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么红:让歌剧走进大众生活

么红:让歌剧走进大众生活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10 13:52:05 | 点击:388

导演么红

4月25日、26日,威尔第经典歌剧《茶花女》即将在石景山区文化中心上演。

这一次,中央歌剧院副院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么红不仅将在舞台上演绎薇奥莱塔这一角色,还首次担任导演,为观众呈现她心中的《茶花女》。

身份转变

从么红到么导感到“很忐忑”

对么红来说,担纲导演是一次机缘巧合的尝试。去年底,有朋友邀请么红做一台音乐会,“我是做歌剧的,于是把最初的音乐会一点点演变成了歌剧。”当最终的演出地点选定了石景山区文化中心时,12米宽、17米纵深的舞台,让么红意识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尝试,她要在一个大舞台上真正导演一出歌剧了。

“所有人都叫我‘么导’,这两个字像突然压下来的担子,让我感到‘很忐忑’。”么红说,“如果你是一个演员,那么只需要考虑演唱的问题;如果你是导演,那就要考虑这部戏最终呈现出来是什么样子。”在么红看来,导演不仅仅是给演员导戏那么简单,“导演最大的难题是你要表达什么、想传达的审美价值和深刻内涵又是什么。”

选择《茶花女》作为导演处女作,么红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首部西洋歌剧,《茶花女》承载着几代人关于浪漫与悲剧的集体记忆。“我想做的第一部戏首先要有观众基础,《茶花女》正好是这样一部剧——威尔第的音乐非常经典,观众对剧中的情节也耳熟能详。”

观众走进剧场的期待,早已超越对经典情节和音乐的单纯怀旧。“通过这部戏,我想表达爱和人生的美好。”么红说,女主角薇奥莱塔的一生都是在追求爱情和美好,“无论是什么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无可厚非的。这样的女孩子,在花一样的年纪追求爱情,不应该吗?这也是薇奥莱塔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原因。”

么红认为,《茶花女》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尽管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这么丰富,但很多年轻人却因害怕受伤而不敢敞开心扉去谈爱情,总是计算爱情的成本,这种‘会计式情感’让我有些看不懂。爱情不是算账,而是精神需求,不能用钱来衡量的。”在么红看来,做一名文艺工作者特别幸运,能有宣泄和表达的渠道,“观众其实更需要表达和宣泄,这就是艺术的高明之处,最终目的是要替观众去传达他们想说的话。”

轻量化呈现

让歌剧走出殿堂走进大众生活

歌剧被称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但提到歌剧,人们往往会跟复杂奢华的制作和巨大的成本联系到一起,不免让人产生距离感。么红认为,要让更多的现代人接触并爱上歌剧,仅靠大剧场演出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歌剧应该走进大众生活”。

此次《茶花女》的演出,么红身体力行推动歌剧的“轻量化”呈现,《茶花女》的全本歌剧中大概有十余个角色和一些群众演员。么红将演员阵容精简至6人,3位主要演员分别演绎男主角阿尔弗莱德和女主角薇奥莱塔,以及阿尔弗莱德的父亲阿芒,另外3位演员分别是男中音、男高音、女高音各一位,以一人分饰几角的方式演绎其他角色,这种精简的处理方式不仅降低了成本,更催生出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

在舞台设计方面,么红也摒弃了繁复的实景,采用模块化装置。舞台上的金属框架通过机械升降可瞬间转换场景。“这个大框既是镜子,也是门,可以把舞台分割成内外两个空间。”么红展示着舞台模型,“轻量化不是简单,更不能简陋,而是让观众的想象力参与创作。”

么红表示,歌剧是一个欣赏门槛比较高的艺术,要让大众更容易接受才能让更多的人爱上这门艺术,“我在尝试着用更加轻量化的演出方式来呈现歌剧,传统歌剧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样的。”

传承发展

给年轻人搭台为歌剧未来播种

“我演了34年歌剧,现在要给年轻人搭台。”站在排练厅,么红的目光扫过正在排练的青年演员,她希望用小剧场歌剧让年轻演员获得更多上台的机会。

作为中央歌剧院副院长,么红常常鼓励青年演员通过网络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歌剧界如果能多出一些流量明星当然是好事。流量明星不是洪水猛兽,舞台需要德艺双馨的榜样。”么红说。

谈及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歌剧,么红认为:“我们处在网络时代,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吸引他们,用更多的游戏思维去创作。”近年来,她除了一直关注国内外前沿的歌剧表演之外,还潜心研究话剧、戏曲等兄弟艺术的呈现方式和推广模式,她甚至不排斥将年轻人喜欢的演唱会的舞台呈现方式和互动方式拿到歌剧舞台上,“舞台艺术是相通的,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给观众带来新鲜的体验。”

对于歌剧的未来,么红认为,一方面,歌剧要保持好艺术水准,但另一方面也要跟这个时代有更多勾连。“现在国家对演艺新空间非常重视,如果真的能够在这些演艺新空间推出更多的小剧场歌剧,不仅能让更多青年歌剧人才有施展的空间,也能让歌剧艺术成为大众的生活方式,还能让大家有更多新的文化消费体验,一举多得。”

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统筹/满羿

摄影/本报记者 李娜

责任编辑:靖强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学习卡丨科学谋划“十五五”,总书记强调这些关键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如何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习近平总书...

台风“风神”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台风“风神”已于20日14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14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8.4度、东经115.9度,即在三沙市永兴岛东偏北方向约415公里的南海东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744万亿次、80亿人、100亿元 “数”说澎湃算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新动力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以来,中国开启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大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连通东西南北。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浇筑新的基座,也创造了增长的新机遇。  12颗计算卫星进发太空,500公里高的太...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新华社发  【文化印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对教室采光和照明提...

2025
04/10
13:52
浏览量: 38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