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国乒从未拿过的金牌,到手!——“莎头”奥运夺冠记

国乒从未拿过的金牌,到手!——“莎头”奥运夺冠记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07-31 15:10:49 | 点击:3369

新华社巴黎7月30日电题:国乒从未拿过的金牌,到手!——“莎头”奥运夺冠记

新华社记者岳冉冉、王昀加、何磊静

这是中国乒乓球历史上首枚奥运会混双金牌!

7月30日,南巴黎竞技场4号馆一号台,王楚钦/孙颖莎4:2战胜朝鲜组合李正植/金琴英,夺得这枚金牌。

夺冠瞬间,孙颖莎俯身高喊,王楚钦握拳庆祝。

7月30日,王楚钦(右)/孙颖莎庆祝夺冠。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我们准备了很久,这一届我们打了翻身仗,最后真正赢下来了!”23岁的孙颖莎话音有些哽咽。年少成名的她已经历大赛无数,也有奥运冠军在手,但这枚金牌的意义,不一样!

不可否认,这是国乒渴望已久的一枚金牌。

乒乓球混双在东京奥运会首次“入奥”,由于每个协会只允许一对组合参加,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比赛的不确定性。三年前的东京,许昕/刘诗雯3:4被日本组合水谷隼/伊藤美诚逆转,错失该项目奥运首金。刘诗雯红着眼道歉的画面,让无数人心疼;两人离场的背影,更是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意难平”。

2021年7月26日,许昕(左)/刘诗雯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巴黎奥运周期,国乒在混双上重点打造了“莎头组合”,二人技术互补、默契十足,在肖战指导带领下,战力明显提升。在休斯敦世乒赛、德班世乒赛、杭州亚运会等多个赛事中夺冠,渐渐练就了强大的心脏,两人愈发从容自信。

“五块金牌都放在巴黎,是留给勇敢者的、智慧者的,发挥最好的人才配得上。”巴黎奥运会前,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如是说。

要想夺冠,只有苦练。过去三年,“莎头”把八九成的精力都放在了混双,身兼三项的两人常是练完混双,再去练单打和团体,哪怕“朝六晚十”,哪怕一天湿透十几件短袖。

“我希望能让自己‘痛苦’一点,因为感觉还行的时候容易飘。”王楚钦说。

7月28日,王楚钦/孙颖莎(前)在比赛前入场。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只有平时给自己的压力超过对手给的压力,我们才能在奥运赛场更适应。”孙颖莎说。

今年6月,国乒在成都集训,刘国梁亲自督导“莎头”。他的身后,还站着一排国乒教练,以及多位专程去陪练的奥运冠军。

“我觉得每一个人,包括莎莎都非常不容易,大家都为混双付出了太多。这块金牌不只代表我俩,更代表整个球队。”王楚钦说。

回顾本届奥运会夺冠之旅,“莎头组合”并非一帆风顺。

7月29日,王楚钦/孙颖莎在比赛中。当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半决赛中,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4比2战胜韩国组合林仲勋/申裕斌,晋级决赛。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除了首轮轻取埃及组合阿萨尔/梅谢芙外,“莎头”在后面三轮都遇到了挑战。四分之一决赛,他们4:2逆转中国台北组合林昀儒/陈思羽。半决赛,他们4:2战胜韩国组合林仲勋/申裕斌。

决赛中,“莎头组合”迎来本次赛事最大“黑马”——朝鲜组合李正植/金琴英,后者鲜少亮相国际大赛,通过奥运选拔赛才来到巴黎。

正是这样一支“神秘之师”,却一路“黑”进决赛,首轮4:1掀翻“二号种子”日本组合张本智和/早田希娜,次轮4:1击败瑞典组合卡尔森/卡尔伯格,半决赛与中国香港组合黄镇廷/杜凯琹缠斗七局,最终4:3险胜。

决赛前,孙颖莎坦言:“比赛会很困难,但我们会全力以赴去拼。”为了做好万全准备,赛前的“莎头”专门邀请卢森堡老将倪夏莲当陪练,因为“倪奶奶”与金琴英的打法相近。

7月30日,王楚钦/孙颖莎(右)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决赛开始,有备而来的“莎头”很快进入到自己的“时区”。面对金琴英的反手长胶,他们用“缓一缓”“慢下来”的节奏,成功破解了这一非主流打法,6:2领先;虽然朝鲜组合一度迫近比分,但是“莎头”迅速夺回主动,11:6拔下头筹。第二局,顽强的朝鲜组合7:7战平后打出一波攻势,以11:7扳回一城。

第三局,“莎头”在9:5领先时被朝鲜队连追三分,肖战指导请求暂停奏效,“莎头”连取两分以11:8拿下,中国队大比分2:1领先。第四局,“莎头”主宰了比赛,11:5胜出,大比分来到3:1。第五局,顽强的朝鲜组合放手一搏,11:7再下一城。第六局,“莎头”在5:7落后时顶住压力,连追几分,10:8,比赛来到金牌点。随着李正植回球出界,“莎头”振臂高呼,比分最终定格在11:8。

7月30日,冠军中国组合王楚钦(左)/孙颖莎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激情与荣耀,汗水和泪水,都在胜利的呐喊和庆祝的拥抱中宣泄。这块金牌,弥补了国乒在东京的遗憾,也为“金牌之师”在巴黎迎来“开门红”。

颁奖仪式上,刘国梁先拍了拍孙颖莎的肩,又捏了捏王楚钦的脸,轻轻地说道:“这一刻属于你们!”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十四五”时期,国家安全得到...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直达基层,文化惠民底色更亮

今日中国,文化的力量根植中华大地,生长在广袤的阡陌街巷、城市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建立优质文...

红星照耀中国 | 南泥湾精神为何依然熠熠生辉

央广网延安10月20日消息(记者 苏睿楠)这是一片被歌声传唱了八十年的土地:“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当记者踏上南泥湾的土地,映入眼帘的不是历史的尘封,而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无...

【文化中国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精神传承谱新篇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纪念日,历经五年多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整合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通过修复革命遗址、科技赋能展陈、打造研学课堂等形式,让沿线红色地标重焕光彩,在新时...

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记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

划重点! 一图读懂“十四五”成就硬核知识点

“十四五” 规划高质量收官,哪些成就是应知应会硬核知识点?本图梳理权威信息和数据,盘点五年来的发展亮点,带你看懂成就背后的发展密码。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学习卡丨科学谋划“十五五”,总书记强调这些关键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如何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习近平总书...

台风“风神”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台风“风神”已于20日14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14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8.4度、东经115.9度,即在三沙市永兴岛东偏北方向约415公里的南海东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744万亿次、80亿人、100亿元 “数”说澎湃算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新动力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以来,中国开启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大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连通东西南北。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浇筑新的基座,也创造了增长的新机遇。  12颗计算卫星进发太空,500公里高的太...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2024
07/31
15:10
浏览量: 336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