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西藏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西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大地为家,与野生动物为伴,守护着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完全生活在高原的鹤类,色林错的高原气候、草甸环境和湿地生态系统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每年6月,一对对黑颈鹤都会在这里孕育新的生命。在野保员们的温柔守护下,这里的黑颈鹤雏鸟成活率高达98%。而一个月后,这里又迎来了藏羚羊的集中产仔季。
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扎县片区野生动物保护员次成塔青介绍,这里是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扎片区的藏羚羊“产房”区面积最大的一个。现在这里有1万只左右藏羚羊,以前没有这么多,10年前就三四千只。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西藏境内藏羚羊种群增长到了30多万只,保护等级也从“濒危”降为“近危”。而它们的繁衍生息离不开野保员们筑起的生态屏障,除了执法巡逻、疾病防控等工作,他们还会救治和收留需要帮助的野生动物。
如今,次成塔青在这里参与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已经16年了。辽阔高原上,他和同事们常年风餐露宿,累计跋涉超过了100万公里。在一次次的巡护和救治中,他与野生动物建立起了深厚情感。
次成塔青说,最感动的一次,以前他们救过一个胡兀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养了20多天,放回了大自然,放的时候它的翅膀抱紧他,这些都是有感情的动物。
与野生动物打交道充满温情的同时,也伴有危险。在一次救治时,次成塔青曾被雪豹咬伤,而他却打趣地说,这是特殊的吻。在他和同伴们的倾力守护下,申扎县连续多年实现盗猎案件“零发生”。在他们的镜头里也记录下了越来越多珍惜野生动物的身影。
他们在2024年的监测统计显示,申扎县的黑颈鹤数量超过了1000只,藏羚羊增加到了4万多只,雪豹也有150只左右,盘羊、熊等野生动物的数量也明显增长。
除了红外相机,这几年,野保员也配备了像无人机、北斗定位系统和热成像仪这样的先进装备。在这里构建起了“空中无人机巡航+地面智能监测+野保员徒步巡逻”这样的三位一体的生态监测系统。
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同时也是牧民生活放牧的地区。野保员们平时会经常走访牧民群众,开展大范围调研,同时向大家宣传生态理念和相关政策。
为了弥补牧民损失,西藏自治区建立健全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2021年以来,共兑付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补偿资金4.76亿元。当地百姓与野生动物相处越来越融洽,8年前,一对黑颈鹤夫妻高高丽丽来到申扎县城安了家,2025年它们又迎来了自己的鹤宝宝。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县居民罗布扎西表示,他每年都过来拍这一家黑颈鹤,2025年特别幸运拍到了这个小鹤破壳而出,很兴奋。这几年明显能感觉到野生动物是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好。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让他觉得很幸福又很满足。
如今,越来越多当地人正投身野保员这项令人骄傲的工作。2016年以来,西藏年均提供生态岗位50多万个,人均增收超过每年3500元。随着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法规颁布实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一幅“最美第三极”的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