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乐健康|一定要看!10个容易出现心梗的高危时刻_

乐健康|一定要看!10个容易出现心梗的高危时刻_

来源:工人日报 | 时间:2025-01-18 16:04:36 | 点击:482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人体心脏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患者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了解心肌梗死的高危时刻并及时防范,或许可以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或使梗死范围缩小,从而挽救生命。

1.如厕时刻

如厕时刻即上厕所的时段。中老年人或患有其他疾病者多伴有便秘症状,在用力大便时,腹内压升高,血压迅速上升,心率也加快。此时,心脏负担加重,心肌梗死可能会被诱发。

建议有冠心病的患者或者中老年人在如厕时不要用力过猛,当大便不顺畅时,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辅助排便。

2.洗澡时刻

老年人的很多意外都是在洗澡时发生的。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不少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疾病,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很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发生危情。

所以,老年人饭后千万别马上洗澡,饿的时候也不要洗澡,此时血糖降低,容易发生晕厥和意外。

3.酒席时刻

酒席时刻指就餐饮酒的时段。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可诱发心律失常,使心脏的负担加重。

尤其是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饮酒,可能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暴饮暴食也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4.棋牌时刻

打牌、下棋等长时间久坐不动的时段,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沉迷打牌或者下棋的人常常久坐不动,一旦突然情绪激动,血压飙升,就会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5.视屏时刻

通过电视、手机等观看影视作品时,情绪也容易激动,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物质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致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在世界杯期间,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有冠心病的患者或者中老年人睡前看电视不要超过30分钟,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

6.游泳时刻

对于普通人来说,游泳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可以锻炼出一个强有力的心脏。然而,心脏病患者可能并不适合游泳,因为游泳会增加心脏负担。游泳时,凉水的刺激可能引发血管痉挛,继而出现冠状动脉缺血而诱发心肌梗死。

中老年人进行游泳锻炼时,要充分进行热身运动,注意选择水温适宜的场所。

7.吸烟时刻

一名23岁的心肌梗死患者,竟有7年的吸烟史,平均每天吸20支烟。

吸烟已是世界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很多人就是在吸烟时发生心肌梗死的。吸烟会促使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同时可能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血管闭塞,发生心肌梗死。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戒烟都不算晚。

8.起居时刻

起居时刻即早晨起床的时段。古人曰“闻鸡起舞”,但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朋友来说,凌晨却危机四伏,尤其是凌晨5~6时至上午11时。

早晨起床,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后,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升高,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黏稠血液形成血栓造成栓塞。

同时,身体从静态卧位到动态站位的变化,常会造成人体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中老年人神经调节慢,就容易发生猝死。

9.酣睡时刻

鼾睡时刻是特指打呼噜的患者熟睡的时段。打呼噜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表现,它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及潜在危险的高发性疾病。

人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窒息,使全身间歇性缺氧,增大心脏负荷,血压急剧波动,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患者伴有低氧血症及心肌耗氧量增加,那么夜间就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肌缺血。

10.大悲时刻

在人的七情六欲中,对心脏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悲伤。人一旦陷入悲伤的情绪中无法排解,交感神经系统就会分泌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进而导致胸痛、气短、休克等症状。

因为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亲人离世,悲伤过度倒在了地上。这种病症被称为压力性心力衰竭。过度悲伤使肾上腺素和其他压力激素的分泌量在短时间内激增,过量激素流向心脏,降低了心脏泵血功能。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冠心病患者尤其应该了解诱发心肌梗死的这十个高危时刻。

如果患者胸口出现疼痛,有濒死感、压迫感,持续5~15分钟,同时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就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请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帮助。(来源:健康中国、中国疾控中心等)

聚焦 发烧2天吃8颗布洛芬致肾脏受损

据西安晚报:近日,湖北武汉的刘先生因为流感出现发烧症状,为了不影响上班,2天吃了8颗布洛芬退烧,随后感觉腰痛、乏力、恶心等。前往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肾脏功能已受损。医生提醒:布洛芬每天最好服用一到两次,一次一颗。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563期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生活观察丨流感季即将到来 科学防护保健康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题:流感季即将到来 科学防护保健康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徐鹏航、龚雯  近期,全国多地气温骤降,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国家流感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地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十条”如何守护健康成长路?这些务实举措一起了解!

央视网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包括: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全面落实“体育每天2小时”、保障...

湖北荆州食药检所 六措并举 全力守护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药瓶子”

每日新闻网讯(作者刘正、李明湘、雷丹、曹燕),10月24日,从湖北省荆州市食药检所获悉,今年以来,该所坚持党建引领,始终秉持“科学、公正、准确、满意”的质量方针,六措并举,助推检验检测业务上台阶,在全力守护百姓的“米袋子...

警惕生活“妙招”变“险招”

前不久,一女子使用网上推荐的“白糖加醋烧开”方法去除保温壶水垢。她将白醋、白糖和水的混合溶液烧开,倒入保温壶约1分钟后,壶内高温液体突然喷出,导致其面部烫伤。该事件被多家媒体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那么,用白醋和白糖去水...

“数字复活”茶学界泰斗引发争议

“我活到108岁,试茶80多年了……”被誉为我国茶学界泰斗、20世纪十大茶人的张天福近日突然“出现”在公众视野,为某茶企代言。  这段出自人工智能之手的商业广告视频引发社会热议。因为视频中的张天福已于2017年6月逝世,...

抗阻训练会让孩子长不高?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练?别误会抗阻运动|运动是良医

传统观念往往认为,青少年只要进行有氧运动就足够了,抗阻运动被视为会阻碍生长发育的危险活动。然而,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科学合理的抗阻训练对青少年来说不仅是安全的,而且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抗阻运动助力青少年全面...

AI赋能医院病案内涵质量提升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郭健)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建设有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建设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全生命周期质控系统,该系统引入了深...

免疫力下降、致癌!炒菜时的这个动作,可能会威胁全家健康→

炒菜是家家户户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但错误烹饪方式  比如油过热了、冒烟了再放菜  竟可能致癌、伤心脏、毁大脑!  如何选对烹饪方式?  厨房中还有哪3大隐藏“杀手”?  一起来看看  01 厨房中的隐藏“杀手”  油温太...

大米粥是“升糖高手”不能喝?注意这5点 一起科学健康喝粥

说到大米粥,在健康饮食的争论里,它的处境很微妙:它既是很多人早餐、生病、没胃口时的首选,又因为“升糖快”“缺乏营养”的标签而饱受质疑。  有人可能会说:“老祖宗喝了几千年粥,怎么到我们这大米粥就成了‘升糖高手’不能喝了?...

美国一大学宿舍发生枪击 或因派对上“意见不合”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一带19日清晨发生枪击事件,造成包括一名学生在内的至少三人受伤。据推测,这起枪击事件或与早些时候一场校外派对上发生的争执有关。  美联社援引该大学的校警警官迈克尔·贝克纳的话报道,校警接到地方警...

2025
01/18
16:04
浏览量: 48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