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白色橄榄树》:战火与浪漫交织的深情叙事

《白色橄榄树》:战火与浪漫交织的深情叙事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06 14:56:25 | 点击:506

◎柴源

长久以来,一些爱情题材剧集的创作似乎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内容聚焦于都市生活中的浪漫邂逅和情感纠葛,叙事手法上依赖用套路化的情节桥段吸引观众。于2月1日开播的《白色橄榄树》,在众多爱情剧中显得别致:它没有流于表面的娱乐化表达,而是以细腻写实又饱含深情的笔触,精心勾勒出一部战火与温情交织、深度与内涵兼具的诚意之作。

战火中的别样情笺:

突破爱情叙事的窠臼

《白色橄榄树》脱离了传统爱情叙事的窠臼,在常见的浪漫基调之上,以战争为背景,将故事讲得具体真实。

爱情的种子在残酷的环境中悄然种下,又在战火的炙烤中破茧而出。剧中,记者宋冉和排雷志愿者李瓒两个角色的相遇,除了包含传统爱情剧的浪漫与诗意,更增添上了几分生死与共的厚重与紧张。

宋冉在东国采访时,不幸遭遇武装暴动分子发动的炸弹袭击。命悬一线之际,李瓒以专业的排雷技能和超乎常人的冷静,成功拆除炸弹,将宋冉从死神手中夺回。回国后,宋冉对救命恩人李瓒念念不忘,四处找寻他的踪迹;李瓒也在与宋冉的相处中,被她外表柔弱却内心勇敢善良的特质所吸引。

可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袭击,彻底改变了两人的生活轨迹。李瓒的挚友为救他在爆炸中牺牲,使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痛苦的深渊;宋冉则因拍摄的一张照片遭受舆论争议,身心备受折磨。两人在爆炸后失联,各自在人生的低谷中独自挣扎。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战争和苦难并未将二人击垮,他们重逢后相互陪伴、彼此慰藉,在对方身上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勇气。这份历经战火淬炼的爱情,没有俗套的甜言蜜语和刻意营造的浪漫场景,而是饱含着心有灵犀的默契和生死相依的承诺。

生活流的日常诗篇:

勾勒平凡生命的坚韧

有些影视作品为追求视觉冲击和戏剧效果,对情节和场景进行夸张演绎。《白色橄榄树》却选择了用生活流的叙事手法,将残酷与温情并陈,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层层勾勒出阴霾下的光芒,平凡中的伟大。

剧中,宋冉的东国经历构成贯穿全剧的叙事纽带。硝烟弥漫的土地上,市井巷陌间流淌着平凡生命的坚韧光芒。厄莱集市的喧闹与合普酒吧的跃动舞步交织成章,谱写出战火中人的可爱与生命能量的不息。这些镌刻在废墟里的日常诗篇,恰似穿透硝烟的晨曦,印证着人类对光明执著而永恒的向往。

宋冉与李瓒的情愫渗透在生活肌理中。缠绕着命运齿轮的红绳,平凡又颇具意义的苹果,既是跨越生死的隐喻,更是硝烟里淬炼出的赤诚之心。《白色橄榄树》将这份情感编织进弹片与玫瑰共生的土壤,他们在其上开垦出希望——排雷志愿者在生死边缘将他人拯救出险境,记者用镜头丈量历史的经纬,从而构建出有别于速食爱情的、具有坚实质感的情感范式。它让观众看见两个互相信任的灵魂,在面对困苦时散发出坚韧的人性光辉。

多角度的细腻还原:

呈现战争之下的百态

面对灾难,人性经受着考验,更显前路遥迢。

李瓒、宋冉等角色心怀善良与正义,不顾个人安危,在东国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上,竭尽全力帮助深渊中的人们。同时,战争也无情地暴露了人性的另一面:武装暴动分子的残忍行径,给东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网络上那些不明真相、对宋冉进行无端指责和恶意谩骂的键盘侠,其冷漠与无知令人心寒,反映出部分人在虚拟世界中道德底线的缺失。

剧中,李瓒在经历残酷的战争之后,患上了严重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使他的生活陷入困境。宋冉同样未能幸免,战争的阴影和舆论的压力使她患上了抑郁症,内心痛苦挣扎。这些情节让观众对相应心理疾病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引发人们对关注和帮助这类患者的思考——他们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理解、关爱与支持。

另外,《白色橄榄树》还展现了家庭背景、社会阶层等因素对人的影响。东国青年萨辛学业有成,但仍要面对出身于底层家庭给自己带来的社会偏见;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本杰明,在战争的磨砺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方向。这些丰富多样的人物故事线,还原了社会的复杂与多元,使剧情更加饱满、富有层次、真实可信。每个人都有软弱的一面,但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为这个世界提供正向价值。

《白色橄榄树》不仅包含了对人性的细腻呈现,更是对爱与希望的深情礼赞。通过“战火+温情”这一独特的叙事方式,让观众看到了个人在大环境下有时是渺小无力的,却也同样看到了人性在苦难中的坚守与升华。“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有一天有许多话要说出的人》,尼采)几个年轻人用直面生活的勇气和给予他人的暖意,追寻着心中的那片“白色橄榄树林”。

责任编辑:靖强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记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

划重点! 一图读懂“十四五”成就硬核知识点

“十四五” 规划高质量收官,哪些成就是应知应会硬核知识点?本图梳理权威信息和数据,盘点五年来的发展亮点,带你看懂成就背后的发展密码。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学习卡丨科学谋划“十五五”,总书记强调这些关键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如何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习近平总书...

台风“风神”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台风“风神”已于20日14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14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8.4度、东经115.9度,即在三沙市永兴岛东偏北方向约415公里的南海东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744万亿次、80亿人、100亿元 “数”说澎湃算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新动力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以来,中国开启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大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连通东西南北。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浇筑新的基座,也创造了增长的新机遇。  12颗计算卫星进发太空,500公里高的太...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2025
02/06
14:56
浏览量: 50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