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短视频时代,我们如何保卫消逝的童年?

短视频时代,我们如何保卫消逝的童年?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18 13:54:11 | 点击:423

作者:芦花

“当成人世界的信息通过电视等媒介毫无保留地侵入儿童的精神领地,纯真的童年将加速消亡。”上世纪八十年代,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向世界发出警示。四十年后,这场预言正以更迅猛的姿态在中国互联网上演——2022年101.7亿元的市场规模达到,2023年攀升至373.9亿元,2024年突破500亿元……微短剧发展如火如荼,但也泥沙俱下,这让童年的消逝从“温水煮蛙”变成了“沸水倾盆”。

童年何以消逝?

在《童年的消逝》这本书中,波兹曼揭示了一个颠覆常识的真相:“童年”并非天然存在,而是印刷术缔造的文化产物。当文字成为知识垄断的工具,成人与儿童之间便竖起了一道认知高墙——儿童需要耗费数年时间跨越识字、语法、逻辑这三重阶梯,才能窥见成人世界的秘密。以汉字为例,一个孩子需经历千余天的学习,方能在四年级读懂报纸;而真正掌握社会规约、获得“准成人”身份,还需要度过相当漫长的青春期。这种信息壁垒划定了童年的边界,也孕育了人类独有的理性思维:羞耻感、延迟满足和对复杂世界的敬畏。

微短剧的崛起正在加速瓦解这道文化防线。高饱和度的画面、震耳欲聋的音效、每分钟三次的情节反转……它以各种方式,不断刺激我们的感官,将传统中不能谈及的禁忌加工成娱乐内容。伦理问题、猎奇话题、血腥、死亡与暴力……禁忌一旦被揭露,其神秘与危险也随之消散,我们对禁忌的敬畏和羞耻感也在淡化。当《重生之我在豪门当保姆》的狗血伦理与《逆袭吧!赘婿》的暴力叙事无需任何认知训练便能直达儿童眼底时,波兹曼笔下的“羞耻感消亡”便成为了现实。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用户日均观看时间超40分钟,其中18岁以下群体占比近三成。这些数据反映的是一场认知的革命:儿童尚未理解生命的意义,已目睹死亡的狰狞;未曾学会沟通合作,先习得暴力的效率;还未建立性别认知,便被植入“霸道总裁强吻”的模板。当算法将战争、性暗示、权谋算计打包成“电子糖果”推送给小学生时,童年不再是成长的缓冲带,而成了商业流量收割的试验田。

大人变孩童,小孩成大人

“短”时代,一场静默的身份倒置正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越来越发现,如今所谓的“小大人”越来越多了。他们穿着大人的衣服,操着大人的腔调,谈论着成人世界才会谈论的话题。

与此同时,成人世界也在发生逆向蜕变——成年人正在变得孩童化。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在中国表现为“萌系消费”的泛滥:Chiikawa(吉伊卡哇)卡通形象的成人粉丝比例高达83%,“三丽鸥式审美”全面入侵职场生态,35岁以上群体的盲盒消费年均增速达到210%……未曾完整拥有童年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寄存纯真的容器。这种集体退行现象折射出的是一种心理代偿机制——80、90后在电视文化中经历了“被压缩的童年”。成年后,他们收集卡通周边、使用幼儿语气词、沉溺于换装的游戏,试图重新建构消逝的人生。

我们是否需要保卫童年?

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电视让儿童“穿着成人外衣跳幼稚舞蹈”,而微短剧则更进一步,将人类的认知模式压缩为“刺激-反应”的巴甫洛夫实验。童年的消逝不仅是生理年龄的模糊,更是心智结构的坍塌。有人因此得出结论——我们目前应该争论的不是“童年是否需要被保卫”,而是“如何保卫童年”。

但是,这场保卫战的逻辑起点本身正面临着解构。我们不要忘记,“童年”不过是印刷文明催生的一个文化概念;既然它是概念而非实在物,就必然存在漂移、流变的可能。当这一概念所依托的媒介环境发生变化——从印刷时代迈入电子媒介时代,其意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波兹曼提出电视这种媒介促进了儿童的早熟化,即加速了儿童的成人化(社会化)。

然而,问题在于,儿童的社会化一定是件坏事吗?这引出了更深层的问题:当孩童更早地学习并继承了那些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对他们秘而不宣的规范时,我们凭什么断定这种社会化必然会导致认知的降级?

历史似乎总是在重演类似的焦虑:苏格拉底担忧文字会摧毁记忆力,古登堡的同时代人则恐惧印刷术瓦解手抄本时代的知识权威。而今,曾被视作“垮掉的一代”的电视儿童,缔造了互联网革命。媒介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认知的恐慌,往往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跳板。

童年的消逝或许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面棱镜,微短剧的爆发也绝非偶然——它是技术理性、资本逻辑与人类偏好共谋的结果。当我们沉迷于“三分钟看完一部剧”的效率幻觉时,或许也该重温波兹曼的箴言:“每一种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人类的文明史本就是不断失去又重建的过程。当我们谴责微短剧时,也应意识到:新一代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重建自己的认知秩序。(芦花)

责任编辑:王目雨


【作者:芦花】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记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

划重点! 一图读懂“十四五”成就硬核知识点

“十四五” 规划高质量收官,哪些成就是应知应会硬核知识点?本图梳理权威信息和数据,盘点五年来的发展亮点,带你看懂成就背后的发展密码。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学习卡丨科学谋划“十五五”,总书记强调这些关键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如何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习近平总书...

台风“风神”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台风“风神”已于20日14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14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8.4度、东经115.9度,即在三沙市永兴岛东偏北方向约415公里的南海东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744万亿次、80亿人、100亿元 “数”说澎湃算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新动力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以来,中国开启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大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连通东西南北。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浇筑新的基座,也创造了增长的新机遇。  12颗计算卫星进发太空,500公里高的太...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2025
02/18
13:54
芦花
浏览量: 42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