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免疫力下降、致癌!炒菜时的这个动作,可能会威胁全家健康→

免疫力下降、致癌!炒菜时的这个动作,可能会威胁全家健康→

来源:CCTV生活圈 | 时间:2025-10-21 21:09:06 | 点击:129

炒菜是家家户户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但错误烹饪方式

  比如油过热了、冒烟了再放菜

  竟可能致癌、伤心脏、毁大脑!

  如何选对烹饪方式?

  厨房中还有哪3大隐藏“杀手”?

  一起来看看

  01 厨房中的隐藏“杀手”

  油温太高

  很多人炒菜的时候,喜欢等到油过热了、冒烟了再放菜,觉得这样炒出来的菜味道好,但其实这样的做法,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

  一、产生致癌物质:

  ● 淀粉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属于2A类致癌物。

  ●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杂环胺类化合物,属于强致癌物,可以在体内积累,逐渐降低免疫功能,有可能诱发身体各部位肿瘤。

  ● 脂肪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 炒菜时油温太高,产生的油烟也会增多,对肺部造成伤害,甚至诱发肺癌。

  二、产生反式脂肪酸:

  不少人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害,但往往只盯着精加工食品,却忽视了烹饪过程中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在烹饪时,食用油加热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一般情况下,油冒烟时,油温多在200℃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即使只是短时间加热,也可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此外,食用油反复加热食用,也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 心脏病风险增加:

  反式脂肪酸能提高“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动脉硬化和血栓风险。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增加2%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患心脏病风险增加25%。

  ● 对大脑功能不利:

  反式脂肪酸还可能会增加大脑动脉硬化和大脑功能衰退风险。摄入反式脂肪酸量大的老年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儿童则可能增加学习障碍 。

  ● 肥胖风险增加:

  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且容易堆积在腹部,从而导致肥胖。对于喜欢食用薯条、油条、炸糕等食物的人群来说,应警惕油炸食物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让腹部脂肪明显堆积。

  ● 对胎儿、婴儿发育不利;

  母体通过胎盘或母乳将反式脂肪酸传输给胎儿、婴儿,可能对胎儿、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要控制炒菜时的油温

  我们还需要关注烹饪方式

  如何才能选对烹饪方式呢?

  一起来看~

  02 选对烹饪方式很重要

  烹饪食物时,最好选择蒸、煮、拌、炖、汆、煲的方式进行烹饪,但炒、炸的烹饪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要掌握了正确方式,也可以减少部分危害。

  一、炒菜:

  ● 热锅冷油、大火快炒,不要等到油冒烟再放菜,家中最好有能测油温的金属温度计。

  ● 炒菜之前可以先将食物焯水到半熟,减少高温烹饪时间。

  二、煎炸食物:

  可以先将食物煮熟,缩短炸的时间,并且每次都应该用新鲜的油。

  03 厨房中还有这3大隐藏“杀手”

  一、土榨油:并不健康

  土榨油杂质多、保质期不明确、油烟大易伤肺,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小包装食用油换着吃。

  二、发霉的谷物、坚果:可能会致癌

  黄曲霉毒素喜欢藏在长时间放置的谷物、坚果中,它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280℃以上的高温才能杀灭。1毫克黄曲霉毒素就可以导致癌症发生,尤其是肝癌,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一级致癌物。

  所以对于已经发霉的花生、玉米等,建议及时扔掉。

  三、长期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小心变质

  食物一次最好少做点,现做现吃,避免将食物长时间放置,尽量不食用隔夜食物,特别是米制品和其他易滋生细菌的食物。

  如果做好的食物一顿实在没吃完,可以先将食物放入耐高温的食品保鲜袋、保鲜盒中,然后趁热放入冰箱内冷藏或者冷冻保存,尽快食用完。在食用隔夜食物前,应彻底加热煮透,帮助杀死其产生的细菌、毒素。

  厨房健康小贴士

  1. 炒菜时不要等到油冒烟再放菜,此时的油温过高,会产生各类致癌物及反式脂肪酸。

  2. 烹饪食物时,最好选择蒸、煮、拌、炖、汆、煲的方式进行烹饪,炒、炸时也要掌握正确方法。

  3. 厨房中还有这3大隐藏“杀手”:土榨油、发霉的食物、长期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

 编辑:邢斯馨 责任编辑:刘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免疫力下降、致癌!炒菜时的这个动作,可能会威胁全家健康→

炒菜是家家户户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但错误烹饪方式  比如油过热了、冒烟了再放菜  竟可能致癌、伤心脏、毁大脑!  如何选对烹饪方式?  厨房中还有哪3大隐藏“杀手”?  一起来看看  01 厨房中的隐藏“杀手”  油温太...

大米粥是“升糖高手”不能喝?注意这5点 一起科学健康喝粥

说到大米粥,在健康饮食的争论里,它的处境很微妙:它既是很多人早餐、生病、没胃口时的首选,又因为“升糖快”“缺乏营养”的标签而饱受质疑。  有人可能会说:“老祖宗喝了几千年粥,怎么到我们这大米粥就成了‘升糖高手’不能喝了?...

美国一大学宿舍发生枪击 或因派对上“意见不合”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一带19日清晨发生枪击事件,造成包括一名学生在内的至少三人受伤。据推测,这起枪击事件或与早些时候一场校外派对上发生的争执有关。  美联社援引该大学的校警警官迈克尔·贝克纳的话报道,校警接到地方警...

毒株与去年不同!流感进入高发季防护要趁早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今年流感有何特点?主要流行的毒株是哪种?  今年流行毒株  与去年不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今年日本从10月份就开始进入流感季,...

科学与健康|绕开误区,别让骨骼悄悄“变老”!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成为困扰许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但在骨骼保健方面,不少老年人存在认知误区,导致补钙效果不佳,甚至加重骨骼负担。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多位医学专家提示,中老年人应避开三大误区,调整生活方式,学...

晨起后的黄金时间别浪费!养成这4个习惯 让心血管受益

气温骤降心血管易“闹事”此时应注意保养心血管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起居有律、饮食有节运动有度、舒畅情志不仅能让心血管更健康也有利于健康长寿气温骤降心血管易“闹事”  中医认为,气温下降是心血管疾病重要诱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也发...

“最疼皮肤病”进入高发期 出现这些疼痛信号别大意

近日,伴随着季节交替、气温下降,一些人的身上突然冒出“一串红疹”,感觉隐痛、刺痛、电击痛。别不当回事儿,以为忍忍就过去了,这很可能是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等)在“作祟”!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

“酸汤子”再夺命!警惕餐桌上的致命毒素

 近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两名男子食用“酸汤子”后被紧急送医,其中一人不幸离世,医院开具的证明显示,系食物中毒死亡,另一名男子仍在抢救中。2020年10月,在黑龙江鸡西,也发生过9人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后,引发食...

频繁染发有什么危害?重要提醒→

 不管是为了追逐潮流发色,还是遮盖白发,“染发”是很多人每隔几个月就要进行的项目。同时,也有很多人关心,染发剂里到底有什么?频繁染发存在哪些健康风险?  染发时,身体在经历什么?  郑州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沈蓓莉表示,大多...

“一触了然”!我国视障人士无障碍环境改善 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更便利

央视网消息:2025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日前,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无障碍世界地图》《触摸故宫珍宝》等系列出版物在北京发布。  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和《无障碍世界地图》采用3D滴胶技术批量印刷,加...

2025
10/21
21:09
浏览量: 12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