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民视点 > 欧盟《新电池法》设下“碳门槛” 中国动力电池出口迎新挑战

欧盟《新电池法》设下“碳门槛” 中国动力电池出口迎新挑战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9-12 16:40:06 | 点击:23865

本报记者 赵语涵

  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中的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未来进入欧洲市场将迎来新挑战。

  上月,《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新电池法》)生效。根据《新电池法》,自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到2027年7月要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制要求。

  “欧盟成为全球首个将碳足迹作为产品强制性要求的区域组织,对我国电池出海将有深远影响。”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秘书长杨林认为。

  首次将碳足迹纳入强制性要求

  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提出电池监管提案,历经三年的立法过程,如今,欧盟《新电池法》正式生效。

  新法规要求容量超过2KWh(千瓦时)的可充电工业电池、LMT电池(轻型运输工具电池)和EV电池(动力锂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企业需根据相关标准收集并计算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包括上游原材料、产品生产、运输、报废和回收。

  《新电池法》还提出了电池护照的要求,首次引入电池标签、数字护照的信息披露要求,涵盖电池容量、性能、用途、化学成分、可回收材料等信息。

  在电池回收方面,《新电池法》设定了动力电池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规定企业要对生产或使用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并规定了具体的比例及时间节点,涉及企业要对材料回收技术及生产技术进行改进等。

  “碳门槛”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在新能源浪潮下,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强势崛起。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04.3GWh(吉瓦时),在前十名榜单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六席,总市场占有率为62.6%。过去4年,中国在欧洲的动力电池装机占比持续提升,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11.8%、16.8%、22.6%、34%。

  如今,欧盟率先给电池设下“碳门槛”,对于中国企业将带来哪些影响?杨林分析,欧盟将指定认可和认证机构,不认可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碳足迹标准、报告、认证等,碳足迹审核规定将增加我国企业成本。同时,碳足迹合规审核时间的长短,也对企业有较大影响。此外,我国电池企业进行零碳工厂布局,要面临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还要考量节能高效设备应用、供应链优化、生产流程改造、员工教育培训等。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则认为,首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为满足欧盟对碳排放的要求,可能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环保改造,增加成本和投入;其次,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此外,欧盟对碳排放进行分级和设定相关阈值,可能会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产生影响。

  在电池回收方面,杨林认为,目前我国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走在了全球前列,退役动力电池基本百分百回收,所以影响并不太大。为了适应《新电池法》,我国相关企业要加强和欧盟企业合作,加快在欧洲建立电池回收工厂的进程。

  宁德时代等企业开启零碳布局

  伴随欧盟《新电池法》生效,中国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也纷纷提前布局或有所行动。

  “2022年,我们已经在四川宜宾建设了首个零碳工厂,公司在零碳方面的提前布局,将有利于更好应对欧洲用户的相关需求。”近期,记者前往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位于宁德的总部园区参观时,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获悉,2022年3月,知名认证机构SGS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颁发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该公司的宜宾工厂成为首家零碳工厂。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使宜宾工厂80%以上能源来自水电,每年可减少约40万吨碳排放。

  今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了零碳战略:公司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今年8月11日,宁德全资子公司瑞庆时代获得SGS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宁德时代首个储能电池零碳工厂。

  不仅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远景动力等动力电池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零碳工厂,加快向低碳化转型的步伐。另据了解,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也在推进《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碳足迹计算评价方法》等团体标准的制定,推进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责任编辑:戴贤军)

免责声明:中国网汽车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文明交通】万荣交警持续开展老年人交通安全精准宣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逐渐变弱有的老年人反应速度会逐渐下降加上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老年人成为交通事故易发群体而且一旦发生意外他们的损伤往往较为严重每日新闻网讯:(刘彤鑫)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安全保护能...

高等教育从“宽出”到“严出”的转型突围

 中国高等教育用24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1999年启动的扩招政策,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12.5%跃升至2002年的15%,正式进入大众化阶段;至2023年,这一指标突破60%,标志着我国全面...

山洪+积水内涝双预警 北京这些地区需注意防范

  央视网消息:据“水润京华”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今天9时30分升级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预计18日20时起,北京市山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其中房山区、怀柔区、密云区、平谷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黄色风...

四川绵竹一啤酒节现场发生桁架倒塌 官方通报

  央视网消息:四川绵竹应急管理局8月16日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8月15日21时50分许,绵竹仟坤集团第十四届啤酒节现场因强对流天气发生桁架倒塌,造成人员受伤。事发后,绵竹市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医疗救治、善...

俄称两国元首会谈非常积极 拒绝记者提问有原因

  当地时间15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之间的会谈非常积极。佩斯科夫称,此次会谈有助于双方继续共同推进寻求解决方案的进程。  佩斯科夫还表示,会谈结束后,两位领导人发表了全面声明,因...

万荣交警携手交通安全“小天使”上线提醒您戴头盔啦!

每日新闻网讯(刘彤鑫)"叔叔阿姨,骑电动车请戴好头盔!"稚嫩的童音在路口响起。8月12日,万荣县交警大队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小天使"文明劝导活动,20名身着荧光绿马甲的小志愿者手持劝...

“碳水”选对了 吃得饱还不长胖

  碳水化合物简称“碳水”,是人体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很多控制体重的人将其视为“大敌”,认为它是“长胖元凶”“血糖杀手”。但是,碳水化合物其实分“好”与“坏”,吃对了并不容易让人发胖。吃对碳水有助于体重管理  研究发现,...

壹视界·任平文章解读|战略叠加优势,如何变为发展胜势

  发展优势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并且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今天的中国,各区域均有战略叠加。发挥战略叠加优势,成为“十四五”时期各省份高质量发展的亮色之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淡季不淡,创新高!物流“加速跑” 多元消费场景助推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提升

  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12日公布7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在促消费政策的支持下,电商物流持续活跃,指数再创年内新高。  7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0点,比上月回升0.2点,再创年内新高。  中国物...

鲜榨果汁的 “甜蜜陷阱”,你中招了吗?

  灌下一杯冰镇鲜榨橙汁,酸甜清爽,这大概是不少人夏日里的 “小确幸”。但你知道吗?这杯看似健康的果汁,可能正悄悄给身体 “埋雷”。  鲜榨果汁的“健康假象”,藏着这些雷区!  很多人觉得,鲜榨果汁没添加剂,比汽水健康,...

2023
09/12
16:40
浏览量: 2386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机关大楼-goodbye!

机关大楼-goodbye!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飞行汽车正成低空经济新热点

长安欧尚X7 PLUS车机不升级、缺失手机投屏功能遭集体投诉

长安欧尚X7 PLUS车机不升级、缺失手机投屏功能遭集体投诉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