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两岸交流“根”在民间,千行百业越走越近

两岸交流“根”在民间,千行百业越走越近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6-18 19:39:31 | 点击:4455

35年前,224名台湾妈祖信众冲破重重阻隔,从台湾宜兰县直航福建莆田湄洲岛,来到“妈祖故里”进香,成就了1949年以来两岸第一次大规模民间直航。

“一到祖庙就忍不住流下泪水,这一刻,我们等得太久了!”在往后的岁月里,船员王明枝总是时不时会向女儿王淑华讲起那段经历。

35年后,跨过浅浅的海峡,王淑华以一名湄洲岛义工的身份登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周,讲述传承和爱的故事。

数十年间,像这样的海峡故事还有很多。自民间而起,于民间而兴,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以下简称“海峡论坛”)期间,记者看到越来越多台湾同胞在大陆闪闪发光的身影、两岸同胞真挚热切的交流,以及越走越亲的两岸情谊。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人的交流,心的交互

“台湾苗栗饶氏与福建武平县象洞曾坑饶氏同宗同祖,这是我的父辈耗费数十年寻到的‘根’。”海峡百姓论坛上,台湾青年饶瑞晔讲述了一段历经23年的寻根往事。

翻山越岭,大海捞针。在经过一次次无功而返的失落与坚持后,族谱上的“百年断章”终得接续。饶瑞晔说,到大陆祭祖时感受到团圆的喜悦,一样的姓氏使陌生面孔有如至亲,心里有了归宿。

台湾青年饶瑞晔讲述了一段长达23年的寻根往事。赖志妍摄

台湾青年饶瑞晔讲述了一段长达23年的寻根往事。赖志妍摄

2005年,因为对音乐的共同热爱,台胞熊天平和爱人杨洋步入婚姻殿堂。“两岸情缘”转眼十九载,爱情依旧,乐声依旧。“婚礼前一天,他的家人怕他跟我来北京,我的家人怕我跟他去台湾,双方父母都放不下。”杨洋说,那时她就坚信,“两岸间一定可以自由往来,自由恋爱!”

目前全国已有超40万个两岸婚姻家庭。在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福建,闽台两岸同胞有超12万对爱人喜结连理,占全国两岸婚姻总量近三分之一。

人与人相交、心与心相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真情从未改变。从“台一代”,到二代、三代,两岸同胞间的往来日渐呈现出多样形态。

“我们研发的‘救命神器’人工心肺,是世界上最轻的人工膜肺(ECMO),在去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打败所有进口产品,为亚运健儿保驾护航。”海峡论坛大会上,心擎医疗(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台青徐博翎自豪地介绍引发上千余名两岸嘉宾的热烈掌声。

幼时的徐博翎随台商父母往来两岸,遍看壮美河山,也在心中种下了“逐鹿中原”的种子。徐博翎的女儿在大陆长大,视这里如自己的“家”。徐博翎说,从“到大陆发展”,到“回家上班”的转变,也体现了两岸必然重聚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来到大陆,参与社会发展,在交往交流中相识相知、携手前行。

基层互通,产业互助

来到福建8年,台湾建筑设计师张欣颐已带领团队走访了100多个福建村落,为30多个村落提供规划设计和文化创意产品,与台湾近10所高校合作,将两岸智慧与乡村振兴连在一起。

“甚至连村里的狗都认得他们。”村民们爱用这样的“细微之处”夸赞台青团队的真诚用心。

台湾乡建乡创团队深入乡村调研。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供图

台湾乡建乡创团队深入乡村调研。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供图

在乡村振兴热潮下,在乡建乡创中崭露头角的台湾青年越来越多。截至目前,福建省已引进140多支台湾建筑师(含文化创意)团队、49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覆盖全省470多个村庄、87%以上的县(市、区)。许多台湾青年建筑师在大陆找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答案。

本届海峡论坛由两岸86家机构共同主办,分论坛等系列活动达50项,其中关注基层、乡村的有近20项,涉及产业合作、项目投资等也不胜枚举。

怎样用好技术?怎么打造产业链?如何让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成为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上,来自两岸的300多名基层民意代表和相关界别代表人士围绕“科技赋能智慧乡村”主题交流经验。

海峡论坛期间,各分论坛精彩纷呈。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两岸基层治理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一场头脑风暴,两岸代表各抒己见,“一二三产”融合经验倾囊相授。

海峡两岸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论坛上,长期关注、研究农业产业的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学者从粮食、社区、教育、搬迁、财税、帮扶、区域协作等多种层次,深入剖析两岸发展情况,提出专业性意见。

台湾孙文南院院长汪明生提到,6月初,孙文南院在台湾高雄举办了以福建两岸融合示范区为主题的实训会。“福建已经有了非常好的试点成果,有必要发挥各种力量,推进彼此交流合作,创造深入融合的有利条件。”汪明生说。

不仅仅是农业,两岸在基层的交流早已延伸到更多层面。

两岸青年志愿者在海峡两岸红十字生命救护定向越野赛上演练。福建省红十字会供图

两岸青年志愿者在海峡两岸红十字生命救护定向越野赛上演练。福建省红十字会供图

两岸基层调解员联谊交流会上,调解员们互相分享调解实务中的经验;海峡科技专家论坛上,两岸人工智能技术两岸科技社团、专家学者计划通过两岸联盟,推动企业科创合作;来自两岸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征信机构的代表们,在论坛上讨论两岸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更多可能;两岸红十字组织开展生命救护定向越野赛,让青年志愿者们借此机会交流心得、探讨业务;海峡两岸青年新媒体中医药论坛,一曲《本草纲目》引出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新媒体的融合思考……

两岸同胞的“合作舞台”无限广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成为海峡两岸千行百业的常态。

首次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云林县长张丽善援引“虽千万人吾往矣”,道出与会台胞义无反顾来大陆的共同心声。

穿越海峡,有人扎根乡野村落,有人创业登峰,有人寻得一生挚爱,有人圆梦山河故土。在海峡论坛,记者看到了家国情怀和小家情暖,更看到基层互通、产业共生的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记者手记:

本届海峡论坛的参与者覆盖工青妇、科教文卫、农渔水利、民间信仰等社会各界,推动签订乡村振兴、台青创业、科技、文化、出版、公益、金融行业合作等多项协议。

跨越海峡,民心无界。海峡论坛16载,不曾改变的是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底色。

千行百业,越走越亲。技术与经验的交流,是两岸千行百业发展的时之所需。而两岸融合、共建,“百姓”归宗,则是跨越海峡的心之所往。拉近同胞间心与心的距离,正是海峡论坛这一民间交流平台存在的意义。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在采访中提到,基层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人,来自基层和民间的互动是两岸往来中尤其值得关注的部分。他认为,跨海而来的台湾同胞释放出的善意信号,也是大多数台湾同胞共同的心声。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博士、台湾自媒体人王裕庆长期观察两岸青年交流融合情况。他发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台湾青年不再满足于仅通过网络被动获取关于大陆的资讯,而是主动出击,关注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大陆的文化、教育、科技等诸多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王裕庆所接触的新媒体领域中,就有许多台湾青年开始主动询问如何参与大陆新媒体的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新型商业形式,希望通过这些平台拓宽自己的业务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价值。这种主动的背后,是对大陆发展机遇的敏锐捕捉,也是对自身未来规划的深思熟虑。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不再是旁观者、不再是观众,透过来自民间的互动往来,记者看到,积极寻求合作、互通有无的两岸各界,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海峡论坛,看基层、看互动,听一声声“好久不见”“合作愉快”,感受每一次微笑、握手、拥抱,方知何谓同胞情深,何处是两岸希望所在。

(责编:江苇杭、刘卿)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赖丽华:甘做灯芯不灭的坚守者

赖丽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涌溪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赖丽华3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匠心教学,倾心为师,默默守护在乡村学子的追梦之路。她以爱育人,真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及时回应学生们的成长需求,是学生们的...

中国经济秋季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 消费“主引擎”作用凸显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消费依旧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各类新型消费较快发展,市场活力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来看亮点梳理。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

多国合作、寻找月球水,嫦娥探月还担负哪些使命?

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嫦娥七号任务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将首次奔赴月球南极,开展月表环境勘察与水冰探测等关键科研任务。若成功证实月球上存在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月球上发现水的国家!  当前,嫦娥七号任务进展顺利,探测...

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直博会见证中国直升机产业新图景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通过馆内静展、室外静展、飞行表演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示了中国各型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呈现中国直升机全产业链的发展成效...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 演出精彩亮点多→

  10月16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广东佛山开幕。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中国艺术团共500余位艺术家联袂登台,共赴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  艺术节在开场舞蹈《风起岭南》...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0月16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10月16日20时至17日20时,四川东北部、重庆西部和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以及云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

秋季限定风光已“上线” 五彩斑斓的秋日盛景在神州大地次第铺展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正是秋色最美的时候。近期,五彩斑斓的秋日美景已经从北到南,在全国各地渐渐铺展开来,很多人趁着秋高气爽,出门到户外登高、望远、赏秋,感受秋日好时光。我们先到位于辽宁丹东的天桥沟景区,看一看那里的五花山...

副热带高压给西安城墙送来“限定皮肤” 专家解读背后原因

9月以来,陕西省已连续经历多轮连续阴雨天气。近日,西安城墙部分区域因持续阴雨天气长出了青苔,这一现象引发市民游客关注。  在西安城墙永宁门至文昌门段,记者看到,城墙墙体表面已经覆盖了一层绿色的青苔。专家解释,近期连续阴雨...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

两部门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

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今天(10月14日)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预计15日至17日,陕西中南部、华北西南部、黄淮、江汉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甘肃陇东、陕西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南部、...

2024
06/18
19:39
浏览量: 445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