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讯(王权、李进、金平眉、邵苏干、朱寿三)立秋刚过,暑气尚未完全褪去。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的水产养殖基地里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清晨五点,薄雾还笼罩在中运河的水面上,蟹农们便撑着小船穿梭在蟹塘间,抄起网兜打捞起今秋第一波 “鲜味”——“六月黄”螃蟹。这些刚经过第三次脱壳的“金螯蟹”,正带着水乡的灵气,通过线上线下的多渠道,奔赴全国各地。
塘口到餐桌:48 小时的“鲜”味速递
在仰化镇占地近30亩的金螯蟹示范园螃蟹暂养厂房内,工作人员把从塘口运来的“六月黄”按照蟹的大小放到不同的暂养池内,这些不老实的小家伙如同游泳健将,瞬间搅动起浑浊的水花,螯钳相碰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工作人员有序的将先期暂样螃蟹按规格分拣包扎。“这池里放的是1.4 两到 1.6 两的;这个池都是1.7 两--2两左右的。这样暂养的目的是要保证每只都鲜活有力。”看着一池池鲜嫩活跃的“金螯蟹”,负责运营的张楠对记者说。
暂养池前,设有敞开式的直播间,美女主播对着屏幕,手里拿着“六月黄”正在直播。“家人们,你们看这个蟹壳,青中带亮,这是正宗运河水养出来的品相!是我们镇独家注册‘金螯蟹’品牌。” 她拿起一只螃蟹翻转过来,指着腹部的白脐说,“现在给家人们带来的‘金螯蟹’,是金秋上市的第一批次螃蟹,它还有一个雅号叫‘六月黄’,你看这蟹刚脱壳不久,内壳软得能咬动,黄多到会流油。” 屏幕上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不到两小时,后台已显示有100 多单成交。
“现在每天稳定在200多单,有本地的,有外省的,最远的发过新疆呢。”张楠正看着物流单高兴的说。他拿起一旁的包装材料展示:保温盒内衬防潮纸,底部铺着冰瓶,再套上加厚保温袋,最后塞进带透气孔的泡沫箱。“这套包装能保冷 48 小时,江浙沪皖的顾客今天拍,明天就能收到活蹦乱跳的螃蟹。”
在永兴社区一螃蟹养殖塘口,镇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董佳峰介绍说,今年 “六月黄”上市比以往早上市几天。“入秋以后下了几场雨,水温稳定在 25 度左右,特别适合螃蟹生长。有的磐蟹都快接近三两重了,比去年同期壮实不少。” 董佳锋笑着说:“这些小家伙不但光鲜,还帮助蟹农提前回笼了资金,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膏黄藏珍味:金螯蟹“小鲜肉”的独特魅力
“六月黄”金螯蟹之所以能俘获食客芳心,全凭其独有的鲜嫩口感。在当地老字号饭店 “金色年华”的后厨,厨师长朱师傅正忙着处理刚送来的螃蟹。他拿起一只对半掰开,橙黄色的蟹膏瞬间涌出,带着淡淡的海鲜香。朱师傅介绍,“六月黄”其实是幼蟹,因在农历六月完成第三次脱壳而得名。此时的螃蟹外壳脆薄,螯钳里的肉呈半透明状,轻轻一咬就能脱壳。蟹黄最特别,不像秋蟹那么紧实,是半流心的状态,口味带着运河水的甘冽清甜。“现在每天都有食客专门来尝鲜,饭店一天要消费30--50 斤 的‘六月黄’。”朱师傅很是自豪。
朱师傅给记者算了笔账:“六月黄”的价格只有成熟大闸蟹的一半,像 1.5 两左右的公蟹,零售价每只不到 20 元,普通家庭都能接受。“现在年轻人喜欢用它做面拖蟹、醉蟹,我们还开发了蟹粉汤包,把鲜味做进更多美食里。”
至于为什么会打造金螯蟹品牌,来自“钳隆”的启示。相传,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在当时的永兴集(现在仰化),在集市看到集市上有人卖几只野螃蟹,伸手触摸,一下子被螃蟹钳住了手指。随后相传,永兴集的螃蟹胆大,竟敢钳着乾隆皇帝。如今传说成传奇,“金螯蟹”实至名归。
水乡谋发展:一只金螯蟹撬动富民之路
站在仰化镇的运河大堤向北远眺,4000 多亩蟹塘沿着河岸线东西铺开,白色的增氧机在水面上划出圈圈涟漪。“我们镇有 12 公里运河岸线,水资源得天独厚,早在 2008 年就开始试养螃蟹。” 镇农业农村局董佳锋指着塘口边的水质监测站说,“现在每个塘口都装了智能传感器,水温、溶氧量实时传输到后台养殖全程可追溯。”
在复隆村原同义社区苏同金螯蟹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将冰鲜海鱼绞成鱼糜,混合着玉米粉和豆粕,作为“营养餐”投喂螃蟹 。“每天下午四点准时投喂,一个塘子要撒六遍,保证每只螃蟹都能吃到。” 基地老板姜传勇执着散发着鱼香的饲料说:“现在是螃蟹第四次蜕壳的关键期,每天要喂 75 板海鱼,光饲料成本就得一万块。”
据悉,姜传勇的养殖面积从最初的 50 亩扩大到现在 400 多亩,今年是他养殖的第九个年头。“刚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渐渐掌握了螃蟹的习性。2023年我参加宿迁市‘宿有千香’霸王蟹评选活动,一举捧回了‘金蟹奖’和‘最佳口感奖’两项殊荣。现在又有了镇金螯蟹示范园的技术指导,亩产产量有了大幅度增加” 他说,这两年投入了智能控制调水、增氧系统,省了不少人工。虽然今年饲料成本涨了15%,但他一点也不担心会减收。等五次蜕壳后往,母蟹能长到 4 两多,公蟹 5 两多,按照往年行情,亩产值能到 15000多元 。
董佳锋介绍说,像姜传勇这样的养殖大户有 38 户。通过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的模式,全镇螃蟹养殖面积达 4000 多亩,带动 500 多户农户就业。光是“六月黄”这一季,就能带来 1100多万元的效益。加上后续的成蟹销售,全年产值能突破 6000 万元,螃蟹成了名副其实的‘金鳌蟹’。
在镇金螯蟹示范园检测室里,技术员单士山正用专业仪器测量螃蟹的各项指标。“水分含量 82%,蛋白质 16.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普通河蟹高 3 个百分点。这与仰化镇独特的水土条件是分不开的。” 如今,仰化镇“金鳌蟹” 品牌正在升级之中。计划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和深加工车间,开发蟹黄油、蟹肉棒等产品,把产业链拉长。“下一步我镇围绕芡实、垂钓、采摘等开发农旅融合项目,让更多人来运河水岸生态美镇,游小镇客厅、逛龙马公园,品尝金螯蟹,听苏北大鼓《仰化镇是个好地方》,感受别样的水乡好风光。”董佳锋幸喜地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运河活水来。这个秋天,不妨咬开一只仰化 “六月黄”,让那股清甜在舌尖绽放。这是宿豫运河生态美镇的馈赠,也是奋斗的滋味的美丽味蕾,更是“金鳌蟹”品牌的声名远播。(王权、李进、金平眉、邵苏干、朱寿三)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