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违法在建项目施工中。
每日新闻网讯:(mf01)近年来,国家层面制定下达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其中就对各省、市(区县)必须在环境、经济、工业等发展方向上,一定要以科学精准的统筹实施。尤其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等,符合产业政策,达到审批要求权限的,均应依法依规办理审批手续。企业合法合规的实施建设,才能彰显出地方政府对工程项目“保驾护航”的真正用意。然而,在运城市新绛县三泉镇有些工程项目,却出现“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
近日,本网人员接到当地群众反映,位于新绛县三泉镇曙光村对面(南侧)位置,一在建项目未取得相关合法手续情况下,违法占地50余亩,违规建设工业厂房一事。接群诉后,本网赶赴实地走访调查。
图:违法在建项目大门口无任何标识。
2025年7月中旬,本网人员由当地村民指引来到在建项目位置,该项目施工区域被砖墙包围,目测占地约五十亩,但现场未安装环保要求的降尘、清洗机等设施设备,厂区内搅拌机、过磅秤、钩机等机械“蓄势待发”,目前1栋黑色钢架结构厂房,1处养护池正在建设中。此时注意到,该项目进出口并未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标语标识。
图:违法在建项目施工现场。
那么,该项目是否已办理用地审批及规划手续?建设、环评、施工等手续是否已取得?对此,本网向当地有关部门了解求证。
三泉镇国土资源所曹所长说:“该项目是招商引资项目,占地53亩,建设单位是:山西广盛昌装配式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
经本网通过天眼查平台检索企业名称获悉,该企业项目名称为:年产6万根电杆及管桩项目,总投资:9100万。用地规划、环评批复确实已取得,许可机关为:新绛经开区管委会。
但对在建项目规划手续是否完善等问题,曹所长给出这样的解释,“该项目动工不久,至于工程规划手续,因我没有收到未办理规划许可的推送件,我们没办法监管,你们可以联系我们局或者经开区行政审批局问下。”
2020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依法依规编制规划、监督实施规定,防止出现违规许可、未批先建问题。
新绛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记录后,称已向分管领导汇报,调查核实后反馈。但接下来多天时间过去,本网人员多次联系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等来的回复是,“领导已派发,具体由乡镇国土资源所执行,你们还需联系曹所长”。可结果却是,曹所长电话不再接听。奇怪的是,本网向三泉镇人民政府反映,最后也查无音信。
对于该项目相关合法手续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个审批环节?若存在手续不完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可以开工建设?于是,本网向新绛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县住建局核实求证。
新绛县经开区行政审批局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因园区规划还未审批通过,所以用地、工程等规划都办不了,至于该项目规划手续,只能等园区规划审批下来之后才能办理,要不然系统过不去”。同时,新绛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坦言称:“你们说的项目四库一平台若没有查询到,那就说明该项目施工手续未办理。”
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和规范规划实施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237号:对违法违规审批用地、发放规划许可,未取得规划许可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的规定进行建设,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典型违法违规案件,自然资源部将依法开展挂牌督办、公开通报,并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约谈、问责。
值得注意的是,按当地有关部门多人的说法与证实,该项目规划、施工等手续不完善,是一个存在违法行为的项目。不解的是,违法项目为何能“堂而皇之”的施工建设至今?至此,本网又向县住建局反映该项目的违法行为,新绛县住建局又会给出怎样的解读呢?
县住建局建有关股室,一工作人员向本网梳理执法程序,并说道,“关于电杆厂项目问题,监管范围在三泉镇人民政府,他们有综合执法队,这个案件因为未推送过来,我们也就没办法监管,其实该项目规划手续不完善,责任主体应该在土地部门,若规划手续办理完成,才能到施工环节,所以你们还需联系县自然资源部门。”
依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建设用地实施新建项目都需向规划部门申报,经规划批准后,再向建设主管部门报建,取得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应当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工程项目分解为若干限额以下的工程项目,规避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
半月过去,本网人员几经周折,从新绛县政府、县住建局部门、县行政审批部门又到县自然资源部门、三泉镇政府,得到的结果,不是推诿搪塞,就是杳无音讯。最后县自然资源局把问题又推向经开区管委会解答,而经开区管委会电话始终不接听,似乎办公室座机如“摆设”一般。
其实,从以上了解求证的过程中,早已说明了违法建设项目的问题。但令人疑惑的是,违法项目实施建设到现在,究竟是当地监管、执法一直未巡查发现?还是有意为之或者存在难言之隐?违法项目的“崛起”,很难不联想到,若没有有关部门领导给予的“特权”,像这种违法行为的项目,想开通“绿色通道”,肯定行不通的。
眼下,当地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稳就业促生产,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但无论建设什么项目,必须从自身做起,带头做到“先买票再上车”,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遵照各项法律制度规定的审批程序实施。尤其在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等方面,是重中之重,不可疏忽大意。若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谁能担得起这份责任?就此,本网希望当地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当地对违法建设项目的查处进展。针对此事,本网将持续关注。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