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
报告显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4年的98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0053亿元。除总规模迅猛扩张外,冰雪消费也呈现快速提升趋势。2024—2025冰雪季,居民参与冰雪运动及带动消费规模超1875亿元,同比增长超25%。其中,全国滑雪场消费金额达786.13亿元,滑雪场周边两公里消费金额增长27.97%,对周边零售、交通、餐饮等行业拉动作用明显。
新疆:可可托海滑雪场开板 冰雪季正式开启
播放视频画中画
进入10月,北方多地气温持续下降,并出现雨雪天气。在新疆可可托海,连日的降雪使得滑雪场具备了运营的条件,这也标志着新一年的冰雪季逐步开启。
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滑雪爱好者聚集在新疆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开始了新雪季的首滑。这是新一年冰雪季我国首个开启运营的室外大型滑雪场。
依托高海拔的地形优势,可可托海滑雪场近年来一直“开板”较早。雪场总长121公里的80条雪道,能满足不同层级滑雪者的需求。新一年的冰雪季,雪场还完成了多条雪道和地形公园的升级改造。同时,阿勒泰地区也推出本地人免费、外地人凭机票免费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让更多游客体验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
广东深圳:冰雪运动南方“开花” 滩涂变滑雪场
在南方,尽管部分地区气温炎热,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在深圳,全新建设的前海冰雪世界配套的室内滑雪场开始运营,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
从9月29日开始,深圳前海冰雪世界配套的热血奇迹室内滑雪场开始运营。开业当天,就接待了超过5000名冰雪运动爱好者,“十一”期间雪场总接待游客量超过了20万人次。
前海冰雪世界地块原本为滩涂,如今经过两年建设,这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沿着463米的雪道飞驰而下,即便是在南方,即便是在四季,也可以尽享冰雪运动的快乐。
据了解,前海冰雪世界配套的滑雪场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0万平方米,配备5条专业雪道,最大垂直落差达83米,既满足国际雪联赛事标准,也具备训练教学和大众娱乐功能。
四川成都:反季节旱雪拓展冰雪运动边界
旱地滑雪是一种模拟冬季天然雪场的形态和滑度的人造雪道技术。在四川成都,我国自主研发的旱雪设施使得冰雪运动在户外可以四季持续开展。苏翊鸣、谷爱凌等奥运冠军都曾经在这片场地上磨炼技能,走上更高的舞台。
位于成都新都区的尖锋旱雪场,主要由“金针菇旱雪跳台”和巨大的弹性气垫构成,因其旱雪的独特定位而在业内小有名气。据介绍,自2025年5月份起,每天来到这里磨炼滑雪跳台技术的滑雪运动爱好者都超过了300人次。
目前,场地已经建成了7个不同高度的旱雪气垫跳台。除了面向大众爱好者的1—8米的跳台之外,10米以及14米两个对标冬奥会比赛项目的大跳台主要供专业队训练使用,包括国家队,以及河北、黑龙江等省级集训队,都将这里作为夏季的主要集训地。
2016年,旱雪场作为相关产品的实验基地开始对外运营,起初只有专业运动员能够参与其中。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不断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进阶业余爱好者也开始反季节在旱雪上磨练技术,助力滑雪运动逐步从一季到四季,从小众化向大众化延伸。
重构冰雪产业链助力拓展冰雪运动世界版图
北京冬奥会带动我国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冰雪产业的长期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国通过冰雪产业链的不断创新和重构,也为世界冰雪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图景。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发布的《大众冰雪消费市场研究报告(2024—2025冰雪季)》显示,截至2025年4月,我国拥有室内滑雪场79个,比上一年度增长20个,增幅达到了33.9%,且仍有16个在建。
数据显示,室内滑雪场凭借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的优势,成为冰雪消费的新增长点。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极大拓宽了世界冰雪运动的版图。而2025年初的哈尔滨亚冬会,创造亚洲参赛最大规模,也向世界展现了亚洲国家参与冰雪运动的潜力。专家表示,未来入境体育消费有望成为我国服务业消费的重要增量。
南方科技大学体育中心教授董伦红表示,在南方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冰雪项目,可以重构冰雪产业链的扩大化发展,甚至赛事、群体项目可以辐射到东南亚,扩大冰雪项目在全球的板块。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冰雪运动产业总规模达9700亿元,同比增长约9%。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客流量达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3.5%,其中入境客流量81.7万人次,同比增长29.4%。按照规划,到2030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
编辑:杨书杰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