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高校本科专业大调整不是只做“加减法”

高校本科专业大调整不是只做“加减法”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09 14:52:34 | 点击:39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实际上,高校学科设置调整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去年,教育部更是开展了一场数量多、力度大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共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空前。

专业动态调整是发展的必然

细化到每一所高校的改革动作,“震感”更为明显。比如,四川大学拟撤销31个本科专业,山东大学暂停27个本科专业的招生等。

在担任校长的5年时间里,四川农业大学的专业从95个调整至77个。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表示:“产业转型加速,社会需求变化越快,本科专业调整速度和力度就会更大,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吴德认为,这一轮学科专业大调整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有着深刻的底层逻辑。“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是科技创新的高地。高校学科专业大调整的核心是为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站在学校立场,吴德认为,撤销专业的决策基于三大考量因素。首先,高质量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质量可以衡量专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其次,“大学之强在于大师,大学之优在于学生”,师资力量的供给情况也是核心要素;最后才是招生状况,如果一个专业招生时,第一志愿的录取率持续偏低,也可能面临被撤销的命运。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副校长李根生看来,加快高校专业调整,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突破。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增了储能科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李根生提到,该校一方面以推动传统油气学科和清洁低碳能源、智慧能源等方向的交叉融合为切入点,带动专业方向拓展和专业课程更新,促进传统专业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复合型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开展“小语种+”人才培养,如“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资源勘查工程+俄语”等模式。同时,该校还开设了学科交叉培养项目。

但对于高校来说,要尽快完成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的任务并非易事。“关键要前瞻布局、科学设置、动态调整,联动人才需求,立足当下与未来,兼顾好急需紧缺人才和长远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李根生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新专业体系能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是最关键的。如果不能适应,肯定还会淘汰一批,这是发展的必然。”

在国家战略领域不吝用兵

在撤销与新增本科专业的动作背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一头牵着两根线”,一边系着招生计划,一边系着就业市场。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有这样一句表述: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强化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加强就业质量监测和评价反馈。

“如果大学把改革作为扩张学科领地、争取资源的手段,那投入效率往往不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说。

他认为,一定要避免“膨胀式改革”,把改革重心放到结构性、内生性的“存量改革”上来,实现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增强持续创新的动力能力,构建自主自强的办学格局。

以复旦大学的本科专业调整为例,金力称,“在国家战略和社会急需领域,则应不吝用兵。”

他进一步解释,复旦大学整合全校力量,跳出学科框架,重组工科院系,聚焦先导和未来产业发展,围绕集成电路、计算与智能、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电子信息与未来空间等领域的攻关和人才急需,一次性建设6个创新学院。按照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构建“从0到10”系统创新能力,重塑复旦的新工科门类。

“下一步,存量只减不增,本科招生增量全部投放交叉领域。”金力提到,近两年,复旦深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按“文科做精、理科做尖、工科做强、医科做新、交叉做活”的方针,实现本科招生人数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

回顾近年的专业布局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称,学校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的布局方向。“我们根据学校优势和特色,面向时代和未来的需求,展开学科专业的调整。”

华东师范大学在基础文理科之外,布局了一批跟人工智能、未来科技发展相关的学科。此外,人文社科相关专业也在转型升级,如华东师范大学建设了智能教育研究院,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学交叉融合,力争为智能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建言献策”。

高校本科专业体系在变,师资力量、资源分配也要随之变动。吴德表示,专业大调整对高校领导、教师、主管部门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专业调整涉及资源的重新分配。学校需要在保持现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资源到新兴学科和专业。其次,学校的学科布局要根据专业调整重新优化。最后,教师也需要重新转变专业方向和研究方向。”

不过,吴德认为,当前高校的专业调整对教师的影响不像以往那么大了。这是因为,很多大学在前期已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于学科群和专业群建设上,并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提前构建了一系列新兴学科专业群。

他举例说明:“计算机学科门类下设了很多相关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因此,即便取消其中某个专业,老师也能较为轻松转至其他相关专业。”

要做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工作,高校今年面临着更紧迫的任务。“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这是《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中设定的目标。

“高校改革,是‘奉命’而为,奉的是支撑国家战略、服务现代化需要、满足民生需求的强国使命。”金力直言,要把人的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枢纽和基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 陈晓 张艺 樊未晨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3月09日 06版

责任编辑:张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听劝 特朗普叫停向旧金山“派兵”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说,在两名科技巨头劝说下,他将放弃向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派遣联邦执法人员以打击犯罪的计划。  外媒评述,此番表态令人惊讶。共和党籍的特朗普正向全美民主党主政城市施压,要求其加...

国务院安委会对“辽绥渔35261”船倾覆事故查处挂牌督办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2025年10月18日,“辽绥渔35261”船在辽宁大连长兴岛海域倾覆,造成10人失联。根据《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该起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 编辑:及...

首都机场从10月26日起正式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

 海外网北京10月23日电(严冰 贺亚炜)2025年10月26日零时起,首都机场正式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新航季将持续至2026年3月28日结束,共计154天。新航季,首都机场通航航点略有调整,国航部分国内航班所在航站楼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扎实做好秋粮收购和产销衔接各项工作

记者10月2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目前秋粮旺季收购正有序展开。近一段时间,相关地方粮食和储备部门、有关企业积极应对阴雨天气影响,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推进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围绕下一步...

拉满“情绪价值” 赋能县域经济——从陕西岚皋“村BA”出圈看发展新路径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承载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多重定位,一连串“绿色招牌”背后,也面临诸多难题。  如何破解生态和发展“两难”矛盾?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

权威解读|从前三季度成绩单看中国经济发力点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10月1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拍摄的外贸...

这五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回顾这五年,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和发...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黄玥  2026年—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从新中...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赖丽华:甘做灯芯不灭的坚守者

赖丽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涌溪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赖丽华3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匠心教学,倾心为师,默默守护在乡村学子的追梦之路。她以爱育人,真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及时回应学生们的成长需求,是学生们的...

中国经济秋季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 消费“主引擎”作用凸显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消费依旧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各类新型消费较快发展,市场活力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来看亮点梳理。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

2025
03/09
14:52
浏览量: 39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