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山西“订婚强奸案”二审判决,重申了哪些常识?

山西“订婚强奸案”二审判决,重申了哪些常识?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18 12:28:09 | 点击:510

4月16日,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上诉人席某某强奸案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以强奸罪判处席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在舆论场上,这起案件以“订婚强奸案”之名广受关注,自一审宣判以来,已经引发大量相关讨论与争议。如今,大同市中院二审宣判、一锤定音,不仅在法律意义上明确了席某某的犯罪责任,也在法治观念和公共常识的层面上,为社会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图片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这起案件留下的最重要、最直白的警示,就是“与妇女发生性行为不能违背其意志”。按理说,这个道理不仅体现在我国刑法关于强奸罪的规定中,也是不言自明、人尽皆知的常识。然而,在这起案件中,仅仅因为当事双方存在订婚关系,许多人便忘记了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

此前,在舆论的喧嚣之中,有人认为双方已经订婚,女方指控男方强奸,是不讲“江湖道义”的做法,也有人认为,女方家庭既然接受了男方家庭给的彩礼,就相当于默认了两人可以发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拒绝发生关系,属于“出尔反尔”。持有这类观点的人往往善于从民间风俗、经济供需、两性心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分析问题,但就是忘了从法律角度出发,问一句“违背妇女意志发生性行为是不是强奸”。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依法认定席某某行为构成强奸罪,不仅是对其个人的惩戒,也是对社会观念的一次纠偏。这一判决结果让人看到:在强奸这一法律事实面前,什么订婚、彩礼都不重要,更没有所谓的“江湖道义”或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潜规则”。当前,公众对婚恋、彩礼等话题有较强的讨论热情,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一起强奸案中强调这些问题,无疑是舍本逐末、离题万里。如今,通过司法判决,社会还应将关注重点移回席某某的犯罪行为,并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训——任何人在任何场景下,都应知法守法,尊重他人意志,否则不论有什么样的借口,都难逃法律的惩戒。

除了在订婚、彩礼问题上纠结之外,舆论场上还有另一种论调,也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人引述席某某家属披露的信息,提出“女方处女膜未破裂”,以此为据,认为强奸事实不成立。然而,这种论调既不尊重被害人的隐私,也不尊重医学专业知识。事实上,正如本案审判长所解释的:处女膜状况不能证明是否发生性行为,国内外医学界对此已形成共识;处女膜状况不能作为认定或否定强奸罪行的依据,我国相关司法文件和案例对此也已明确。

根据法院透露的信息,在本案中,席某某多次承认自己与被害人发生关系,被害人事发后第一时间便报警求助,还曾点燃房间窗帘试图自救,屋内床单上也检出了席某某和被害人双方的混合DNA基因分型。在这些多角度、全方位的证据面前,被害人处女膜破裂与否,完全无关大局。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绕不过来,说明相关科学常识仍需进一步普及。更何况,被害人的身体情况属于个人隐私,根本不该公之于众,席某某的家属擅自发布相关信息,不仅有误导舆论之嫌,也侵犯了被害人隐私权。对此,法院已经依法对席某某的母亲进行了训诫。广大网民也应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轻易遭人利用,在无意间推波助澜、伤及无辜。

值得注意的是,舆论场上还有一些声音,对本案存在其他误读。比如,有人认为女方家庭不愿退回彩礼,显得“理亏”,但法院公布的信息显示:女方家庭早在一审立案之前就已退回全部彩礼,但男方家庭拒不领取。还有人认为女方借婚姻索取财物不成,反告男方强奸,但事实是,强奸案发生后,女方未提出任何额外经济要求。如此种种,都显示出虚假信息的严重危害,这些网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虚假信息的“受害者”,社会各界还应对此有所重视、加强治理。

正如本案审判长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对司法机关而言,接受舆论监督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并不矛盾。面对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公众有权提出合理疑问,表达不同观点。然而,法院固然要接受舆论监督,但在做出判决时,能且只能以事实与法律为准绳,而不能受到任何其他“场外因素”的干扰。

事实真相无可撼动,法律权威不容亵渎,道德伦理自在人心。面对这样一起兼具典型性与争议性的案件,条分缕析明辨是非,从中总结警示与教训,不仅是为了给当事各方一个公道,也是为了在社会上破除“订婚就有性权利”“处女膜可以作为证据”等认知误区,推广正确观念,让法治文明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林树心)

责任编辑:朱浩天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河南南阳惊现“经适房”惊天骗局!商人用“内部指标”为饵钓七年,数名受害者家居梦碎

      每日新闻网河南讯 一套本应惠及低收入群体的经适房,却成了河南南阳商人李延令的“敛财工具”。他打着“内部指标”“成本价购房”的幌子,用20万门槛钓起无数家庭的希望,七年间数名受害者血汗钱不知去向,留下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抗战纪念地系列·卢沟桥篇

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巍然矗立,这片土地曾燃起全民族抗战的烽火,至今回荡着历史的回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四次亲临这里,敬献花篮、参观陈列,亲切会见抗战群体代表。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探访改陈...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今日在京开幕

8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日游击战》 张松鹤(雕塑)、辛莽(绘...

【探访阅兵训练场】陆军方队 赓续荣光敢打必胜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探访阅兵训练场,8月24日走近徒步方队中的陆军方队。  这次阅兵,陆军作为第一个亮相的军种方队通过天安门。方队参阅队员全部来自历史悠久、传统厚重的荣誉部队,以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初创部队的单位为主...

行进中国丨山沟沟变金沟沟

天山南麓,记者一行驾车沿独库公路前行,驶入群山环抱之中,雅丹地貌尽收眼底,让人震撼不已。行至独库(康村)游客服务中心,点一杯咖啡,远望群山,是游客的“规定动作”。位于独库公路终点的康村。人民网记者 唐宋摄  然而,如今游...

辽宁葫芦岛车管所 这样的车辆如何通过外检?---关于吉林省松原市李某在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购买二手车出现大架号被更改至无法过户

每日新闻网讯(TH):检车时发现车架号不对,对车辆会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无法通过外检:车架号是车辆的唯一标识,年检时会严格核对。若车架号不符,外检直接无法通过,车辆也就不能合法过户。     

暑运观察·精细化服务畅通“铁路+飞机”无缝衔接“软硬联通”

 央视网消息:目前,正值暑运高峰,不少旅客发现,现在跨区域出行越来越便捷。铁路、飞机可以“无缝衔接”,高铁站毗邻飞机场,甚至还有不少航站楼就设在高铁站里。旅客能享受哪些服务?整个流程是否真的方便?  这里是天津西站候车区...

以赛促技展风采 专业实力获认可 ——烟台高新区代表队在2025全市托育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贾尧杰):近日,烟台市第三届托育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2025年烟台市“技能兴烟”保育师职业技能竞赛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圆满落幕。此次竞赛由烟台市卫健委、市人社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主办,旨在全面提升...

佳木斯市出租车行业乱象堪忧——新能源更换之路坎坷,市民权益谁来保障?

每日新闻网黑龙江讯:张恩源 边龙      在新能源车辆逐渐成为我国交通出行新趋势的今天,佳木斯市出租车行业的乱象却成为了一道刺眼的风景线。市民钱宏伟先生的遭遇,仅仅是这个行业中一个令人深思的缩影。遭遇“百般刁

湖北黄石:究竟是谁“断送”了东舟重工?

【每日新闻网综合报道】(梁培发)2025年2月17日上午,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他强调,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

2025
04/18
12:28
浏览量: 51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