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着眼未来,打造自适应的科研生态

着眼未来,打造自适应的科研生态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4-07-10 17:22:59 | 点击:4679

  英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大楼。图片来源:英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官网

  【走进实验室】

  ◎本报记者 张佳欣

  在英国剑桥生物医学园区,有一座占地约27000平方米的巨大建筑。从空中鸟瞰,该建筑的结构就像是一对染色体,两个长长的实验室区域由一个宽敞的中庭连接。这里便是著名的英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LMB)。

  LMB作为英国政府医学研究委员会旗下的一个重要研究机构,自1947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全球分子生物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DNA模型的诞生地,也是12个诺贝尔奖项的孵化器,被誉为“诺贝尔奖工厂”。

  LMB脱胎于著名的物理研究机构——英国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1947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设立了“生物系统的分子结构单元”。1962年扩大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室集聚了一批著名生物学家,成为一个大型研究所,有66个课题组,200多名研究人员。从那时起,该实验室就成为新想法、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源泉,并作为领先国际研究中心而享誉世界。

  见证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时刻

  LMB见证了20世纪50至60年代分子生物学革命的辉煌时刻。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正是在衍生出LMB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首次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开端,奠定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机制的基础。

  约翰·肯德鲁和马克斯·佩鲁茨等科学家则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成功解析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等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为蛋白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亚伦·克鲁格研究小组就利用电子显微镜阐明了病毒的结构。如今,冷冻电镜技术已成为实验室的重要工具之一。70年代,弗雷德里克·桑格及其团队开发了重组DNA技术,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近年来,LMB的科研实力持续增强,多位科学家在冷冻电镜、化学反应计算机模型、核糖体结构研究等领域获得了诺贝尔奖。

  造就宽松包容的科研环境

  英国《自然》杂志介绍称,除了杰出的人才库和稳定而充足的资金来源,其独特的管理模式、着眼于未来的评估策略,及其具有自适应性的科研生态系统也是实验室的成功密钥。

  LMB的管理策略优先考虑三个要素——文化、激励和管理监督。LMB独特的实验室文化鼓励科学多样性的蓬勃发展,促进知识与思想的自由交流,强调跨学科合作的宝贵价值。同时,其激励机制将实验室的核心理念与员工的个人目标紧密相连,提高了员工忠诚度。面对科学家与技术人员在沟通与合作中可能存在的障碍,LMB引入了管理监督系统,旨在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科学与技术的顺畅对接与循环发展。

  在科研项目评估与管理方面,LMB摒弃了传统上仅关注研究人员论文发表成果等单一评估方式,将目光投向未来可能会产生的潜力与影响。这样的策略造就了一种宽松包容的环境,为更多年轻研究者提供了机会,也提升了他们对科学生涯的信赖感。

  LMB如同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般运作着,各个组成部分在相互作用中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与创造力。例如,通过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协作努力,以及软件和先进冷却技术的整合,LMB开发了用于生物科学的冷冻电镜技术。

  强化基础研究的转化能力

  随着基础生物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问题日益复杂化,对实验设备与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变得既复杂又昂贵。与此同时,基础生命科学也面临资金压力和临床转化压力。例如,过去十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校外资金更多地用于转化和应用研究,而不是用于基础科学。

  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像LMB这样的实验室正积极探索与临床学术科学界及私营部门的深度合作,借助制药行业在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等领域的优势,强化基础研究的转化能力,同时保持研究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与科研纯粹性。LMB与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的蓝天合作计划就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

  此外,基础科学实验室招揽和留住优秀人才变得越来越困难,采用LMB类似的管理策略将有助于应对这一难题。

(责编:罗知之、陈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关键小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这五年,民生福祉的底色愈发厚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超95%;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筑牢健康防线,4亿人次受益于跨省异地就医...

嫦娥六号月壤科学分析“上新”!撞击残留物有助解释月球水来源

央视网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开展系统研究,识别出来自太阳系外一种名为“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这种残留物里富含水等成分。这一研究为未来月球水资源分布和演化研究开辟...

十五运会筹备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各项赛事陆续进行

央视网消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开幕。今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开幕在即,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筹备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相关赛事已陆续进行。10月20日,十五运会帆船比赛在广东汕尾开赛,来自广...

循着开放脉络见证共赢实践 中国交出一份沉甸甸的“十四五”开放答卷 央视网 | 2025年10月20日 15:08:19

央视网消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十四五”这五年,中国继续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货物贸易规模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2024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继续保持全球第二;22个...

装修工干活受伤,雇主、业主、工人三方谁担责?

阅读提示  装修行业用工模式呈现灵活用工等特点,存在工人冒险作业、雇主安全保护缺位、业主选用无资质施工方等情况,容易让农民工陷入“雇主是谁”“谁来担责”的维权困局。对此,律师建议,业主尽量选择正规装修公司;工人要树立风险...

《沉默的荣耀》热播后 他墓前的鲜花摆了5米长

近期,总台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这也是国内首部基于在台隐蔽战线真实人物和故事创作的主题电视剧。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隐蔽战线的英雄的事迹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  剧集在两岸同时掀起观剧热潮,位于北京的吴石将军墓前,...

海南自贸区封关在即 今年海南出入境人员突破200万人次

随着海南自贸区封关在即和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升级,当前已有86个国家可免签入境海南。据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统计,今年截至昨天(15日)16时,海南出入境人员已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4%。  目前,海南省可适用的免...

中国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7个事实必须厘清

  责任编辑:刘文欣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刘亮

月满华诞 童贺双节——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山韵校区)开展假期学科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李艳玲)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刚刚度过了一个特别又温馨的假期——举国同庆的国庆节与阖家团圆的中秋节美好相遇。为了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家”的温暖与“国”的荣耀,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山韵校区)特开展了以“月满华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践行】美育新风浸润烟台高新区:创新实践构建全民共享新格局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郭健)一场机器人互动展演,让孩子们触摸到人工智能的温度;一次社区职业教育体验,让市民亲手制作鲁菜、体验漆扇非遗技艺;这些,正是烟台高新区美育实践中的生动片段。2025年以来,烟台高新区以创新...

2024
07/10
17:22
浏览量: 467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