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长跑测试:高校体育和大学生的共同必答题

长跑测试:高校体育和大学生的共同必答题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25 13:53:58 | 点击:486

清华大学举行校园马拉松活动。受访者供图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呼吁,希望学校取消体测中的3000米项目,引发广泛关注。校方迅速作出回应,表示已关注到学生诉求,并将对此进行研究和讨论。

实际上,除该校外,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早已将3000米跑纳入体测项目,关于长跑在高校的存废问题也曾多次引起社会热议。面对“大学生不愿吃苦”的声音,多位学生表示,“我们不是反对体育锻炼,而是希望学校在制定评分标准时,能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选择”。

大众对“3000米跑”存废的讨论,本质上是在关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精神状态。但这次站到“长跑”对面的“脆皮大学生”,却让高校体育面临的挑战浮出水面:如何在“尊重兴趣”与“不迎合兴趣”之间找到平衡,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锻炼。长跑测试,正是最好的题面。

学生为何呼吁“取消3000米跑”

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二学生小月介绍,学校在上学期开学后传出体育考试项目改革的消息,用“3000米跑”取代“12分钟跑”,成为大一大二下学期的测试项目,这一改革引发了学生热议,尤其本学期考试临近,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该校大一学生西西表示,学校的体育课程分别为大一的“公共体育”和大二的“专项体育”,以大一下学期的“公共体育(二)”考核内容为例,3000米跑占20分,体育专项占40分,立定跳远、理论考试、课外体育锻炼打卡和平时成绩各占10分,“如果不选长跑,相当于放弃20分,一旦选了,不少同学又很难达标”。

根据该校3000米跑评分标准,男生满分成绩为12分20秒、及格成绩为16分30秒;女生满分成绩为15分钟,及格成绩为19分30秒。

因从小练习羽毛球,西西在女生中体质相对较好,也曾参加过校运会3000米项目,但对她来说想拿到理想的分数仍比较困难,“当时我的成绩在17分钟左右,取得第九名”。根据考核标准,女生跑出17分钟对应的成绩为76分,在激烈的保研竞争中,这并非学生眼中“具有竞争力的分数”。

“考核标准较高可能会拉低绩点”是部分学生的主要顾虑。大二学生王楚铭表示,体育课成绩与其他专业课成绩一样纳入学期绩点,而绩点是能否获取推免资格、评优等机会的重要因素。

而对于一部分日常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更担心的是:“我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安全完赛?”据大一学生李华透露,最低成绩线男生组为19分30秒、女生组为22分钟,用时一旦超过,“就跟没跑一样,都是零分”。更重要的是,不少学生刚经历高三备考,完全没有养成运动习惯,“达到最低成绩线就已经很难了,尤其是女生”。

王楚铭记得,此前在体测800米跑后,部分女生会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曾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状况,也有人扭伤过脚踝。”因此,当“3000米跑”成为考试项目时,也有学生担心运动损伤风险,“不敢跑”。

为了让运动循序渐进,学校在“课外体育锻炼打卡”要求学生每学期完成45次跑步,每次距离在2000米以上,配速要求为11分半以内,完成者也将获得相应分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能坚持跑下来且爱上长跑的学生仍是少数。

“希望学校能出一份问卷调查,包含对3000米跑的接受程度、个人身体承受能力、对考核标准的建议等问题。”小月期待,学校在设置体育测试项目时能更广泛地听取学生意见,同时能给出更多运动选择,“我们不是反对体育锻炼,而是希望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学校为何要出“非必考题”

按照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000米跑确非“必考题”,但为何不仅仅采用体测中惯用的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要增设3000米跑呢?

清华大学在近30年前就给出答案。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和家用电脑开始普及,“学生用在电脑上的时间开始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幅减少”。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加上当时学制从5年缩短为4年,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恢复长跑传统就成为督促学生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的办法。于是,从1998年起,男生3000米跑和女生1500米跑就成为清华学子共同的体育记忆。

但随着生活方式不断变化,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的警钟开始在跑道敲响。2012年11月,短短10天之内,接连发生4起青少年在中长跑运动中猝死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种种担忧下,西安、南京、广东等地许多学校取消了女子3000米、男子5000米等中长跑项目。

“当时,我们也犹豫了。”刘波坦言,针对“是否取消3000米跑”学校多方征求意见,“大部分学生已经在校养成运动习惯,认为不用调整;校友更是强烈反对取消长跑,他们进入社会后,发现无论身体素质还是意志品质,自己是长跑的受益者,因此,希望后辈们也能从中获益。”在全国高校纷纷动摇时,这些反馈让清华下定决心,将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长跑测试延续至今,成为“无体育,不清华”的一部分。

但刘波强调,长跑测试必须与日常锻炼相结合,才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升运动效果,“如果不锻炼直接测试,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清华大学要求学生每周进行两次课外锻炼,其中一次必须是长跑,学校会记录学生的锻炼情况,并将其纳入体育课成绩的考核。同时,体育课上老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长跑训练,确保学生在测试前有足够的锻炼基础。

如果做到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在刘波看来,3000米跑或许比1000米、800米测试更安全,“距离短容易让学生存在‘临时冲刺就能完成’的侥幸心理,忽视锻炼,反而增加运动风险。但平常不训练,很难完成3000米跑,这种测试能更有效地督促学生养成锻炼习惯。”

“1000米、800米跑属于中距离跑,虽然距离较短,但对速度和耐力的要求都比较高。3000米跑属于长距离跑,主要考验跑者的有氧耐力和持久力,如果训练了一段时间,能掌握合理的配速和节奏,长跑更容易坚持。”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委员会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闫俊涛也表示,长跑更容易让运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但要掌握好方法和分寸,以免适得其反。

“现在的学生从小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缺乏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进入大学后,突然要求他们进行长跑测试,引发不适和抵触情绪也很正常。”闫俊涛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长跑测试的初衷是好的,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如何科学引导学生参与锻炼、逐步提高体能、培养体育兴趣,是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同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差异很大,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梯度的评价标准,而不是‘一刀切’”。

尊重兴趣又不能迎合兴趣

清华统计数据显示,尽管该校男生3000米跑、女生1500米跑和男生引体向上等成绩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20多年前相比,清华男生的3000米跑平均成绩仍有所下降”。刘波从中窥见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更加凸显了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在刘波看来,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复杂,既有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也与中小学体育教育部分缺位有关,“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体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他表示,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已经错过了学习运动技能和养成锻炼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大学体育课在某种程度上像在“补课”,帮助学生弥补中小学阶段的不足。

面对学生体质下降和体育兴趣不足的挑战,刘波认为,高校体育教育需要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例如,清华大学近年来开设了冰球、滑冰、匹克球等新兴体育项目,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变化,提供更多元化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然而,刘波也强调,高校体育教育不能完全迎合学生的兴趣,“教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塑造良好的品质”。他透露,虽然学生体质有所下降,但学校长跑测试达标标准自制定起从未下调,以男生3000米跑为例,满分为12分20秒、及格线为14分40秒、最低标准为18分20秒,“但去年新增了规定,只要课上按要求练习,并在测试时坚持跑完,也能得到一分,为了鼓励学生坚持”。

“如果因为学生体质下降就降低标准,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努力的动力。”刘波表示,尽管平均成绩有所下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满分标准,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够及格,“把标准放在那儿,就是为了跟学生表明态度,希望他们能有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他坦言,在长跑中收获的成长也许当下不会显现,但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将会发挥作用,“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习惯”。

想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闫俊涛认为,关键要帮他们打消顾虑、创造环境。他建议,高校应在学生入学时就进行运动风险筛查和运动能力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运动风险,这一举措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性,还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

“跑步并非唯一的选择,骑自行车、游泳等项目同样能达到锻炼效果。”闫俊涛表示,即便看似“枯燥”的跑步,也有全新的打开方式,例如,北京体育大学计划通过组织跑步社团和趣味跑步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每天晚上,学校田径场可以开设不同主题的跑步活动,播放专属的背景音乐,今天周杰伦,明天五月天,社团活动不要求成绩,学生可以慢走、慢跑,甚至只是来感受氛围,先‘主动’动起来”。这种低门槛的参与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渐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进而主动挑战更高的运动强度。

除了日常的体育活动,闫俊涛认为,高校应借鉴社会赛事的成功经验,组织更多趣味化的校内、校际赛事,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甚至与当下火热的路跑赛事相结合,加强高校与官方协会、社会跑团、赛事组织方合作,共同推动学生参与运动。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实习生 薛宸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两岸融合中的闽台文化

听,同样的乡音,跨越海峡彼此交融;看,熟悉的面庞,飞跃山海畅叙情谊……  10月24日晚,第二届“我把家乡唱给你听·海峡情”两岸原创音乐网络征集评选暨“我把家乡唱给你听·海丝情”优秀华文歌曲网络征集活动颁奖典礼在福州大学...

听劝 特朗普叫停向旧金山“派兵”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说,在两名科技巨头劝说下,他将放弃向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派遣联邦执法人员以打击犯罪的计划。  外媒评述,此番表态令人惊讶。共和党籍的特朗普正向全美民主党主政城市施压,要求其加...

国务院安委会对“辽绥渔35261”船倾覆事故查处挂牌督办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2025年10月18日,“辽绥渔35261”船在辽宁大连长兴岛海域倾覆,造成10人失联。根据《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该起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 编辑:及...

首都机场从10月26日起正式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

 海外网北京10月23日电(严冰 贺亚炜)2025年10月26日零时起,首都机场正式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新航季将持续至2026年3月28日结束,共计154天。新航季,首都机场通航航点略有调整,国航部分国内航班所在航站楼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扎实做好秋粮收购和产销衔接各项工作

记者10月2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目前秋粮旺季收购正有序展开。近一段时间,相关地方粮食和储备部门、有关企业积极应对阴雨天气影响,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推进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围绕下一步...

拉满“情绪价值” 赋能县域经济——从陕西岚皋“村BA”出圈看发展新路径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承载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多重定位,一连串“绿色招牌”背后,也面临诸多难题。  如何破解生态和发展“两难”矛盾?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

权威解读|从前三季度成绩单看中国经济发力点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10月1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拍摄的外贸...

这五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回顾这五年,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和发...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黄玥  2026年—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从新中...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赖丽华:甘做灯芯不灭的坚守者

赖丽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涌溪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赖丽华3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匠心教学,倾心为师,默默守护在乡村学子的追梦之路。她以爱育人,真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及时回应学生们的成长需求,是学生们的...

2025
03/25
13:53
浏览量: 48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