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系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扣”_新游戏频道_中国青年网

系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扣”_新游戏频道_中国青年网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4-10-29 19:31:09 | 点击:419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周年。互联网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交流交往、创新创造提供了新平台、新空间,也为推动文明继承和发展、促进文化弘扬与繁荣提供了新载体、新机遇。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网络高度依赖,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深度融合,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越发突出。特别是广大未成年人,在通过网络让学习和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的同时,也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多重风险。

发展好和治理好,始终是互联网这枚硬币的两面。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亿万民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是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基石。网络素养的高低关系着广大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方式、态度以及效用。近年来,我国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等都对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2024年1月1日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积极回应各方关心关切,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设置“网络素养促进”专章,明确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并明确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的责任义务。在实践层面,网络平台、社会组织等通过多种活动和项目,积极探索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团中央联合相关单位制作发布了一系列“12355网络素养公开课”,融入团课队课教育,持续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4)》显示,中国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正稳步提升。报告从6个维度对青少年网络素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行为和隐私保护意识有所提高;网络信息保存和利用能力、网络规范认知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的辨识和批判能力相对较差。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需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很多是意识问题,要从思想意识上系牢“安全扣”,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水平,还需各方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比如,政府部门应继续着力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持续打击网络谣言、有害信息、虚假新闻、网络敲诈、网络水军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要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坚决整治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追星、打赏充值、沉迷网络游戏等行为。

网络平台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涉未成年人信息内容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有害信息。同时,加强青少年专属内容池建设,加大适合未成年人的优质内容供给力度,完善实名实人验证、功能限制、时长限定、内容审核、算法推荐等运行机制。还应发挥和用户联系密切的优势,细化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理办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健全受理处置反馈机制。

中小学校应成为网络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立足课堂育人主渠道,落实中小学思政、信息技术等课程要求,推动网络素养与相关课程有机融合;发挥学校法治副校长作用,引导学生养成依法上网的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不仅应帮助未成年人擦亮双眼、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还应展示可能遭遇的网络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呈现各类隐患问题的结构图谱,帮助未成年人增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剖析深度,从源头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起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养的责任,广大家长不仅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的用网时间,带动家庭安全用网、文明用网,还应注意换位思考,认真体察孩子的上网需求,引导他们合理上网。

作为“网络原住民”,未成年人具备先天的互联网思维和行为习惯,他们更愿意以平等化的方式沟通,以生活化的场景学习,以社交化的方式传播,以年轻化的话术交流。社会各界也应共建和谐友好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培育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需要牢牢把握这一群体的认知特点和行为规律,以当下未成年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讲故事、明道理,让网络安全意识在未成年人心底生根发芽。

当今时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征程上,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文明上网、安全用网,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护航他们的健康成长,全社会需要共同行动起来。

责任编辑:宋静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十条”如何守护健康成长路?这些务实举措一起了解!

央视网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包括: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全面落实“体育每天2小时”、保障...

湖北荆州食药检所 六措并举 全力守护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药瓶子”

每日新闻网讯(作者刘正、李明湘、雷丹、曹燕),10月24日,从湖北省荆州市食药检所获悉,今年以来,该所坚持党建引领,始终秉持“科学、公正、准确、满意”的质量方针,六措并举,助推检验检测业务上台阶,在全力守护百姓的“米袋子...

警惕生活“妙招”变“险招”

前不久,一女子使用网上推荐的“白糖加醋烧开”方法去除保温壶水垢。她将白醋、白糖和水的混合溶液烧开,倒入保温壶约1分钟后,壶内高温液体突然喷出,导致其面部烫伤。该事件被多家媒体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那么,用白醋和白糖去水...

“数字复活”茶学界泰斗引发争议

“我活到108岁,试茶80多年了……”被誉为我国茶学界泰斗、20世纪十大茶人的张天福近日突然“出现”在公众视野,为某茶企代言。  这段出自人工智能之手的商业广告视频引发社会热议。因为视频中的张天福已于2017年6月逝世,...

抗阻训练会让孩子长不高?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练?别误会抗阻运动|运动是良医

传统观念往往认为,青少年只要进行有氧运动就足够了,抗阻运动被视为会阻碍生长发育的危险活动。然而,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科学合理的抗阻训练对青少年来说不仅是安全的,而且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抗阻运动助力青少年全面...

AI赋能医院病案内涵质量提升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郭健)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建设有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建设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数据全生命周期质控系统,该系统引入了深...

免疫力下降、致癌!炒菜时的这个动作,可能会威胁全家健康→

炒菜是家家户户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但错误烹饪方式  比如油过热了、冒烟了再放菜  竟可能致癌、伤心脏、毁大脑!  如何选对烹饪方式?  厨房中还有哪3大隐藏“杀手”?  一起来看看  01 厨房中的隐藏“杀手”  油温太...

大米粥是“升糖高手”不能喝?注意这5点 一起科学健康喝粥

说到大米粥,在健康饮食的争论里,它的处境很微妙:它既是很多人早餐、生病、没胃口时的首选,又因为“升糖快”“缺乏营养”的标签而饱受质疑。  有人可能会说:“老祖宗喝了几千年粥,怎么到我们这大米粥就成了‘升糖高手’不能喝了?...

美国一大学宿舍发生枪击 或因派对上“意见不合”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一带19日清晨发生枪击事件,造成包括一名学生在内的至少三人受伤。据推测,这起枪击事件或与早些时候一场校外派对上发生的争执有关。  美联社援引该大学的校警警官迈克尔·贝克纳的话报道,校警接到地方警...

毒株与去年不同!流感进入高发季防护要趁早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今年流感有何特点?主要流行的毒株是哪种?  今年流行毒株  与去年不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今年日本从10月份就开始进入流感季,...

2024
10/29
19:31
浏览量: 41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