翔伞牵引机”科研项目已获省级科创大奖,“这个设备能突破地形限制,实现平地起飞”。同时,他还在自媒体上用镜头展现训练日常,“其实滑翔伞事故率比滑雪、公路自行车更低,我想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有机会从蓝天上看看世界”。

  本报北京7月7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实习生 张智超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08日 08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744万亿次、80亿人、100亿元 “数”说澎湃算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新动力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以来,中国开启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大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连通东西南北。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浇筑新的基座,也创造了增长的新机遇。  12颗计算卫星进发太空,500公里高的太...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新华社发  【文化印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对教室采光和照明提...

西藏建设800多个高原和美乡村 “生活幸福,日子甜!”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杭嘉新村,一栋栋两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欢迎来到我的新家!”村民念扎的家里窗明几净,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以前在牧区住帐篷,取暖靠烧煤,下雨会漏水。”念扎说,“搬进新家后,供电供暖都有保障,还通...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13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屈海燕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八十...

2025
07/08
15:43
浏览量: 79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