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就案说法 > 4年3次闪婚并收高额彩礼,司法怎样界定“婚骗”?

4年3次闪婚并收高额彩礼,司法怎样界定“婚骗”?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03 11:30:30 | 点击:351

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释放出加大力度打击“婚骗”行为,坚决否定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强烈信号。其中,两起典型案例在网上引发不少关注:孙某四年内三次闪婚,每次均以高额彩礼为筹码,婚后却拒绝共同生活,法院判令孙某返还全部彩礼8.6万元;李某则以“恋爱”为幌子,多次向男方索要生活费等12万余元,甚至对王某的领证提议明确表示要先“给钱”,法院判令李某返还索取的钱财。

对于此类行为,民法典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去年2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无论是恋爱关系还是婚姻关系,都需要双方当事人以感情为基础加以维系。最高法指出,如果一方仅将“缔结婚姻”作为哄骗的噱头,实质上是想让另一方陷入对未来长久共同生活的错误认知,从而心甘情愿地出钱买单,就是一种“婚骗”行为,无论是否办理结婚登记,都不能掩盖其非法目的。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婚骗”已让不少家庭叫苦不迭,正常婚恋氛围遭受严重破坏。2023年,据《半月谈》报道,一些地区未婚男青年在省外相亲被骗高额彩礼的案件屡屡发生。究其原因,与当地高额彩礼等畸形婚恋观密不可分。

为此,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部署治理高额彩礼,强调“化风成俗、久久为功”,今年更是首次将打击婚托婚骗、规范农村婚恋市场纳入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

但在处理具体案件时,要精准把握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认定标准,仍存在一定困难。最高法此次也指出,在双方已经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判断一方是否是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需要考量双方的共同生活等情况。但由于婚后共同生活状态具有私密性,当事人产生矛盾后往往各执一词,这对当事人的举证标准和人民法院的认证能力均提出较高要求。

在前述孙某的离婚纠纷案中,双方就对是否共同居住、感情状况等存在较大争议。尽管双方从办理结婚登记到提起离婚诉讼的时间不足一年,但人民法院无法仅依据该事实认定孙某存在不法目的。

最终,法院通过调查孙某涉及的另两起离婚案,发现其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多次“闪婚”,且均接收较高数额彩礼、婚姻存续时间均较短,在历次离婚诉讼中男方对于婚后双方无夫妻之实、孙某回娘家居住的共同生活状态等描述基本一致,这才认定孙某借婚姻索取财物。“婚骗”行为的隐蔽性可见一斑。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年11月发布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典型案例中,也有一起类似案件。2021年安徽省灵璧县人民检察院在对当地法院办理的执行案件进行监督时,通过大数据排查发现4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均为李某。经调查,李某分别以“相亲”为名与4人相处,不仅收取彩礼,还谎称自己或家人生病,或者编造其他理由,向4人借过大额钱财。

而实际上,李某先后结过两次婚,第二次婚姻的登记时间为2016年1月,截至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时,该婚姻关系仍处于存续状态。令人唏嘘的是,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又新发现了2名被害人。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0万元,对其违法所得予以追缴并返还被害人。

不难看出,对于隐蔽在涉彩礼纠纷背后的“婚骗”行为,单靠被害人自身,往往很难取证维权。这次发布的典型案例,给司法机关提了个醒,要协同发力治理“骗婚”行为,利用司法大数据等手段,精准排查涉彩礼纠纷多次闪婚闪离的可疑分子。对于其中以结婚为幌子,要挟哄骗钱财的,不仅要返还相应的钱财,更要对涉嫌诈骗、伪造证件等相关犯罪的行为,深挖严查,加以打击。从根源上,更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典型案例、案件警示等形式,以司法助推移风易俗,减少“婚骗”们“借婚谋财”的逐利冲动。(刘言)

责任编辑:朱浩天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探访阅兵训练场】陆军方队 赓续荣光敢打必胜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探访阅兵训练场,8月24日走近徒步方队中的陆军方队。  这次阅兵,陆军作为第一个亮相的军种方队通过天安门。方队参阅队员全部来自历史悠久、传统厚重的荣誉部队,以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初创部队的单位为主...

行进中国丨山沟沟变金沟沟

天山南麓,记者一行驾车沿独库公路前行,驶入群山环抱之中,雅丹地貌尽收眼底,让人震撼不已。行至独库(康村)游客服务中心,点一杯咖啡,远望群山,是游客的“规定动作”。位于独库公路终点的康村。人民网记者 唐宋摄  然而,如今游...

辽宁葫芦岛车管所 这样的车辆如何通过外检?---关于吉林省松原市李某在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购买二手车出现大架号被更改至无法过户

每日新闻网讯(TH):检车时发现车架号不对,对车辆会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无法通过外检:车架号是车辆的唯一标识,年检时会严格核对。若车架号不符,外检直接无法通过,车辆也就不能合法过户。     

暑运观察·精细化服务畅通“铁路+飞机”无缝衔接“软硬联通”

 央视网消息:目前,正值暑运高峰,不少旅客发现,现在跨区域出行越来越便捷。铁路、飞机可以“无缝衔接”,高铁站毗邻飞机场,甚至还有不少航站楼就设在高铁站里。旅客能享受哪些服务?整个流程是否真的方便?  这里是天津西站候车区...

以赛促技展风采 专业实力获认可 ——烟台高新区代表队在2025全市托育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贾尧杰):近日,烟台市第三届托育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2025年烟台市“技能兴烟”保育师职业技能竞赛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圆满落幕。此次竞赛由烟台市卫健委、市人社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主办,旨在全面提升...

佳木斯市出租车行业乱象堪忧——新能源更换之路坎坷,市民权益谁来保障?

每日新闻网黑龙江讯:张恩源 边龙      在新能源车辆逐渐成为我国交通出行新趋势的今天,佳木斯市出租车行业的乱象却成为了一道刺眼的风景线。市民钱宏伟先生的遭遇,仅仅是这个行业中一个令人深思的缩影。遭遇“百般刁

湖北黄石:究竟是谁“断送”了东舟重工?

【每日新闻网综合报道】(梁培发)2025年2月17日上午,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他强调,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

又有一线城市落地“商转公”,广州称最快一月内办结

  8月21日,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的《广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下称《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这也是继深圳之后,又一个加入“商转公”行列的一线城市。  《办法》规定,在...

今年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有哪些看点?“85后”亮相,尖端领域群星闪耀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60人。后续将进行外部同行专家评选、院士增选大会选举,选出新增选院士。  ...

内蒙古额尔古纳:万亩麦田迎秋收 (1/7)

  8月20日,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场的工人驾驶农机将收获的小麦装车。  近日,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的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场19.22万亩小麦迎来丰收季,当地农民抢抓农时,以大规模机械化的方式开展收割、晾晒...

2025
03/03
11:30
浏览量: 35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青海西宁:列车上的有机蔬菜可现摘现炒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山西朔城区周波案:究竟是司法腐败 还是司法不作为?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有关部门 这样关停企业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试问山西朔州有关部门:伪造印章 究竟算不算犯罪?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