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辽宁盖州骆驼岭村:垃圾绵延几百米堵村路 村民在"臭与堵"中等“干净路”

辽宁盖州骆驼岭村:垃圾绵延几百米堵村路 村民在"臭与堵"中等“干净路”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5-08-20 07:47:17 | 点击:11194

每日新闻网调查报道:(mrxww011216李世义)在辽宁盖州市九寨镇骆驼岭村,一条本应承载村民日常出行与农产品外运的村路,如今沦为数百米长的“垃圾封锁线”。

相关资料显示,全村120余户村民被迫在酸腐气味与狭窄通道中艰难生活。本村村民通过微信和电话向本网调查中心发出求助:8月19日上午,本网工作人员走进骆驼岭村,村口向前行几百米处便闻到一股刺鼻的酸腐味。顺着气味望去,贯穿村落的村路一侧已被垃圾完全占据:腐烂的菜叶、葡萄、破损的塑料袋、废弃的饮料瓶等垃圾混杂其中,在夏日高温下发酵、霉变,黑色的污水顺着路边沟壑流淌,蚊虫在垃圾堆上成团飞舞。

.

去111111111111.png

这个时节,辽宁盖州市九寨镇骆驼岭村的清晨,本该飘着果园的果香与泥土的清新。但如今,村中那条贯穿全村的主路,却被一股浓烈的酸腐味笼罩——绵延300多米的垃圾带像一条"灰黑色的伤疤",不仅堵了3米多宽的村路缩成窄路的村民出行路,更成了压在全村人心里头的一块重石。

垃圾带"吞噬"村民出行路,3米宽路缩成窄道。

去2222222222222.png

村民徐先生告诉每日新闻网新闻调查中心工作人员,"天热时垃圾臭得能熏晕人,孩子书包上有时沾着蚊蝇,他扯着衣角比划,有一回孩子说还看见老鼠从垃圾堆里窜出来,吓得好几天不敢独自出门。"

这堆垃圾已"盘踞"半年之久。从最初零星的塑料袋,到后来成袋的生活垃圾,再到悄悄倾倒的各种垃圾,村民们眼睁睁看着"小污点"长成"大毒瘤"。"一开始有人扔,大家还骂,后来见没人管,慢慢就都跟着扔了。"村民王先生说:如今连收废品的三轮车都绕着走,"嫌这块儿味儿太臭,还怕扎破胎。"

去333333333333333.png

村民唯一出行的村路被"污染":从呼吸到生计全受困。

垃圾带的危害,早已穿透"臭味"与"拥堵",渗透到村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附近60多岁的张阿姨有哮喘病史,家里窗户从6月起就没开过。"一开窗就呛得喘不上气,夜里睡觉都能闻见那股臭味儿。"她指着手臂上的红疹,"村里老人大多有这毛病,医生说是蚊虫叮咬加空气不好闹的,药膏抹了一管又一管。" 

"果农徐先生蹲在果园边,看着枝头饱满的葡萄愁眉不展,"收购商的大车进不来,葡萄摘下来有时得雇人拉到村口,1斤成本多花2毛。 

去4444444444444.png

困局:每年能收拾一至两次,今年是过年前后才收拾的。

面对垃圾围城,村民们并非无动于衷。"我们找过村委会多少回,每次都说'马上处理',结果就来辆小卡车拉几车,连十分之一都清不完。"村民李女士翻出手机里的照片,5月反映时拍的垃圾堆,到8月现在反而更"壮大"了。

村里的垃圾处理设施本就"贫血":全村百余户人家,仅村口有3个垃圾桶,三四天就满溢。"年轻人还能多走几步扔桶里,老人图方便就扔路边了。"王先生坦言,村民环保意识有差距,但"没地方扔、扔了没人清"才是根本。

期盼:别让"垃圾堵"拖慢乡村振兴的脚。

 "我们不想住这样'垃圾村',走这样的垃圾路。"这是骆驼岭村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们的诉求很实在:尽快清走现存垃圾,多设几个垃圾桶,让清运车能"按时上门"。

眼下,辽宁正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乡村环境整治是硬指标。骆驼岭村的垃圾困局,暴露的不仅是基层治理的"末梢堵塞",更是对"民生无小事"的考验。一条干净的村路,不仅是出行需要,更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基本向往。

去555555555555555.png

乡村振兴正深入推进,村容村貌的整洁不仅关乎村民的生活质量,更是乡村文明的直观体现。骆驼岭村的"垃圾围村"困境,亟待村委会、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关注与解决。唯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补齐农村垃圾处理的"短板",才能让村民真正告别"垃圾烦恼",让骆驼岭村村民重拾干净与清爽。

结语 :从“通途”到“堵途”,骆驼岭村的垃圾“长城”既是环境之殇,更是治理之痛。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民生实惠,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担当。——乡村振兴的蓝图,绝不能建立在垃圾围村的地基之上。本网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直至村民重见“清爽路”。

这条被垃圾侵占的村路,何时能变回村民记忆中那条干净、通畅的"舒心路"?骆驼岭村的村民们,还在焦灼地等待着答案。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辽宁盖州骆驼岭村:垃圾绵延几百米堵村路 村民在"臭与堵"中等“干净路”

每日新闻网调查报道:(mrxww011216李世义)在辽宁盖州市九寨镇骆驼岭村,一条本应承载村民日常出行与农产品外运的村路,如今沦为数百米长的“垃圾封锁线”。相关资料显示,全村120余户村民被迫在酸腐气味与狭窄通道中艰难...

安徽明光:校地协同育人 暑期托管覆盖城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高圆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今年暑期,安徽省明光市联合滁州学院共同开展“团聚青春·筑梦童行”大学生暑期志愿服务活动,以“政府主导+高校赋能+社会协同”模式,构建起覆盖城乡、精准服务的青...

理肤泉高倍防晒标杆“大哥大防晒紫标版”重磅上市 并官宣张康乐升任防晒青春大使

威海港引航站首次使用“T型”浮装工艺完成两艘大型海工平台厘米级精准浮装作业

每日新闻网万辉报道: 2025年8月15日,威海港引航站圆满完成“ZAMIL-LB10”与“ZAMIL-LB11”两艘大型海工平台的海上浮装作业。此次任务是威海港引航站首次采用“T 型”工艺开展海工平台浮装作业,且在实际...

明天出伏,这份秋季养生指南转给关心的人

   明天,正式出伏。随着三伏天的结束,天气逐渐由湿热转向干爽,但“秋老虎”仍在,昼夜温差加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引发感冒、肠胃不适等问题。需要从“饮食、起居、运动”三方面注意。  出伏后,如何科学养生?  饮食、起居有什么...

总票房破100亿!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热度不断攀升

据网络平台数据  2025年暑期档(6~8月)  电影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00亿元  《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长安的荔枝》  分列前三位  截至目前  2025年电影总票房(含预售)  突破373亿元  暑期...

铭记烽火岁月 共铸时代新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暨第五次红埔学子联谊会在京隆重举行

每日新闻网讯(梁培发)北京,2025年8月13日,初秋的晨曦中,北京米佳丽呈酒店迎来了一场融汇历史回响与时代强音的盛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第五次红埔学子联谊会在此庄严启幕。近三百名红埔学子及...

1至7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 同比增长5.6%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铁路”公众号消息,今年1至7月,铁路建设优质高效推进,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同比增长5.6%,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了新动能。

河北发布暴雨、山洪灾害气象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河北省气象台2025年08月16日11时13分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中午到夜间,唐山南部、保定东部、廊坊南部、石家庄东部、沧州、衡水、邢台、邯郸、渤海海域等地的大部分地区有大雨到暴雨(30-6...

“夏日万荣”摄影比赛揭晓

每日新闻网讯(张启序等......)浓情夏日,激情奉献。历时一个多月的“夏日万荣”摄影比赛圆满落幕。本次比赛得到广大会员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拿起相机奔赴一线采风,深入生活现场、聚焦基层百态、融入深度思考,用镜头定格精彩瞬...

2025
08/20
07:47
浏览量: 1119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