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深海见证:千里之行,始于寸心

深海见证:千里之行,始于寸心

来源:解放军报 | 时间:2024-06-26 11:45:29 | 点击:3705

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组织海上训练。徐文涛 摄

常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然而对于潜艇兵来说,身处密闭狭小的“钢铁罐头”里,“始于足下”的感觉也许是一种奢望——他们的活动空间太有限了。

但是,潜艇兵的心灵空间必须很大,必须装得下许许多多的、有形无形的东西。对使命责任的理解、对艰苦寂寞的耐受、对胜利荣誉的追求……这些心灵深处的自问自答,支撑他们在深海潜伏坚守、默默远航。

也许,对于潜艇兵来说,千里之行的波涛,正是从内心的微澜涌起的;千里之行的壮举,也是从内心的“突围”起步的。

“总要有人挺在前面,为什么不能是我”

起风了。

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舵信技师牟朝春张开手掌,神情骤然紧张。

有经验的潜艇兵都知道,风,有时并不是什么好意象——

起风后,原本平静的海面会变得狂躁。

牟朝春担心的,是今天将有3名官兵家属入营探望,如果她们不能及时赶到,就只能困在对面的码头,与亲人隔海遥望。

“这种感觉,就是电视剧里说的,‘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当年,牟朝春的妻子第一次探营时,就遇上过一场热带风暴。妻子路上花了3天,又在岸上困了4天,整整一周才见到他。

然而,刚把妻子安顿下来,牟朝春就接到通知:临时有任务,潜艇紧急出航。

“我要走了,有事找他!”来不及过多解释,牟朝春把战友的手机号码留给妻子,随后就随潜艇消失在茫茫大海。

从那时起,家与国的概念,在牟朝春的心里进一步丰富起来。出航时,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当了潜艇兵,就注定离家人很远,离祖国很近。”

十几年过去,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小伙,已经成长为人民海军一级军士长。回想往事,牟朝春已经多了一分从容。当年的那句话,如今,还可以写得更丰富——

比如,离陆地很远,离大海很近;离安逸很远,离斗争很近……

这是一名潜艇老兵20多年军旅生涯总结出来的心得。每一个词组,都来自老兵搏击大海的切身感受。

那年,官兵们在海上抗击台风,牟朝春站在舰桥值瞭望更。凌晨5点,海上疾风吹来,激起几米高的波涛,用力拍打着潜艇。在大海的力量面前,人实在渺小。牟朝春感觉海浪就像水墙一样压过来,完全将他淹没。这时,一个架子掉落下来,重重砸在他的脑袋上。血混着海水流下来,他忍着疼痛,继续坚守在战位上。

那是牟朝春第一次正面迎战风暴,也是他第一次感觉到,安稳如此遥远,死亡如此之近。台风过去后,牟朝春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迷茫和忧虑,一次次占据他的大脑。

直到踏上陆地,真正有了安稳的感觉,牟朝春跑到炊事班,一口气吞下3碗面条。随后,他开始联系妻子,视频接通的那一刻,熟悉的面容出现在眼前,这个性格刚毅的山东汉子当着大家的面,一下子就哭了出来……

“在海上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打死也不当潜艇兵了。”牟朝春说,原本他已经想好了退伍,但想到领导的关心和陪伴,想到艇上那群生死相依的战友,他又改了主意:“总要有人挺在前面,为什么不能是我?”

牟朝春说,在他陷入迷茫时,随艇出海的支队领导曾跟他说过一句话:“信仰就是,你一千次想放弃,又一千零一次选择坚持。”

后来,这句话成了牟朝春的座右铭,陪伴他走到今天。

“剑可以不如人,剑法必须高于人”

水面之下,潜艇兵不断摸索大海的习性,也时刻向大海描述着自己的性格。

“咱支队的潜艇兵是什么性格?”面对记者提问,性子直率的雷达技师刘晓光毫不避讳:“过去有些自卑,现在无所畏惧。”

这里面,涉及一段历史:与同类型的单位相比,支队组建时间晚,所辖潜艇大都是从别的单位转隶来的。这些年,受制于驻地条件和任务需求影响,这里几乎没有新艇加入。

支队组建时,刘晓光跟随潜艇一起来到支队。时光飞逝而过,如今,他已经戴上了一级军士长军衔,而他脚下的潜艇还是这个“老伙计”——

时间过得太快。这些年,部队武器装备加速更新换代,多种新型潜艇相继入列,在一众“后起之秀”面前,它已经是人民海军现役序列中型号最老的潜艇,也许再过两年,它也将达龄退役,成为历史。

在此之前,支队不少官兵都经历过尴尬时刻。出航准备时,相关装备已经停产,柴油机兵张辰需要多方筹措备品备件;外出学习,舵信兵韩非向教员请教业务问题,教员惊讶地说:“我们现在都不教这个型号了,你们还在用吗?”刘晓光还记得,上级组织交流活动,外单位战友参观完他们的潜艇,定的主题是“忆苦思甜”……

官兵的心气,决定部队的士气。那时候,支队人心不定,建设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在这个节骨眼儿,新一届支队党委决定,“立足老潜艇,来一场思想大革新”。

“蓝鲸论坛”“龙宫讲堂”相继开讲,每名支队领导挂钩一个单位,带头参加讨论辨析。让党委班子没有想到的是,有时根本不需要他们去“教育”,群众心里蕴藏着哲理——

一场辩论会,面对“老装备能不能行”的问题,有的说“以弱胜强才是真本领”,还有的认为“大不了和敌人同归于尽”……

就在大家的讨论愈发激烈时,一位下士站了起来,用洪亮的声音喊道:“抗日战争难不难?抗美援朝难不难?我们不都胜利了吗?英雄的后人难道就不行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位说话有些“冲”的年轻战士叫赵玉童,他的爷爷,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与敌人激烈拼杀,小腿都被子弹打穿了……那天,他给战友们讲述了小时候从爷爷口中听来的战斗故事,官兵无不动容。

赵玉童的意外发言,将辩论推向高潮,官兵们渐渐统一了思想: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始终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在另外一些单位,同样的思想交锋还带来了不同收获:官兵们经过讨论认为,虽然潜艇老旧,但他们对装备的探索和掌握游刃有余,这在实际作战中是一种优势。

趁此时机,支队党委制订出详细的发展规划,号召官兵摒弃犹豫和顾虑,用成绩证明自己:“剑可以不如人,剑法必须高于人!”

心气足了,斗志就旺了。这几年,该支队立足现有装备,主动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官兵们带着全新任务一次次扎进深海,多个专攻精练成果在上级评比中获奖。

去年,某艇面对先进的水面舰艇编队,采取高超的战术战法弥补装备硬件不足,硬是靠人的判断和操作,以老对新、以弱胜强,取得了“三战三捷”的骄人战绩,全艇荣立集体三等功。

几乎同一时间,支队另一艘潜艇在某项重大演训任务中,官兵用一流的军事素养赢得任务指挥员高度赞扬。官兵们感慨不已——

“受人尊重的,不仅是装备本身,更是人的本领。”

“我的初心从这里开始,也将在这里延续”

一份血书,珍藏在某艇员队王艇长的抽屉里。

血书,来自二级上士龚鹏介。去年,艇队受领一项紧急任务,出海时间长、危险性大,艇长给全体官兵作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怕死不当潜艇兵,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然而,回到班里一看,龚鹏介发现自己并不在出海名单上。想起艇长在动员时所说的话,龚鹏介当场急了,为了向艇党委证明自己并不“怕死”,他刺破手指,一笔一画写下心声,郑重交给艇长。

“在这个时代,还有战士写血书,我既惊讶又感动。”王艇长记得,在军史馆里,当年海上形势骤然紧张,老一辈潜艇兵纷纷写下遗书,毅然出海。其中,有的遗书就是用鲜血写成的。

“过去常见的事情,现在让我们感到惊讶,是因为时代在变,思维和认知也在变。”作为支队成立时的第一批官兵,王艇长亲眼见证了这片海、这支部队发生的巨大变化——

当年,条件艰苦,没有训练场地,官兵们就在海里苦练,有时候被水母蜇伤了,疼得整晚睡不着觉,留下的伤疤至今清晰。有人生病了,只能先靠军医简单处理,等有船上岸时再去治疗……

这几年,他们下大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新的损管楼、游泳池、医疗房相继建成……与环境同时改变的,还有越来越年轻的士兵:过去,潜艇兵给人的印象总是深沉、内敛和神秘;现在,年轻一代的潜艇兵时髦、活泼,富有个性,似乎与潜艇的特质有些“不搭”。对此,记者提出一个老生常谈的时代话题:年轻一代还愿意吃苦吗?

“不用避讳,很多人就是担心我们还能不能打胜仗。”支队长单刀直入,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此前,某潜艇在任务途中某部位突发故障,如果处理不当,或将导致海水倒灌,后果不堪设想。柴油机技师黄龙琪从未经历过此类情况,他赶忙计算参数,进行了临时处理。

然而,风险依然存在,是请示返航还是继续前进?当艇党委向大家征求意见时,全艇没有一个人退缩:“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

年轻一代的话,依然是不畏艰险,依然给人以充足的底气。

作为一名“老潜艇”,支队长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潜艇兵钻研打仗的劲头和习惯从未改变——

为了练就“耳功”,声呐兵邓裕林自学剪辑软件,把几十种乐器的声音混在一起辨别;就在前几天,新兵封启进还主动找艇长探讨,他在竞技游戏里看到的一套舰艇组合模式可以引入训练……

当年,战士封昌利考学离开支队。上军校期间,封昌利连续4年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获得多个学科竞赛奖项,两次荣立三等功。顶着这些光环,毕业时,他的选择有很多,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封昌利最终选择回来,在一艘潜艇担任副部门长。

“我的初心从这里开始,也将在这里延续。”封昌利说。(何铁城 周卓群 雷彬)

(责编:陈羽、刘圆圆)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这五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回顾这五年,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和发...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黄玥  2026年—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从新中...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赖丽华:甘做灯芯不灭的坚守者

赖丽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涌溪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赖丽华3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匠心教学,倾心为师,默默守护在乡村学子的追梦之路。她以爱育人,真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及时回应学生们的成长需求,是学生们的...

中国经济秋季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 消费“主引擎”作用凸显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消费依旧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各类新型消费较快发展,市场活力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来看亮点梳理。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

多国合作、寻找月球水,嫦娥探月还担负哪些使命?

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嫦娥七号任务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将首次奔赴月球南极,开展月表环境勘察与水冰探测等关键科研任务。若成功证实月球上存在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月球上发现水的国家!  当前,嫦娥七号任务进展顺利,探测...

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直博会见证中国直升机产业新图景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通过馆内静展、室外静展、飞行表演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示了中国各型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呈现中国直升机全产业链的发展成效...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 演出精彩亮点多→

  10月16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广东佛山开幕。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中国艺术团共500余位艺术家联袂登台,共赴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  艺术节在开场舞蹈《风起岭南》...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0月16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10月16日20时至17日20时,四川东北部、重庆西部和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以及云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

秋季限定风光已“上线” 五彩斑斓的秋日盛景在神州大地次第铺展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正是秋色最美的时候。近期,五彩斑斓的秋日美景已经从北到南,在全国各地渐渐铺展开来,很多人趁着秋高气爽,出门到户外登高、望远、赏秋,感受秋日好时光。我们先到位于辽宁丹东的天桥沟景区,看一看那里的五花山...

副热带高压给西安城墙送来“限定皮肤” 专家解读背后原因

9月以来,陕西省已连续经历多轮连续阴雨天气。近日,西安城墙部分区域因持续阴雨天气长出了青苔,这一现象引发市民游客关注。  在西安城墙永宁门至文昌门段,记者看到,城墙墙体表面已经覆盖了一层绿色的青苔。专家解释,近期连续阴雨...

2024
06/26
11:45
浏览量: 370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