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民视点 > 保险为自动驾驶系上“安全带”

保险为自动驾驶系上“安全带”

来源:经济日报 | 时间:2024-10-18 17:38:44 | 点击:489

最近,智能网联汽车一路疾驰,跑出发展“加速度”。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今年都曾宣布扩大自动驾驶的测试区域,为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应用铺平道路。当更多智能网联汽车从科幻驶入市民生活,有人赞叹出行体验快捷又省心,也有人对自动驾驶的安全保障心存疑虑:没了驾驶员的智能网联汽车,出了事故谁负责?汽车保险谁买单?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风险问题,政府、保险机构、车企、运营商正合力搭建智能网联汽车保险服务体系。

安全保障需求迫切

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与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是一回事吗?业内人士介绍,按照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驾驶自动化功能包括L0到L5六个等级。其中,L0到L2都属于驾驶辅助,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车辆顶多搭载的是驾驶辅助功能车辆。而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则是一道重要“分水岭”,意味着负责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主体将由人转变为系统。目前,我国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和L4级别高度自动驾驶正处于从道路测试和示范运营阶段转换进入上路通行阶段。

近几年,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亮起“绿灯”。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为L3、L4级别自动驾驶上路提供政策支持。今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再次发布,我国首批确定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试点产品涵盖乘用车、客车和货车三大类。

7月份,工信部等五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试点名单不仅涵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包含众多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将探索建成低时延高可靠的网联云控基础设施,为促进自动驾驶广泛应用提供更丰富的使用场景和数据支持。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全国共建设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侧单元(RSU)部署超过8700套。

随着自动驾驶等级提升,驾驶主体由“人”向“自动驾驶系统”转换,智能网联汽车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风险问题,也催生了新的保险保障需求。根据中国太平旗下太平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亚太再保险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保险创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无论是芯片、算法、传感器等零部件,还是整体架构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都会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安全的重要风险来源。此外,当车联网通信功能开启时,车辆会与外界产生大量数据交互,这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风险、数据泄露风险打开了敞口。

“风险保障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需求,产业端的变化最终将传导至保险端,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必然对汽车保险提出新的要求。”太平再(中国)总经理李立松表示,对于如何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保险业之前还处于观察和思考的阶段。但随着产业端和政策端的加速,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大大增加。

产品开发面临挑战

对于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保险保障成为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今年6月,《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集意见,明确“申请利用自动驾驶汽车开展创新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承运人责任险、乘客意外伤害险,以及投保一定责任限额的其他交通事故责任商业保险或者向金融机构开立一定额度的交通事故赔偿保函”。同时,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应自动驾驶汽车特点的保险产品,为自动驾驶汽车企业提供保险服务。鼓励自动驾驶汽车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适应自动驾驶汽车特性的保险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保险产品主要针对传统汽车设计,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应用场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侵权责任,保险公司缺乏专属保险产品来提供针对性保障,相关保险产品的开发和运营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首先是责任认定困难。《白皮书》显示,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通常依赖于驾驶人的行为,但对于L4级别以下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开启过程中,仍存在安全员或驾驶员与汽车的互动,出险后的事故责任认定相对传统情景更为复杂,不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调查成本升高,还可能导致赔偿处理的时间延长。

其次是责任主体转变。“一些试点明确指出当自动驾驶开启后,先由车险进行赔付。如果没有驾驶员,第一责任人是制造商或者运营方。”车车科技CEO张磊认为,保险产品的投保主体也会相应发生转变。在未来,车险可能更多地由车企来投保,而车主仅需购买有限范围内的险种;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主无需承担保费。

此外,保险产品设计存在难度。国内高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保险数据较少,无法像传统汽车那样使用大量历史保单与赔款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和建模。尽管智能网联汽车新增了各类传感器等硬件设备,测试数据体量相对较大,但缺点是来源冗杂、格式不统一、数据整理转化难度大。同时,自动驾驶算法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使得承保理赔数据不够稳定和充足,不利于保险公司进行风险定价。

针对自动驾驶场景,目前保险业还在积极探索开发相关保险产品。在当前已落地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案例中,投保的险种主要包括传统车险、责任险和意外险等。然而,智能网联汽车还会面临网络中断、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风险,现有的保险产品并未充分覆盖上述新型风险,导致智能网联汽车在某些场景下缺乏有效保障。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国内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保险的政策法规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一些先行城市的探索和实践中。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保险标准,各地政策存在差异,未来在跨区域运营时可能会遇到适用性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不断跟进最新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特点和运行特性制定专门的保险条款,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积极稳妥推进创新

“智能网联汽车的各项技术,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快速迭代的过程中,相应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李立松认为,未来驾驶行为的参与者和责任承担主体将会更加复杂,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修改。

当前,国内外的自动驾驶保险产品还处于创新探索阶段。从国际经验看,在美国,特斯拉将保险纳入自动驾驶落地闭环的必要条件,根据司机行为和车辆技术性能评估完善其自动驾驶技术,从而降低驾驶风险。日本则针对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推出商业专用保险,由系统提供商通过按月付费购买保险会员的模式来进行投保,硬件提供商、工程设备使用方无需购买保险,也无需直接担责;发生事故后,系统提供商担责,之后根据车辆软硬件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定位问题来自软件还是硬件,从而确定责任归属。

太平再(中国)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自2019年就启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及风险评估的研究工作,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端的市场情况、技术路径以及保险需求进行跟踪分析,研发针对性的精算定价模型和创新保险产品方案。

为使精算定价模型能够适应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迭代,太平再(中国)创新设计了动态的模型架构,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不断提升,模型通过调整不同类别因子的权重或者增减因子的方式自动进行迭代升级。“例如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汽车开始具备自动驾驶的能力,甚至不需要驾驶员进行任何驾驶干预,这时模型就需要对驾驶员的相关因子的数量和权重进行调整,直至完全取消与驾驶员相关的所有因子。”

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才智伟也表示,公司在2022年启动了智能网联专属车险条款开发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国家汽车智能化发展战略,按照测试区所在地的车辆投保要求,为智能网联测试汽车提供风险保障,初步积累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承保理赔数据和事故处理经验,为下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专属产品条款和实务开发夯实基础。“在研究方面,公司积极与各主流车企合作,持续开展自动驾驶功能有效性专项研究,包括APA(自动泊车)、AEB(突发危险车辆紧急制动)等智驾功能对于特定事故出险率影响的有效性验证。”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仍处于测试到上路的过渡阶段,千台车左右上路,赔付率极低,也很稳定,短期不会对公司业务产生任何影响。”才智伟说,公司一方面将提前研究产业动态,把握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根据监管和行业协会的要求与部署,储备创新产品和条款,将重点关注人机定责及相关责任范围界定问题,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保障的多样化需求。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迭代,并且涉及汽车、通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仅依靠保险公司自身的专业能力很难提供全面优质的保险服务。”鼎和保险车险部总经理李为民认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合作是搭建智能网联汽车保险服务体系的关键,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车企及运营商、保险科技公司等需要通力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经济日报记者 杨然)

责任编辑:王目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文旅热度提升民生温度

 雪山和峡谷相拥,草原与密林相视,长河同湖泊相融,大漠携戈壁相伴……新疆自然景观如画、民俗风情多彩,每个地州市、每个县市区,都是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多年来新疆紧贴民生,深挖资源潜力,...

西藏生物多样性 “家底”进一步丰富

  图为银果牛奶子。  图为多裂碎米荠。  图为扬子毛茛。  图为单性薹草。  图为长穗柄薹草。  图为堇色碎米荠。  自2024年3月开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所)科研人员多次组织队伍赴西藏自治区...

韩国警方申请逮捕59名柬埔寨遣返网络诈骗嫌疑人

新华社首尔10月20日电(记者黄昕欣 陆睿)据韩联社报道,韩国警方20日通报,已对近期从柬埔寨遣返回国的59名涉嫌参与网络诈骗的嫌疑人申请逮捕令。  韩国警察厅表示,从柬埔寨遣返的64名网络诈骗嫌疑人中,警方对59人申请...

遭勒索软件攻击 日本知名线上零售企业暂停接单

  日本知名线上零售企业“爱速客乐”19日确认,由于遭到勒索软件攻击,公司网络出现故障,暂停接受订单和发货。另一家知名品牌受到波及,暂停线上商店销售。  爱速客乐说,公司19日检测到系统受恶意软件病毒感染,目前正在评估损...

神二十工作周记更新,忙实验、做体检

在轨170余天,神二十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已渐入尾声。目前,中国空间站内各项在轨工作有序推进,多项空间科学实(试)按计划开展。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遇见你丨勇敢又机智 8岁“小孩儿哥”电梯遇险沉稳自救获点赞

今年8岁的陈奕霖,暑假期间独自乘坐电梯时遭遇故障,被困电梯中。在等待救援的11分钟里,他从最初的慌张到迅速冷静,完成了一系列清晰的自救操作,最后看到救援人员,他还不忘礼貌道谢。  陈奕霖的这一段经历,被电梯中的公共视频记...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征求意见稿有哪些亮点?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央视网消息:记者16日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管理规定征求意...

数览三季度税收“成绩单” “税动力”助力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央视网消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前三季度,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

重载无人机、便携型机器人……“黑科技”为应急救援工作注入“慧动力”

央视网消息:近日,西部六省区消防救援队伍在青海海东举行2025地震联合演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新疆的消防地震救援队伍联动协作,探索破解西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抗震救灾难题。演练模拟青海海东某地发生地震,青海省消...

消费“热”起来、经济“跑”起来 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焕新亮点持续显现

央视网消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十四五”期间,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我国消费市场量质齐升。打开“十四五”对账单,看这五年消费“主引擎”如何燃动经济活力。  “十四五”规划纲...

2024
10/18
17:38
浏览量: 48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5年中秋节快乐

2025年中秋节快乐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新起点 新征程 共筑辉煌未来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骄阳八月,随州消防进万家

机关大楼-goodbye!

机关大楼-goodbye!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