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郭国清: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但我们要有追求完美的态度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郭国清: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但我们要有追求完美的态度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4-11-18 18:52:00 | 点击:9924

每日新闻网讯:(郭桂琳)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召开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中国化学所属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国清荣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

郭国清,磷酸技术带头人、中国磷化工领域知名专家,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获得者,现任中国化学所属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他坚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信念,躬耕磷酸专业技术工作30余年,先后取得国内外专利30余项,荣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湖北省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郭国清磷化工技术创新工作室”被授予武汉市创新工作室。

去11111111111.jpg

保障粮食安全

二水法湿法磷酸工艺技术结束购买专利历史

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我国花费约200亿人民币用于引进国外技术及关键设备,建设了11套磷酸装置,但年总产量只有100万吨,我国缺磷局面仍未改观,我国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这也成了郭国清的忧思。

郭国清带领团队步步前行,边总结边实践,终于在2001年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水法湿法磷酸工艺技术。这一技术超过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同期国际先进水平,被授予中国专利优秀奖,结束了中国购买专利技术的历史。

此后的20年,采用中国五环专利技术和国产装备建成的磷酸装置,年总产能超过400万吨,总投资不到200亿元。投资规模与前20年相当,但产能是之前的4倍,节约外汇约300亿元人民币。这一技术创新,助力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磷肥生产大国,让我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实现出口创汇。

郭国清主持建设的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1项、铜奖2项,全国行业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1项,工程总承包金钥匙奖1项、银钥匙奖2项,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9项。其中,贵州宏福年产20万吨磷酸总承包工程,在采用自主技术的同时,推动关键装备国产化,创造了国内外大型磷酸工程建设史上工期最短、质量最优,投资最省的奇迹。

去22222222222.jpg

筑梦“一带一路”

实现磷酸技术由引进到出口

2020年9月2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宜昌传来:兴发38万吨/年磷酸装置一次投料成功,产出合格产品酸。

由郭国清团队迭代升级的“半水—二水法”磷酸工艺技术,相比上一代技术,综合能耗降低52%,原料磷矿消耗降低3%,原料磷矿中磷的总回收率提高到98.5%,单位产品CO₂排放减少52%,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授予中国专利银奖、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入选工信部《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首推的先进绿色工艺。

通过该技术实施产业升级,我国每年可节约磷矿资源200万吨、降低能耗折合标煤240万吨、降低CO₂排放量600万吨,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突出贡献。

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国际专利授权,在突尼斯、埃及、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并带动了机电设备出口,为国家创收大量外汇。

去33333333333.jpg

将磷石膏“变废为宝”

破解长江大保护“老大难”

2021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湖北,直指长江流域磷石膏堆存问题。据统计,2020年,湖北省年产磷石膏2996万吨,而这些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率仅为35.8%,行业普遍面临减量化技术难、资源化利用难、无害化处理难的“三难”问题。

为破解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这个长江生态环保治理的“老大难”问题,郭国清带领团队,联合高校,以时不我待的拼劲,开发出磷石膏改性无害化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综合利用等专利技术,将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提升至60%以上,采用该技术的50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已成为国内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的工程典范。

为助力湖北省全力答好磷石膏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必答题”,蹚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新路,郭国清牵头编制了国内首份《湖北省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试行)》,填补了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标准空白,实现了磷石膏“变废为宝”,催生了新型建筑材料产业。

在此基础上,郭国清技术团队承担了工信部磷石膏高值高效利用关键成套装备攻关的开发工作,推动中国磷化工产业走上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去44444444444(1)(1).jpg

攻坚高端化工产品

带动芯片制造领域变革

当前,我国面临着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郭国清秉持大国工匠的精神,带领团队将研究领域瞄向了高端磷化工产品——制作芯片级的电子级化学品,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初步成果,为战新领域完成一批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郭国清团队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建设一批创新中试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助力攻坚“卡脖子工程”。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但是我们要有追求完美的态度。”郭国清说:“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做事,要止于至善。”  编辑:王铭  审核:同期声

 


【作者:郭桂琳】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人大常委会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海事审判体系最完善的国家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冯家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海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26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各类海事案件,充分发挥海事审判职能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和...

“十五五”期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 持续擦亮“投资中国”品牌

央视网消息: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发布会上,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表示,“十五五”期间,要把中国大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应用场;要让中国大市...

年休假能跨年休吗?官方解答来了

央视网消息: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消息,我们都知道,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怎么休呢?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已满20年的...

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十四五”时期,国家安全得到...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直达基层,文化惠民底色更亮

今日中国,文化的力量根植中华大地,生长在广袤的阡陌街巷、城市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建立优质文...

红星照耀中国 | 南泥湾精神为何依然熠熠生辉

央广网延安10月20日消息(记者 苏睿楠)这是一片被歌声传唱了八十年的土地:“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当记者踏上南泥湾的土地,映入眼帘的不是历史的尘封,而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无...

【文化中国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精神传承谱新篇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纪念日,历经五年多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整合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通过修复革命遗址、科技赋能展陈、打造研学课堂等形式,让沿线红色地标重焕光彩,在新时...

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记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

划重点! 一图读懂“十四五”成就硬核知识点

“十四五” 规划高质量收官,哪些成就是应知应会硬核知识点?本图梳理权威信息和数据,盘点五年来的发展亮点,带你看懂成就背后的发展密码。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学习卡丨科学谋划“十五五”,总书记强调这些关键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如何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习近平总书...

2024
11/18
18:52
郭桂琳
浏览量: 992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