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民视点 > 全面市场化的新能源汽车,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全面市场化的新能源汽车,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03 18:18:00 | 点击:1562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到全球销量的61.2%。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提前3年完成2025年规划目标。

  在4月1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高层论坛上,几位演讲嘉宾不约而同提到这组数据。聚焦“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主题,部委领导、业内专家和企业高层展开了深入讨论。

  汽车产业步入电动智能低碳新阶段

  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相里斌指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逐步进入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为特征的新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创新跨界融合持续加速。

  “2022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年销售首次突破1000万辆,同比增长63.6%。中国继续实施财税金融、积分管理、道路通行等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行业企业加快创新步伐,产业发展交出一份亮丽的答卷。”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说。

  不仅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而且供给质量有效提升、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个、换电站1973座,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换电网络;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056个,地级行政区覆盖率达到99%,基本上实现就近回收。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剖析,中国新能源汽车这几年之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在于通过赛道技术的切换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家不再走模仿和低质低价的路线,而是追求原创自研,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电动化、智能化给新能源汽车带来更多的场景和需求,各方都在围绕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生态链进行体系性建设,产业格局大大拓宽。

  全面市场化面临多重挑战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直言,我们现在面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比如,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产品性能和质量难以满足消费者全气候、全场景使用需求;商用车进展缓慢;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相比,充换电、加氢网络、车路协同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仍存在基础资源价格偏高、供应链不畅以及一些技术制约问题。

  对此,辛国斌持相同观点。“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共同应对解决。”他举例说,技术创新方面,电动化领域的车辆安全性、低温适应性需要进一步提升;智能化领域的自动驾驶系统可靠性,还需充分验证;支撑条件方面,锂、钴、镍等上游资源稳定供应能力有待加强;居民小区、高速公路、农村地区充换电设施还有短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坦承,2023年,是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行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主要体现为整车价格竞争与汽车产业链、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电池锂价波动与电池产业链三大转型阵痛。

  欧阳明高称,目前,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新阶段,预计2040年左右保有量达3亿—4亿辆,将发展成10万亿规模的大产业。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进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新阶段,我国亟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实现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万钢强调。

  相里斌表示,科技部将加快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规划部署,面向2035年深入研判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系统谋划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布局;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多主体协同创新,促进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氢能、储能与智能电网、第三代半导体、智能交通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引导国内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

  围绕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强能力建设,相里斌透露,将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加大对全固态电池、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重大科技前沿的支持力度,加强操作系统、基础工具链等底层核心技术的攻关,从源头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为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现代化,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建议,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至2025年,并且快速出台、稳定预期,发挥新能源汽车市场“压舱石”和“动力源”的作用。

  (科技日报北京4月2日电)

(责任编辑:戴贤军)

免责声明:中国网汽车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神二十工作周记更新,忙实验、做体检

在轨170余天,神二十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已渐入尾声。目前,中国空间站内各项在轨工作有序推进,多项空间科学实(试)按计划开展。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遇见你丨勇敢又机智 8岁“小孩儿哥”电梯遇险沉稳自救获点赞

今年8岁的陈奕霖,暑假期间独自乘坐电梯时遭遇故障,被困电梯中。在等待救援的11分钟里,他从最初的慌张到迅速冷静,完成了一系列清晰的自救操作,最后看到救援人员,他还不忘礼貌道谢。  陈奕霖的这一段经历,被电梯中的公共视频记...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征求意见稿有哪些亮点?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央视网消息:记者16日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管理规定征求意...

数览三季度税收“成绩单” “税动力”助力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央视网消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前三季度,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

重载无人机、便携型机器人……“黑科技”为应急救援工作注入“慧动力”

央视网消息:近日,西部六省区消防救援队伍在青海海东举行2025地震联合演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新疆的消防地震救援队伍联动协作,探索破解西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抗震救灾难题。演练模拟青海海东某地发生地震,青海省消...

消费“热”起来、经济“跑”起来 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焕新亮点持续显现

央视网消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十四五”期间,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我国消费市场量质齐升。打开“十四五”对账单,看这五年消费“主引擎”如何燃动经济活力。  “十四五”规划纲...

当大学遇上“家长会”“家长群”

吴凯没想到,时隔22年,他再次坐进同济大学四平校区的大礼堂,是来开“家长会”。  18岁的女儿成了他的校友。这一天,可容纳3000多人的礼堂座无虚席,还有人坐在台阶上。家长从全国各地而来,现场很安静,少有人交头接耳,舞台...

“开板”迎客!“升级服务+乐享优惠”圈粉滑雪爱好者 “冷冰雪”助燃“热经济”

央视网消息:作为亚洲“开板”最早、“封板”最晚的滑雪场——新疆阿勒泰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10月12日正式开板,开启2025—2026新雪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  随着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正式“开板”,...

习近平会见斯里兰卡总理阿马拉苏里亚

10月1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斯里兰卡总理阿马拉苏里亚。  10月1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斯里兰卡总理阿马拉苏里亚。  习近平指出,...

“爱达·花城号”邮轮正加紧建造 三个“更”解锁新体验

央视网消息:2024年1月1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爱达·魔都号”第二艘姊妹船“爱达·花城号”现在也正在加紧建造。目前“爱达·花城号”的建设进度如何?它又将解锁哪些邮轮新体验?记者来到上海外高...

2023
04/03
18:18
浏览量: 156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5年中秋节快乐

2025年中秋节快乐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机关大楼-goodbye!

机关大楼-goodbye!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