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与其试图用AI打败AI 不如回归对论文质量的关注

与其试图用AI打败AI 不如回归对论文质量的关注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23 16:26:11 | 点击:523

人机协同生成

新技术辅助学术研究,本身就贯穿人类学术探索进程。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借助它观测天象,坐实了地心说的荒谬。

AI技术的出现,使机器像人一样,会“思考”、会写作了,挑战了人类的主体性。新技术辅助论文写作,随之出现各种问题。

讨论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考虑,学术研究的评价依据是什么?是要精确计量研究者“眉毛上的汗水”,研究者不借助任何工具所显示的能耐,还是对真理和真相的探索发现?

要精确计量研究者“眉毛上的汗水”,涉及公平问题。研究成果是人类的智力贡献,要衡量智力付出的。我的发际线不断升高,你却让AI的发际线升高了,这不行。

这一说法,让我想起多年以前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们在土地上辛苦刨吃的,总是面对饥饿的威胁,但他出国找同伴,却发现国外的农民两口子种了几千公顷土地,撒种、施肥、收割……什么都靠机器,自己需要干的,居然是洗鸡蛋,太不公平!

研究者不借助任何工具所显示的能耐,则与人的本质力量相关,或者说,与人的定义相关。许多人担心,人类依赖AI,会导致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人类核心学术能力的退化。未来的研究者不会批判性思考,不会创新,不会写论文,这场景有点令人恐惧。

我当年学开车时,就遇到这种场景。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动挡汽车,但师傅要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手动挡汽车的技能:自动挡,像个玩具一样,哪还能显示出好司机的能耐?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司机都不行了,普遍都不会开手动挡了,甚至智能驾驶汽车都上路了。不过,我现在没有勇气向后辈显示自己的手动挡驾驶技能,担心他们笑话我。人们都把用在汽车驾驶上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改用到新的创造中去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没有退化。

如果学术研究的目的是对真理和真相的探索发现,该讨论的就不是论文写作中是否使用了AI(这一点现在已不是问题),AI使用了多少(这一点现在是大问题),而是如何使用AI。

换句话说,就是AI这一工具有什么长项,能帮我们快速接近真理和真相,又有哪些局限,可能使我们在追求真理和真相的过程中迷航?

与其他相对恒定的、性质不会发生大变化的事物相比,AI这一工具还在不断迭代。女性主义者常说,女人是不可以定义的。AI也是这样,不可定义。你刚给它划定了个内涵外延,它已经变了。

因此,我们讨论AI的长项和局限,就是“活在当下”的。

AI现阶段的能耐,是概率拟合,就是说,它是靠大语言模型进行深度学习,输出的结果可能是共识性最强的,但不是最具有创新性的。熟知非真知,共识也许是需要挑战的。因此,对于学术研究来说,其创新就打了折扣;大语言模型还受输入信息的影响,输入了偏见性信息,就可能产出偏见性信息,所以,数据清洗也是必要的;AI幻觉既有利于艺术创作编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也可能在学术研究中产生欺骗性;信息输入和结果产出之间的过程的黑箱状态,导致不透明,不可追溯(这一点现在正在发生改变)……如此等等,决定了我们现在还不能过于信任AI,必须小心被误导,毕竟,一篇论文的责任人是作者,AI又不会替你承担责任。

不过,反过来说,人自身也是有局限的。人并不是AI给出的信息的真理性的裁判者,他只是论文的责任人。人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概率拟合,这个概率与AI相比,样本还特别小;人的成见或偏见,使我们必须强调言论交锋和学术质证,论文中要求的研究过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正是为了便于他人来质证、审查和重复;人产生幻觉的几率,比AI要大许多,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直接说,让人类和动物拉开差距的,恰恰是人类的编故事的能力。

只要便于论文求真,AI就可以大胆使用。对AI这一工具的有效和正当使用,应该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能力要求。

那么,本科生、硕士生要写毕业论文,能不能借助AI?该如何使用?

本科生、硕士生都处在学术研究训练阶段,本科生甚至可以说处在入门阶段,如果借用了AI,会不会使学术训练的目的落空?要不要用AI打败AI,开发各种AI率评估软件?

如果我们把对AI这一工具的有效和正当使用,作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能力要求,那么,本科生、硕士生就必须训练这种能力。所以,借用AI就不成问题,如何使用也是训练的一环。

可是,有学生用AI整了一篇论文交差怎么办?要不要认真查一下AI率?我认为没必要。

我会专注于论文本身:问题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具有前沿性?数据真实与否?引用文献是否存在?研究方法是否可行?研究过程描述是否达到可重复性?研究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抄袭?如果学生用AI达到了这些要求,那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做论文,否则酌情减分,直至不及格。目前,并没有软件能够准确判断AI率,法律上还讲究疑罪从无,凭什么据此去制造可能的冤案?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会使用工具,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

杨新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23日 05版

责任编辑:刘雅欣


【作者:杨新敏】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厄瓜多尔西北部枪击事件致7人死亡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电 基多消息:厄瓜多尔西北部圣多明各-德洛斯查奇拉斯省当地时间17日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7人死亡。  据厄瓜多尔《商报》及《宇宙报》报道,17日凌晨2时许,多名手持枪械、头戴黑色头罩的男子闯入圣...

“科技范儿”“智慧范儿”“文化范儿”“运动范儿”……城市更新展现“新”气象

央视网消息: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 “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各地通过精心规划与设计,着力将城市的颜值、气质与城市更新有机融...

降碳、减污、扩绿……重磅数据出炉!多角度透视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成果

  央视网消息:记者8月15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提出5周年重要成果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上发布。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五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

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央视网消息:在8月15日举办的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上,多国人士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为推动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与会嘉宾表示,...

从“景”看“绿”!“两山”理念让美丽中国可感可知

央视网消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20年前提出的“两山”理念。它开启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在中华大地绘就出一幅以生态文明为底色的时光画卷。今天,我们的家园越来越可爱、明艳,而“可爱家园”的密码,就藏在点滴日...

关于个人消费贷贴息,六大行公告→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

534个药品通过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形式审查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彭韵佳、徐鹏航)国家医保局12日对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初步形式审查结果进行公示,534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申报药品数量超过2024年。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分为企业申报、形式审查、专家...

三位一体生态监测守护生灵草木“乐园” “最美第三极”画卷徐徐铺展 | 跨越60年:雪域新画卷

  央视网消息: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西藏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西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大地为家,与野生动物为伴,守护着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完全生活在高原的鹤类,...

专访丨美国高关税政策是对本国消费者变相征税——访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

  新华社伦敦8月10日电专访|美国高关税政策是对本国消费者变相征税——访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英国经济学家、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约翰·罗斯(中文名:罗思义)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政...

全球瞭望丨肯尼亚媒体: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新华社内罗毕8月10日电(记者严钰景)肯尼亚主流媒体《星报》8日刊发记者奥尼扬戈·孔扬戈撰写的评论员文章说,值此国际社会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应当以更加平衡和广阔的视角重新审视这场战争,并正确评价中国...

2025
05/23
16:26
杨新敏
浏览量: 52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