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荧屏警察形象彰显国家法治进程

荧屏警察形象彰显国家法治进程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25 14:23:14 | 点击:589

肖军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作为1987年《便衣警察》的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早已成为经典。而当这首歌曲再次出现在2024年《我是刑警》片尾时,似乎是不同年代的人民警察在穿越时空展开对话。一批又一批的公安干警前赴后继,把青春、热血和生命奉献给了他们热爱的职业。

两部作品相隔的近40年来,荧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公安剧,在掀起一波又一波观看热潮的同时,丰富多彩的警察形象更是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我是刑警》(2024)中的秦川、陶维志、武英德、曹忠恕,《狂飙》(2023)中的安欣,《警察荣誉》(2022)中的王守一、李大为,《三叉戟》(2020)中的崔铁军、徐国柱、潘江海,《营盘镇警事》(2012)中的范党育,《重案六组》(2001)中的郑一民、曾克强、季洁,还有《公安局长》(2003)中的李西东、《便衣警察》(1987)中的周志明等。

无论是对群像还是个体塑造,出色的演员们不仅演出了人民警察的“历经苦难痴心不改”精神品质,演绎中还反映了技术、手段的进步乃至中国法治进程。

塑造警察形象的同时,也具有普法功效

公安剧塑造的警察形象各不相同,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些根据真实人物或案件改编的剧集中的形象。这些典型人物本身就是法治社会的代表,正面形象与法治建设不可分离。

《我是刑警》以全国公安一级英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全国公安一级英模、最美奋斗者、刑侦专家乌国庆以及真实案件中诸多原型人物、先进事迹为原型,展现了几十年来我国一线公安干警随着技术进步不断破获大案要案的历程,尤其是剧集最后以“群像”的形式回顾了这些刑警办案的艰难险阻,令人泪目。根据1992年开封特大文物被盗案改编的《九一八大案纪实》(1994)中的武和平(本人饰演)、《猎罪图鉴》系列(2022、2024)中沈翊(檀健次饰)的原型张欣、林宇辉等,则都是刑侦领域著名的专家,通过热播影视剧而更加广为人知。

还有同是于和伟饰演的顾铭(2015年《刑警队长》,根据顾瑛真实事迹改编)、刘佳饰演的任长霞(2005年《任长霞》,根据任长霞真实事迹改编)等,将一大批公安系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搬上荧屏,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刑侦水平、执法为民的模范行为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是对法治建设有力的宣传。

除了塑造刑警形象,这些剧集中警察办案的过程也是普法的过程。

《我是刑警》中有两个名场面是由现实案件改编而来的,即千人同时在场观看视频查找犯罪嫌疑人踪迹(原型张克华案)、百人同时在河里捞作案工具手枪(原型凯里灭门案),在展现刑警本色的同时,也是对犯罪分子的有效震慑——只要犯罪,哪怕动用百人千人都一定会抓获凶手。

根据中国刑警在海外与当地警方开展执法合作的典型案例改编的《刑警之海外行动》(2021),讲述了以高笑天(吴刚饰)为代表的刑警组成的海外行动专案组,开展多国执法合作,最终破获多起跨境案件的故事,同样对犯罪嫌疑人起到了警示作用:法网恢恢,即便是逃到海外或者在海外针对中国公民犯罪(电诈案),也都会被抓捕回国。

根据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真人真事改编创作的《营盘镇警事》,讲述了一个扎根基层的派出所所长范党育(张嘉益饰)的工作点滴,小人物大情怀的故事增加了可看性,也表明了给基层老百姓普法才是最为紧迫的。

无论是基层派出所所长,还是公安部刑侦局领导或专家,剧集将刑侦工作进行纪实性再现,也是对这些典型人物和故事的艺术性呈现、法治化宣传,实现了刑侦题材影视作品法治人物故事创作的全新突破。

刑侦技术在进步,刑警形象也在转变

时代在变,刑侦剧中的刑警形象也在变,其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侦查技术、侦查手段变化的过程。这点尤其体现在时间跨度比较大的作品中。

在《我是刑警》中,办案警察从剧中原型为1995年黑龙江鹤岗市“1·28”持枪抢劫案开始,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只能简单在现场勘验,如提取痕迹物证、比对血迹等,导致侦破工作迟迟没有进展。之后,随着弹道检测、DNA检测、视频侦查、心理测试等技术的普及开来,刑警办案的手段在发生变化,之前没有想到的方法,结合现在的技术是可以实现的。如剧中多起案件侦查陷入僵局时,通过心理测试技术,获取有关信息,证实犯罪嫌疑人在撒谎,使其交代了杀人事实,最终破案。

而近年播出的反映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刑侦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2024)、《他是谁》(2023)、《尘封十三载》(2023)中的刑警们,也是从一开始没有技术到利用先进的技术尤其是DNA检测技术破案。在技术的加持下,丰富了办案手段,刑警群体显得更加智慧、更与时俱进,也更加符合法治精神。

技术和手段的变化并非抛弃原有的技术、手段,而应该是新旧技术、手段的结合。在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一些刑警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固守传统的办案手法,不信任新技术;另一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新技术上,完全抛弃了传统手法。《我是刑警》中,陶维志(富大龙饰)的性格复杂多面,有正义感,但是一根筋。自从知道了DNA,便一心试图通过DNA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数年跑了数不胜数的地方、查了无数人的家族谱系,还是没有结果。其问题就出现在“唯DNA论”,即没有结合传统的重建现场手段来锁定犯罪嫌疑人。事实上,犯罪嫌疑人就在距离案发现场不超过10公里范围内,且是非常熟悉案发环境的本地人。如果一开始就更加科学地将新旧技术结合起来,就不会走这么多弯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关键还是在侦查人员的分析。

当然,新旧侦查技术交替运用下的困境也是诸多刑侦剧巧妙设计的看点,刑警形象的变化随之显现。诸如《雪迷宫》(2024)、《重生》(2020)、《燃烧》(2020)等刑侦剧中,对多年未破案件采用新旧技术和手段的结合方式最终破获,也塑造出了刑警形象的变化过程,目的是更好地符合法治建设要求。

警察形象的塑造史,也是中国法治的发展建设史

公安剧中一代代警察的传帮带,反映了法治观念的进步过程。虽然技术和手段不断进步,但是办案方法、破案思维是可以传递的,刑警精神、法治观念是可以传承的,这些对警察形象的塑造都不可或缺。

从2003年《公安局长》中江川市公安局局长李西东(陈宝国饰)到2010年《沉默》中奉春市春城分局局长林荫(张嘉益饰),再到2022年《对决》中粤东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支队长文陆阳(王景春饰),这些刑警形象都非常成功、深入人心。这固然因为其执着与信念所产生的感染力,更重要的,就是老一辈刑警对年轻一代刑警的传帮带效应。老一辈刑警以身作则,让年轻一代刑警从自己身上学到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年轻一代刑警热爱自己的事业、对未破案件永不放弃的优秀品格。在办案过程中,他们不厌其烦地强调办案要依法进行,证据要做扎实,证据链要完整,没有犯罪嫌疑人口供的情况下只要证据足够也能定罪等。年轻警察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观众看到的则是这些年来法治观念不断进步的进程。

警察形象的塑造史其实就是中国法治的发展建设史。在梳理了从1987年至2024年播出的200余部公安剧后发现,这些作品与中国法治建设之间有密切关系。如1999年“依法治国”入宪、2002年“依法执政”提出、2012年“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14年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提出、2021年“八五”普法规划发布,在《重案六组》系列(2001、2003、2009等)、《中国刑警803》(2013)、《白夜追凶》(2017)、《反骗警察》(2023)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无论是警察的法治观念还是警察对法治的宣传,都是紧跟法治建设过程的。剧中角色的法治观念是构成警察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治观念随着国家的大政方针不断在变化和完善,所以通过看公安剧中的警察办案手法,就能大致推断出法治的建设情况。警察群体形象随着法治进程前行也在不断变化,法治进程促进了警察群体形象的变化,警察形象的变化也恰恰说明了法治建设的成效。

当然,随着公安剧井喷式地增长,也出现了不少同质化之作,观众会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塑造警察形象时,不能是单一的而应是立体化的,在大量收集人物、案件原型的基础上,既要追求“传统”的一面,也要体现“现代”的一面,再加上与法治发展、普法教育相结合,相信未来的创作会更加多元,更能体现刑警精神。剧集在好看烧脑的同时,还能带领观众在沉浸式破案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潜移默化地开展了普法教育,也算是该类型剧的一大贡献。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刑侦剧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目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十五五”期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 持续擦亮“投资中国”品牌

央视网消息: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发布会上,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表示,“十五五”期间,要把中国大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应用场;要让中国大市...

年休假能跨年休吗?官方解答来了

央视网消息: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消息,我们都知道,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怎么休呢?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已满20年的...

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十四五”时期,国家安全得到...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直达基层,文化惠民底色更亮

今日中国,文化的力量根植中华大地,生长在广袤的阡陌街巷、城市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建立优质文...

红星照耀中国 | 南泥湾精神为何依然熠熠生辉

央广网延安10月20日消息(记者 苏睿楠)这是一片被歌声传唱了八十年的土地:“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当记者踏上南泥湾的土地,映入眼帘的不是历史的尘封,而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无...

【文化中国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精神传承谱新篇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纪念日,历经五年多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整合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通过修复革命遗址、科技赋能展陈、打造研学课堂等形式,让沿线红色地标重焕光彩,在新时...

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记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

划重点! 一图读懂“十四五”成就硬核知识点

“十四五” 规划高质量收官,哪些成就是应知应会硬核知识点?本图梳理权威信息和数据,盘点五年来的发展亮点,带你看懂成就背后的发展密码。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学习卡丨科学谋划“十五五”,总书记强调这些关键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如何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习近平总书...

台风“风神”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台风“风神”已于20日14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14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8.4度、东经115.9度,即在三沙市永兴岛东偏北方向约415公里的南海东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2024
12/25
14:23
浏览量: 58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