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特朗普在白宫推介美国首款“第六代战机”F-47。视觉中国供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力图巩固美国作为全球头号军火商的地位,然而其计划正遭遇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其中不乏美制武器的传统买家。早在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之初,国际观察人士便预测,他对跨大西洋关系的消极态度及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单边冲击,可能波及依赖国际合作的武器项目。如今,随着“对等关税”政策全面落地,这一预言正逐步成为现实。
8月初,美国以“贸易失衡”为由对瑞士加征39%的高额关税,引发瑞士国内强烈反弹,掀起反对采购美制武器的声浪。瑞士联邦议会议员公开呼吁重新审视甚至撤销引进F-35战斗机的计划。有政界人士指出:“一个朝我们丢石头的国家,不配得到信任与回报。”瑞士2021年通过公投决定以约62亿美元采购36架F-35A战机,但四年来美方报价已飙升至约91亿美元。在关税争端催化下,瑞士政府已宣布重新审查该项目,计划于11月作出最终决定,部分党派更提议转向欧洲寻求替代方案。
瑞士的反应折射出其对美战略信任的严重受损。长期以来,瑞士被视为美国在欧洲的“特殊合作伙伴”,此次被无差别加税,促使该国重新思考国际定位,有望进一步深化与欧盟在防务、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并非个例。几乎同期,西班牙政府宣布搁置采购美制战机,转而优先考虑欧洲本土产品,背后是特朗普政府要求北约军费达GDP5%引发的广泛不满。葡萄牙和加拿大也显现出“退单”迹象。葡萄牙防长指出,盟友的可预测性至关重要;加拿大虽已为首批F-35拨款,但后续订单可能取消。
更引人关注的是印度。在美国以进口俄能源为由将其关税上调至50%后,印度已搁置多项对美军购,包括P-8I巡逻机、M777榴弹炮和“标枪”导弹项目。莫迪重申印俄战略伙伴关系,被视为对美施压的回应。
这些变化在不到半年内集中显现,表明美制武器的市场光环正褪去,买家信任基础动摇。正如美国“政治”新闻网所析,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正迫使盟友重新评估与美防务合作。美国军工界担忧,保护主义将招致报复,削弱其全球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在拜登政府任期最后一年,美国对外军售激增29%,总额达创纪录的3187亿美元,凸显许多国家对美制高端武器的依赖。然而,这种依赖正面临战略自主趋势的挑战。今年早些时候,欧盟推出1630亿美元“欧洲防务基金”,明确排除美国企业,被广泛视为推动防务自主的关键举措,法国被认为是主要推手。
面对贸易伙伴可能因报复而影响军火出口的风险,美国政府仍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辩护。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称:“特朗普总统在支持军工产业方面所做的工作,超过过去几十年的任何一任总统,包括向北约大规模出售武器,为美国企业带来数千亿美元收入。”
然而,这种单边做法忽视了一个基本经济规律:武器研发高度依赖规模效应。若海外订单减少,研发成本难以摊薄,单价势必上涨。以F-35战斗机为例,其生产依赖复杂全球供应链,订单下滑将直接推高成本,削弱市场竞争力。
7月底,欧美达成贸易协议后,特朗普团队宣称欧洲将据此大幅采购美制武器。这一说法随即遭欧盟官员否认。欧方强调,军购属主权安全事务,不应与经贸挂钩,其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承诺不包含未来军购支出。
美国研究机构Capital Alpha Partners报告指出,未来5年,欧盟将加速推进防务自主。德国可能采购部分美制防空系统,但主战坦克、装甲车辆和舰艇仍将本土制造;瑞典坚持国产“鹰狮”战机路线;波兰则继续履行与韩国的军购协议,引进K2坦克和K9火炮,体现多元化战略。
事实表明,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与平等协商之上。若将经贸工具武器化,以关税胁迫盟友,终将损害自身信誉与长远利益。“美国优先”若滑向孤立主义,其全球影响力必将面临严峻挑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昊天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20日 04版
责任编辑:张毅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