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从制造机器到机器“智造”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看科技变迁

从制造机器到机器“智造”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看科技变迁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8-27 11:25:04 | 点击:3952

2024年8月21日至25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全球众多机器人领域的顶尖学者、企业家和技术专家齐聚于此,共同探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未来方向。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同期举办了论坛、博览会、大赛及配套活动,展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应用和创新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展望了机器人在未来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场景。

新能源汽车四机联动点焊机器人。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从制造机器到“机器智造”的变革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如此评价: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十年快速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小”到“大”,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力量。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机器人已从传统的制造机器进化到“机器智造”的新时代。

在传统制造业中,机器人主要承担重复性、高强度的劳动任务,代替人类完成机械化操作。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机器人具备了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不仅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还能通过自我学习与环境互动,实现更加自主的操作。这一从“制造”到“智造”的变革,使得机器人不再仅仅是生产线上的机械工具,而成为能够赋能各行业的新质生产力。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汽车底盘电阻焊工作站。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从小到大”的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十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从“小”到“大”,已成为全球机器人科技创新、应用拓展和行业治理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7月,中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过19万项,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与此同时,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近三年的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目前,服务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特种机器人在空海探索、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正在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促进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过去十年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从每万名工人49台激增至470台。随着国产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步扩大,部分核心技术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在重新定义未来的生产模式。随着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无人化”生产线,将复杂的制造流程交给机器人处理,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智能机器人实现拟人奔跑。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从模仿到超越:人形机器人“大步狂奔”

十年前,人形机器人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而如今它们已发展到拥有聪慧的“大脑”、敏捷的“小脑”和灵活的“肢体”。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仿佛成了人形机器人的大型展演场,27款功能各异的人形机器人在展厅中展示技艺。比如“天工”机器人在实现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动人形机器人奔跑后,展示了更多新技能;Walker S Lite已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打工”,数十秒便能完成车辆质检。人形机器人正逐渐融入工业、农业、文旅等多个应用场景。数据显示,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功能型整机有望逐步占据主流,发展潜力巨大。

机器人大会现场展示的人形机器人。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件安全有效供给。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今年4月,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指出,到2029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居世界第一。

上海微创开发了全球首台,也是目前唯一一台能够通过5G技术进行培训的手术移动培训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科技“华佗”除病患:医疗机器人助力医学进步

过去十年,中国的医疗机器人领域发展迅速,成为全球医疗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等设备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操作,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批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展示了国产技术的硬实力,而“医疗+机器人”的前景也更为广阔。依托5G技术的远程手术,使得偏远地区的疑难杂症患者也能得到及时治疗。

北京术锐机器人展示远程手术协作平台。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如今,机器人手术已成为外科手术的新趋势。外科医生通过操作台控制配备微小手术器械和高清摄像头的精密机器人手臂,不仅能更清晰地看到病灶,还能完成更精准的操作。这类机器人手术不仅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安全性和效率,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在本次大会上,术锐、长谷木、微创、柏惠维康、奥达智声等公司均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涵盖胸腹外科、神经外科和骨科等领域。上海微创还开发了全球首台,也是目前唯一一台能够通过5G技术进行培训的手术移动培训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医疗机器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加快突破关键技术。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医院使用机器人进行精准微创手术,建设机器人应用标准化手术室,研究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规范。

小观众在大会现场与机器人进行围棋对弈。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多场景应用:机器人进一步走入寻常百姓生活

随着消费者对智能生活需求的增加,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家用机器人、医疗护理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和物流配送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定时做饭、叠衣服、引导顾客入座、送餐、定期清扫等场景中,服务型机器人的身影已屡见不鲜。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服务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网络化,服务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随着成本下降和功能提升,服务机器人有望进入更多家庭和公共场所,助力智能社会的实现。

小观众与机器人进行互动。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不仅展示了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最新技术与成果,更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机器人将不仅仅是工具,而是智能化生产体系的核心。通过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结合,机器人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生产管理,动态调整生产计划,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随着从“制造机器”到“机器智造”的变革不断深入,机器人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将为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图 / 文:中国网记者 郑亮)

责任编辑:郑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欧盟正式通过对俄罗斯第19轮制裁

  当地时间23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宣布,欧盟正式通过对俄罗斯第19轮制裁。(总台记者 顾鑫)  新闻多看点  22日,欧盟成员国就第19轮对俄制裁达成一致。据悉,制裁措施包括禁止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等,...

四部门发通知 联合开展劣质拖拉机等农机产品专项整治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为综合整治生产、销售及违法违规使用国Ⅱ发动机、劣质“三无”拖拉机等乱象问题,加强源头管控,净化拖拉机等农机产品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决定...

外交部:望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

10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欧盟委员会官员表示,欧盟和中国官员已同意在布鲁塞尔会面,就中国稀土出口管制问题进行紧急会谈。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表示,我要强调的是,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优...

绍兴古城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越国高等级祭祀遗址

因实证“越王勾践建都历史”而备受关注的绍兴古城考古工作日前发布系列新成果。与秋瑾故居相邻的塔山和畅坊遗址中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塔山和畅坊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鹏告诉记者,在距离地表3米深...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关键小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这五年,民生福祉的底色愈发厚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超95%;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筑牢健康防线,4亿人次受益于跨省异地就医...

嫦娥六号月壤科学分析“上新”!撞击残留物有助解释月球水来源

央视网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开展系统研究,识别出来自太阳系外一种名为“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这种残留物里富含水等成分。这一研究为未来月球水资源分布和演化研究开辟...

十五运会筹备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各项赛事陆续进行

央视网消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开幕。今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开幕在即,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筹备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相关赛事已陆续进行。10月20日,十五运会帆船比赛在广东汕尾开赛,来自广...

循着开放脉络见证共赢实践 中国交出一份沉甸甸的“十四五”开放答卷 央视网 | 2025年10月20日 15:08:19

央视网消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十四五”这五年,中国继续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货物贸易规模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2024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继续保持全球第二;22个...

装修工干活受伤,雇主、业主、工人三方谁担责?

阅读提示  装修行业用工模式呈现灵活用工等特点,存在工人冒险作业、雇主安全保护缺位、业主选用无资质施工方等情况,容易让农民工陷入“雇主是谁”“谁来担责”的维权困局。对此,律师建议,业主尽量选择正规装修公司;工人要树立风险...

《沉默的荣耀》热播后 他墓前的鲜花摆了5米长

近期,总台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这也是国内首部基于在台隐蔽战线真实人物和故事创作的主题电视剧。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隐蔽战线的英雄的事迹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  剧集在两岸同时掀起观剧热潮,位于北京的吴石将军墓前,...

2024
08/27
11:25
浏览量: 395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