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综艺《种地吧》:认真持续地做好一件事是种信念 fun.youth.cn 2024-11-05 09:18

综艺《种地吧》:认真持续地做好一件事是种信念 fun.youth.cn 2024-11-05 09:18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05 13:13:46 | 点击:959

2022年年底,10位毫无农耕经验的年轻人来到杭州市三墩镇,开始为期近200天的种地之旅,并为此成立公司,还背上了35万元的巨额“债务”。当时,谁也没想到,“纯种地”也能闯出一片天。

半年后,这档名为《种地吧》的节目播出,意外地受到各界关注。有人被都市少年干农活的笨拙和勤奋吸引;有人从中悟到了“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获”的信念感;有人感叹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的宏大议题竟然能被做得生动又接地气。一季节目让10位少年变成了“十个勤天”,他们靠着真诚、认真和努力一步一步走上了音乐节,走进了央视,走上了202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

《种地吧》从节目内容到制作再到取得的成就,让人看到了努力、坚持、收获之间的确定关系,认真持续地做好一件事,你就会对未来多一分笃定,人和作物都是如此。

缘起

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

《种地吧》的创意,来自于总导演杨长岭看过的一本书,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撰写的《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该书用30万字,讲述了中国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代际之间对土地态度的变化,分析了中国农村人口离开土地的原因,及其发展现代农业的影响。这让杨长岭想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正在离自然越来越远,特别是都市中长大的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没有时间去田野了解农作物之间的差别,终日忙于不确定的未来,却始终充满迷茫和焦虑。“世界很大,但年轻人应该要有更多可能性”。于是,“回归土地”就成为了《种地吧》的内容核心。

导演组对于《种地吧!少年篇》的最初构想是做一档小体量的节目,用偏纪录片的方式拍摄明星嘉宾在田里种植蔬菜瓜果——也不用每天守在那里,能伴随农作物成长的不同阶段、参与一下劳作即可。随着讨论和策划的不断深入,导演思路逐渐清晰:一定要踏实种地,一定要让少年们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过程。

选人

“你不是来享受田园生活的”

现在谁还能踏踏实实地种地?《种地吧》节目组在选角上花费了近4个月的时间。他们向进入面试阶段的300名候选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你想象中的《种地吧》是什么样的?你和农田、农业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根据对方的答案,团队基本能判定出对方对土地是否足够真诚。其中有人觉得节目会像《跟着贝尔去冒险》,更多人觉得会类似《向往的生活》,喝茶、聊天、顺便种田。显然,这些不是节目组想要的答案。“种地是件真实且辛苦的事情,你不是来享受田园生活的。”杨长岭说。

能够打动导演组的恰恰是那些质朴实在的回答,比如想做点有确定性的事情。给出这个答案的是赵一博,他从上海海事大学毕业后,与一家演员经纪公司签约,一直处在“面试-被挑选-等待”的循环往复中,却总感觉“控制不了自己的生活”。“我想做一点既然干了,就从自己手里承担结果,或者看到希望的事情”。赵一博的想法打动了杨长岭。

与之相似的还有蒋敦豪。21岁他就拿到了《中国新歌声》的冠军,但此后6年,尽管一直在写歌、发歌还组了自己的乐队,他却一直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关注度。是坚持下去还是换个行业?蒋敦豪也很迷茫,他想借《种地吧》“重新理解生活”。

选拔持续了4个月,导演组确定了28个左右的大名单。在9月份秋收来临之际,节目组把这些候选人扔进田地,进行实地操作。“让他们在北京密云、延庆,或者杭州的村子找一些农户,在农户家里同吃同住,共同秋收,并且拍摄视频。”这样又“筛”出来10个年轻人,他们虽然都有娱乐艺人的经历,知名度却接近素人,但确实被验证过了,是能“好好干活”的人。

筹备

用最笨的办法验证可行性

选角过程中,节目组也在修炼。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调研和学习农业知识。看片、翻书之余,节目组还咨询了国内许多农科院的学者、科学家,甚至拍摄地的农户,他们甚至用了“最笨的办法”,找到一块试验田,种菜、养鸡,来验证可行性。“别的导演组在忙着写文案,我们的导演组在忙着当农民”。

“录制用192天,是因为麦子的生长周期就是192天。在完成小麦收割之前,我们是不会离开的。”杨长岭承认,团队这么做有点“傻实在”,“我们这个节目不是那种让艺人去经营什么东西,(那种类型)可能他亏了也是一个看点。但是,种田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导演组必须认认真真先把这个路径走一遍,才能保证少年们的行为不会对粮食生产造成致命的伤害。”

呈现

天真和笨拙显露无遗

某种意义上来说,《种地吧》就是要把农业的生产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以综艺节目的形式呈现给年轻群体。对于这个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都市20岁+年轻人)而言,它很像一个纪实栏目。因为年龄相仿,观众很容易代入他们的视角,了解当一个习惯了都市生活的年轻人决定回乡种地到底会遭遇什么。

他们会遭遇什么呢?节目首期,困难接踵而至:

住宿是真正的“寒舍”,床是上下铺,一动左摇右晃还咯吱作响;地面好像永远扫不干净,走路会带起一片尘土。

农活是从抢收水稻开始的,十人卖力割了一天,累得话都不想讲,去验收时才被告知“他们的收割量远未达到13吨的起烘量”; 赵小童驾驶收割机经验不足,屡次把收割机开到陷落泥坑,一旁的师傅看的是干着急。

连续雨雪天,地里积水越来越多,播种之前首先要排水。南方的冬天,少年们跳进水渠里疏通淤泥,半个身子都泡在冰水里。10个人哆哆嗦嗦用杆子拉了半晚上,终于听到水流声变大,高兴地一起欢呼纪念。如果是电影,故事讲到这里,主角就该大获全胜了,可现实是, 第二天一早还得继续干活,而且还要起早贪黑干十几天……

农活之外,少年们还要自己处理乡村生活的人情世故。由于操作不熟练,少年们刚上手就搞坏了挖掘机,引起了师傅的不满,他们就推出年长、沉稳的蒋敦豪和师傅商量沟通;当以“高价”租借的老旧打谷机故障频出,机器主人又拒绝退换时,少年们还试图以人多势众威慑对方。但等到了人家里,少年们却又变成了原本乖巧不善言辞的模样。

年轻人的天真和笨拙在节目中袒露无遗。在杨长岭看来,这就是他理想中的少年状态,“并不需要多么优秀,也不需要对未来有多么清晰的规划,只要去坚持、去做就好”。他坦言,他对少年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让麦子死掉。其他的事情,只要不违法,导演组的态度就是“不介入、不引导”。“我们把编剧的东西交给了真实的天气变化和农作物的成长,以及少年们自己的生活。”

收获

投身“新农人”有如此多可能性

观众一集一集地看着少年们磕磕绊绊地被农时追着跑,每一步都会因为没有经验而状况百出,但也都在认认真真去做,之后一步一步被解决了。这个过程既曲折又辛苦,看到这些年轻人累到直不起腰、疼到每天要互相贴膏药,你会不由自主地认同赵一博说的“我现在觉得浪费粮食是最大罪名”;看到中二少年们干活时动不动就攀比起来谁干得更猛时,气氛又变得无比欢乐。

看到他们不但解锁了种粮,后来还学会了种其他蔬菜、养虾养鱼、挖笋种萝卜,联系供货渠道、参加线下创意市集、直播带货后……你会为他们在节目中的飞速成长感到欣慰,进而感叹,投身乡村的“新农人”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可能性。

意义

看到农业和年轻人的希望

这种成长的叙事一直延续到今年开启的第二季。以前走过的弯路,都成了今日成长的台阶,一位位合格新农人的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

“十个勤天”的农业版图从142亩扩张到450亩+,公司农产品线从水稻、小麦拓展到了水果、花卉。

他们的技能点也在飞速提升:同样割水稻,第一季时大家空有技巧和自信,开着收割机强行上坡把车子撞坏;在第一季需要消耗六天来完成的水稻收割任务,到了第二季少年们在一天便已经完成;何浩楠开着收割机高难度抢救倒伏的水稻,得到了收割机师傅的认可。李昊的谈判技巧也变得“炉火纯青”,三言两语直指要害,迅速达成交易。

不变的则是冬去夏来,秋收春种,开沟、通水,播种、收割,再开沟……种地是一件每年循环往复的事情。恰恰是在这种高度重合的流程中,观众清晰地看到了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确定性。

《种地吧》让人们看到了农业和年轻人的希望与未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也有了呼之欲出的答案。

画外音

总导演杨长岭:

《种地吧》不是真人秀而是“真诚秀”,所有的主创都在用真诚对待“种地”,我们用“笨”办法记录种地小队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依靠节目的冲突和话题来博取观众的眼球。少年们经过不懈努力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他们的努力没有被土地辜负,这也践行和印证了节目的最初立意——你只要用心、用力地去做一件事情,一切都会变得有价值、有收获。

“种地少年”蒋敦豪:

几个月前我们刚开始种地时,一共耗费6天时间收割了142.8亩水稻,200天后我们收割小麦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这让我体会到“认真做好一件事”的成就感;看见母羊生产时是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我这双手曾经是弹吉他的手,但我现在的手也是可以开联合收割机的手、可以为母羊接生的手、可以熟练撒有机肥的手、可以焊羊圈羊棚的手。很多网友留言说这是一档很治愈人心的节目,但对我而言,我才是那个真正被治愈的人。

“种地少年”卓沅:

在这里可以脚踏实地地做事,12 月份干的事情,1、2月份它就有了结果,这种感觉是很舒服的,不会让你觉得很焦虑或不安。我来到这里连微信都不想回,有的时候看见现在外面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会感觉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种地少年”代表赵一博:

现在大家喜欢叫我们新农人,我很喜欢这个称呼。因为这个“新”是新鲜的新,是为我们农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新的活力的新;这个“新”也是创新的新,我们给农业带来了创新的科技;这个“新”也开启了我们新的人生,这200天我们收获了友情,收获了自己的自信,也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希望。

文/本报记者 祖薇薇

统筹/李洋

责任编辑:靖强


【作者:靖强】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成功发射!一文看懂我国商业航天“含新量”+“含金量”

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8月26日3点08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长征八号甲运载...

截至7月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已达22.3亿千瓦 占总发电装机的60.8%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26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介绍,“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局扎实推进能...

韩天衡篆刻艺术有多高?三四层那么高?

韩天衡,当代艺术大家,书、画、印俱精,祖籍苏州,1940年生于上海。现为西泠印社荣誉社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等。出版有《中国篆...

橙色预警:甘肃这些地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高

央视网消息: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气象局于8月25日13时00分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内(8月25日17时至8月26日17时),兰州市(西固区、永登县),白银市(平川区、景泰县),张掖市(甘州区、肃...

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一儿童商店发生燃气爆炸

综合塔斯社、俄新社消息,当地时间8月24日,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一儿童商店发生燃气爆炸。当地媒体报道称,已有一人受伤。目前,商店内的人员已被撤离。救援人员已抵达现场。

部分地区透露:育儿补贴申领系统8月26日到27日正式上线

 近日,部分地区已透露育儿补贴申领的开放时间。  例如,甘肃省陇西县卫健局在官网公布《育儿补贴政策解读》提及,育儿补贴是国家为支持家庭养育婴幼儿、缓解家庭养育压力而设立的一项补贴制度,我省于8月26日正式上线。  这篇解...

重走抗战路,一定要去一趟上海!

上海,这座被黄浦江与苏州河环抱的现代化都市,80多年前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最前线。  航拍上海 来源:朱一宁/心城市  淞沪会战的硝烟虽已散去八十余载,但那些镌刻在砖石与江涛中的历史印记,仍在无声诉说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

涉嫌破坏“北溪”管道 一乌克兰籍男子被捕 德国检方披露作案细节

△2022年9月26日,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破坏,发生爆炸,大量天然气泄漏。  德国联邦检察院当地时间21日发布通告称,应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调查法官签发的欧洲逮捕令,意大利警方在意大利里米尼省逮...

国家氢能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

  记者今天了解到,为提升氢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计量对氢能汽车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依托位于重庆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国家氢能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

“遇见锦绣山河”第二期 椰风海韵醉人心·碧海蓝天映白沙

 编者按:   盛夏时节,暑气弥漫,向往远方的心,也随着窗外的蝉鸣愈发清晰。与其在固定景点间穿梭奔忙,不如换一种方式体会“在路上”的惬意与深度:搭乘一条有故事的铁路线,让车窗成为流动的画框,让旅程本身成为风景。...

2024
11/05
13:13
靖强
浏览量: 95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