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民视点 > 酒泉新观:“风电走廊”变“新能源基地”,何以“风光无限”?

酒泉新观:“风电走廊”变“新能源基地”,何以“风光无限”?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28 23:40:00 | 点击:1702

酒泉新观:“风电走廊”变“新能源基地”,何以“风光无限”?

2022年8月20日,敦煌光电产业园区内,万余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着260米高的吸热塔逐日发电。 王斌银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7日电 (冯志军 刘潇)近年来,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甘肃酒泉市,实现了从“资源大市”到“能源强市”,从“风电走廊”到“新能源基地”的蜕变。如何真正实现“风光无限”,调控、输出和消纳仍是当地新能源发展路上,不容忽视的“几道坎”。

酒泉市能源局局长陈学军近日接受专访时介绍说,目前酒泉已建成1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3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以及1个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区。尤其是2020年至2022年,当地建成新能源装机容量近千万千瓦,与此前10年的新能源装机容量相当。

图为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资料图) 国网甘肃电力公司供图

图为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资料图) 国网甘肃电力公司供图

据统计,截至2022年,酒泉市风光电累计发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6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2亿吨,二氧化硫67万吨、氮氧化物34万吨。

酒泉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2%,是中国风光资源储量最为丰富、开发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去除自然保护区、文物区、林草地等各种限制类开发土地外,全市实际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国土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

“酒泉辖区内分布有巴丹吉林、库木塔格沙漠,与柴达木沙漠紧邻,这成为新能源开发新优势。”陈学军说,酒泉市新能源建设地形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地质构造稳定。新能源开发征占的全部是国有未利用土地,不存在和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争地”的问题,不搬迁、不移民、不占耕地,人文环境优越。

图为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资料图) 国网甘肃电力公司供图

图为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资料图) 国网甘肃电力公司供图

目前,酒泉正聚力做强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六大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千亿元产业链,为引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配置新能源指标,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形成全省乃至西北地区一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聚集配套能力。

陈学军表示,2023年,随着引进多个新能源领域的高精尖项目入驻酒泉,当地将建成风电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和光伏产业全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全面实现就地采购、就近运输。

境内拥有“世界风库”“世界风口”等标签的酒泉,尽管近年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但如何统筹推进调峰电源、输出电网、电能消纳、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是其持续加快风光电项目建设进程中,日益凸显的瓶颈问题。

“电是比较特殊的物质,不像其他商品,生产好了可以堆存到库房,随时取用。”陈学军分析称,电只要被生产出来,就必须并入电网及时使用。但同时,受用户四季、昼夜不同时段的差异化用电需求,往往“靠天吃饭”的新能源发电,需要配套水电或火电进行“调峰”,使其实现全天候供电保障。

近年来,光热发电产业成为甘肃酒泉市玉门市新名片。图为玉门鑫能5万千瓦光热项目建设工地。 杨阳  摄

近年来,光热发电产业成为甘肃酒泉市玉门市新名片。图为玉门鑫能5万千瓦光热项目建设工地。 杨阳 摄

拥有稳定持续的电力输出后,还需要布局完善的电力外送“通道”。目前已经建成酒泉至湖南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西750千伏输电工程、敦煌—鱼卡—格尔木750千伏输电工程等4座750千伏变电站、12座330千伏公网变电站,以及22座配套新能源外送的330千伏升压站的网架结构。

陈学军说,除了新能源电力外送之外,本地消纳也是助力新能源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当地每年消纳的电量约占新能源发电量的五分之一,未来还需要通过引进装备制造业等途径,持续探索拓展本地消纳能力。

陈学军表示,酒泉已被列入国家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未来将积极争取布局“光热+”等项目,建成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热基地。在有条件的区域,谋划建设“低电价、低能耗、零排放”的零碳绿电园区,降低用能成本,吸引产业聚集,形成零碳绿色的新型工业体系。(完)

【责任编辑:韩雅洁】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遇见你丨勇敢又机智 8岁“小孩儿哥”电梯遇险沉稳自救获点赞

今年8岁的陈奕霖,暑假期间独自乘坐电梯时遭遇故障,被困电梯中。在等待救援的11分钟里,他从最初的慌张到迅速冷静,完成了一系列清晰的自救操作,最后看到救援人员,他还不忘礼貌道谢。  陈奕霖的这一段经历,被电梯中的公共视频记...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征求意见稿有哪些亮点?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央视网消息:记者16日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管理规定征求意...

数览三季度税收“成绩单” “税动力”助力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央视网消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前三季度,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

重载无人机、便携型机器人……“黑科技”为应急救援工作注入“慧动力”

央视网消息:近日,西部六省区消防救援队伍在青海海东举行2025地震联合演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新疆的消防地震救援队伍联动协作,探索破解西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抗震救灾难题。演练模拟青海海东某地发生地震,青海省消...

消费“热”起来、经济“跑”起来 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焕新亮点持续显现

央视网消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十四五”期间,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我国消费市场量质齐升。打开“十四五”对账单,看这五年消费“主引擎”如何燃动经济活力。  “十四五”规划纲...

当大学遇上“家长会”“家长群”

吴凯没想到,时隔22年,他再次坐进同济大学四平校区的大礼堂,是来开“家长会”。  18岁的女儿成了他的校友。这一天,可容纳3000多人的礼堂座无虚席,还有人坐在台阶上。家长从全国各地而来,现场很安静,少有人交头接耳,舞台...

“开板”迎客!“升级服务+乐享优惠”圈粉滑雪爱好者 “冷冰雪”助燃“热经济”

央视网消息:作为亚洲“开板”最早、“封板”最晚的滑雪场——新疆阿勒泰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10月12日正式开板,开启2025—2026新雪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  随着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正式“开板”,...

习近平会见斯里兰卡总理阿马拉苏里亚

10月1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斯里兰卡总理阿马拉苏里亚。  10月1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斯里兰卡总理阿马拉苏里亚。  习近平指出,...

“爱达·花城号”邮轮正加紧建造 三个“更”解锁新体验

央视网消息:2024年1月1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爱达·魔都号”第二艘姊妹船“爱达·花城号”现在也正在加紧建造。目前“爱达·花城号”的建设进度如何?它又将解锁哪些邮轮新体验?记者来到上海外高...

宁淮城际铁路跨淮河入江水道段连续梁全部合龙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13日,由中铁十六局承建的宁淮城际铁路洪泽至金湖双线特大桥8座连续梁全部实现合龙,成功跨越约2420米宽的淮河入江水道,标志着项目重难点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宁淮城际铁路按期通...

2023
04/28
23:40
浏览量: 170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5年中秋节快乐

2025年中秋节快乐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机关大楼-goodbye!

机关大楼-goodbye!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