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书法不仅是艺术 也是情感的表达—访书法家方玉杰

书法不仅是艺术 也是情感的表达—访书法家方玉杰

来源: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 时间:2024-09-24 11:37:53 | 点击:13960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袁书航   近日,我们有幸拜访了位于北京东城的书法家方玉杰的书法室。书法室内琳琅满目的书法作品与收藏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中华文化的殿堂。  

01.jpg        

      方玉杰,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是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初师刘尊法先生,后师从欧阳中石、张同印等先生,并且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并获奖,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展赛评委、监委,出版《中国书法丛论》《历代书法经典:张旭、怀素》《致敬警嫂》《我的心•方玉杰书法作品集》等著作,在中国美术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书法作品被中央档案馆、中国美术馆、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收藏。

02.jpg

书法不仅是艺术 也是情感的表达                   

      在书法室里,方玉杰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还亲手书写了一幅作品和一首与中秋佳节十分应景的宋词,令我们倍感节日的浓厚氛围。在随后的简短采访中,方玉杰也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中国书法的理解、创作灵感的来源及其背后的故事。

03.jpg 

文以载道                           

您认为中国书法的魅力是什么?是什么吸引您投入到这项艺术中?

      方玉杰 :我感觉中国书法最有魅力的是那一根昂扬向上、喷薄而出、潇洒摇曳的线,它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令中国汉字彰显出无限的魅力、旺盛的生命力和震撼的感染力。中国书法中的黑、白、红三色调和那一根变幻莫测的线令我痴迷,每一次书写都有不同的形态,每一次挥洒都有不同的情感,看着时而静谧、时而激越的笔画,我就激动、感动,就有想再写的冲动。 

04.jpg

包世臣《艺舟双楫》(小草)                                         

您创作的灵感通常来源于哪些方面?是否有特定的创作习惯?

      方玉杰:我创作书法的灵感来源于“作品本身”。我在创作前总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样问题就来了,写什么内容、写多大尺幅、用什么字体、作品用途是什么等等,只有搞清楚这些才使作品有目标方向和创作导向,接着再预想作品写出来的效果,然后再下笔,争取一次成。由于白天还有正常工作,所以创作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我喜欢在静的氛围中创作,感觉静谧的空间能让自己“入境”。 

05.jpg 

《为妻子薅白发有感》(隶书)     

您能分享一些您最满意的作品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吗?

      方玉杰:严格意义上讲,截止目前我没有完全满意的作品,因为不同时期的思想和审美是不一样的,不同阶段都有当时感觉满意的作品,但过一段时间后再审视作品,可能自己就不太满意了,也正是因此,才使我不断创作,总以为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06.jpg

《人民警察赋》(篆书)

      不过,就在最近写了一幅作品《红色守望》,感觉还算满意。这幅作品的内容是知名词作家胡伟写人民警察忠诚履职,守望江山,护佑安宁的赤胆情怀,词句优美,旋律激昂,所以我写起来也触笔为型,奔放自如,整体章法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感觉写出了歌曲的生动内涵。                      

      在采访的最后,方玉杰也分享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是否一直坚持传统或创新的看法。他的回答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关于这一问题,他谈道:“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书家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所以离不开字体,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以及后来出现的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等,所以学习书法首先应坚持传统。

07.jpg

《红色守望》(行书)。

      然而,他也强调,“固守传统亦步亦趋也是没有鲜活生命力的。”书法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时代情感的反映。他坚持在传统中扎根,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墨语言与艺术情感,探索创新,力求书写出既植根传统又独具风格的作品。

      方玉杰的艺术成就背后,是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对中华文化的深厚热爱。在他看来,书法不仅是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他的每一幅作品,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在时代洪流中的艺术探索。

      随着采访的结束,方玉杰的书法室仍然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氛围,他的笔墨挥洒之间,不仅凝聚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无限热爱,更传达着他对传承与创新的深入思考。


编辑:唐玲

【作者:袁书航】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人大常委会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海事审判体系最完善的国家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冯家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海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26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报告显示,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各类海事案件,充分发挥海事审判职能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和...

“十五五”期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 持续擦亮“投资中国”品牌

央视网消息: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发布会上,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表示,“十五五”期间,要把中国大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应用场;要让中国大市...

年休假能跨年休吗?官方解答来了

央视网消息: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消息,我们都知道,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怎么休呢?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已满20年的...

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十四五”时期,国家安全得到...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直达基层,文化惠民底色更亮

今日中国,文化的力量根植中华大地,生长在广袤的阡陌街巷、城市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建立优质文...

红星照耀中国 | 南泥湾精神为何依然熠熠生辉

央广网延安10月20日消息(记者 苏睿楠)这是一片被歌声传唱了八十年的土地:“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当记者踏上南泥湾的土地,映入眼帘的不是历史的尘封,而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无...

【文化中国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精神传承谱新篇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纪念日,历经五年多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整合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通过修复革命遗址、科技赋能展陈、打造研学课堂等形式,让沿线红色地标重焕光彩,在新时...

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记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

划重点! 一图读懂“十四五”成就硬核知识点

“十四五” 规划高质量收官,哪些成就是应知应会硬核知识点?本图梳理权威信息和数据,盘点五年来的发展亮点,带你看懂成就背后的发展密码。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学习卡丨科学谋划“十五五”,总书记强调这些关键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如何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习近平总书...

2024
09/24
11:37
袁书航
浏览量: 1396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