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滥施监控、操纵舆论,这便是美式“言论自由”?

滥施监控、操纵舆论,这便是美式“言论自由”?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18 09:23:12 | 点击:1518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日前,美国社交平台推特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称,美国政府可以“完全访问”该平台用户的私信,而知道这一信息让他“大吃一惊”。实际上,公众对此早有耳闻。去年底,美国调查记者马特·泰比便通过翔实的材料,揭露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国防部等多个美国政府机构操纵社交媒体的黑幕。而如今,推特的当家人也现身说法,无疑进一步坐实了美国政府的丑行,撕下了美国“言论自由”的假面。

所谓美式“言论自由”,是美国政府肆意监控言论的自由

自诩为“山巅之城”的美国,一直对其奉行的所谓“言论自由”津津乐道。但实际上,全球从公众到政府首脑,从来就没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很多人的一言一行都在美国政府的监控之下。为了给监控行为套上合法外衣,美国政府还颁布了《涉外情报监视法》及其702条款,授予联邦执法人员对所谓“外国间谍”实施监控和秘密调查的权力,为海外监听大开方便之门。“9·11”事件之后,美国更以反恐为名,肆意扩大政府的监控权限。英国《卫报》曾写道,“9·11”事件的一大后遗症是,美国成了“监控无处不在”的国家,多少年过去了,这个监控国家依旧在秘密地运行。

在美国政府的无差别监控暴行之下,美国民众也是受害者。2022年5月,美国乔治敦大学隐私与技术法律中心发布题为《美国的天罗地网:21世纪数据驱动下的驱逐》的报告,称美国入境和海关执法局(ICE)以驱逐非法移民为借口打造监控系统、广泛搜集数据,实际监控范围已近乎覆盖所有美国民众。用户的通话记录、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监控范围之内。

不论是“维基解密”的爆料,还是斯诺登的“棱镜门”事件,抑或是近期引发热议的五角大楼泄密事件,都将美国的监听监控恶行一再展示在世人面前,令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世界各国为之震惊、愤慨。美国公众更是高举“停止大规模监控”“拒绝国家安全局监控”等字样的横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示威活动,抗议政府滥权行为。

所谓美式“言论自由”,是美国政府肆意操纵舆论的自由

众所周知,美国的传统媒体因其背后的金主不同,在政治倾向上有着泾渭分明的差别,从来就不是所谓“自由表达言论”“客观公正”的平台。而原本定位于“公共平台”的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也因为美国政府的深度介入,早已偏离了中立、客观的初衷。

美国调查记者马特·泰比搜集到的资料显示,美国政府机构曾敦促推特“审查与美国官方立场不符的账号”,比如关于乌克兰危机,一些发布对俄罗斯有利信息的账号,就会被美国政府要求关停。美国媒体还曾报道称,美国国防部下属机构曾通过在推特设立大量虚假账号并要求推特将账号纳入“白名单”等手段,操控话题进行欺骗性宣传,持续干预中东地区民众认知,粉饰美国及其盟友在该地区的非法军事活动。脸书和照片墙等社交媒体平台也曾在美国政府的干扰下选择性“执法”,刻意删除或推送某些特定信息。

这些爆料内容,与中国公众的普遍观感是契合的。香港“修例风波”期间,暴徒肆意破坏公共设施、瘫痪城市运转,殴打、甚至杀害警察和市民的暴行,在美国社交平台上被歌颂为“追求自由的和平抗议活动”,而香港警方在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下被迫鸣枪示警,却被诬陷为“警方镇压和平集会”;推特、脸书上凡是支持香港警察、支持香港和内地政府的文章和账号,皆被删除、标记甚至封号,而煽动暴力、散布涉警假新闻的内容不仅安然无恙,还被大力推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渲染阴谋论、污蔑中国“制造病毒”“传播病毒”的帖文四处疯传而不受限制,而站在科学角度驳斥“实验室泄漏论”的文章却被扣上谣言的帽子一删了之。

难怪时任北约智库马歇尔基金亚洲项目主管杰米·弗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声称,脸书对“挺俄”“挺华”账户的封禁,只是美国政府实施网络信息战并遏制中国、俄罗斯的一个步骤。

明明自己干着监听帝国的龌龊事,却指责别国利用技术手段“搞窃听”;明明自己操纵社交媒体平台,大行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舆论战,却给别国媒体扣上“外交使团”“政府账号”的帽子,肆意抹黑中伤。

每一次,美国政府戴着有色眼镜,利用其舆论霸权攻击他国时,似乎都像是对镜自嘲,将美国犯下的种种罪行,以另一种方式一一招供。这样的把戏耍得多了,美国面目可憎的霸权嘴脸就越为人所熟知,而所谓的“言论自由”也在一次次美国透支霸权的操弄中逐渐破产,沦为笑谈。

(责任编辑:乐水 宇馨 原京)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多国合作、寻找月球水,嫦娥探月还担负哪些使命?

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嫦娥七号任务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将首次奔赴月球南极,开展月表环境勘察与水冰探测等关键科研任务。若成功证实月球上存在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月球上发现水的国家!  当前,嫦娥七号任务进展顺利,探测...

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直博会见证中国直升机产业新图景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通过馆内静展、室外静展、飞行表演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示了中国各型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呈现中国直升机全产业链的发展成效...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 演出精彩亮点多→

  10月16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广东佛山开幕。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中国艺术团共500余位艺术家联袂登台,共赴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  艺术节在开场舞蹈《风起岭南》...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0月16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10月16日20时至17日20时,四川东北部、重庆西部和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以及云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

秋季限定风光已“上线” 五彩斑斓的秋日盛景在神州大地次第铺展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正是秋色最美的时候。近期,五彩斑斓的秋日美景已经从北到南,在全国各地渐渐铺展开来,很多人趁着秋高气爽,出门到户外登高、望远、赏秋,感受秋日好时光。我们先到位于辽宁丹东的天桥沟景区,看一看那里的五花山...

副热带高压给西安城墙送来“限定皮肤” 专家解读背后原因

9月以来,陕西省已连续经历多轮连续阴雨天气。近日,西安城墙部分区域因持续阴雨天气长出了青苔,这一现象引发市民游客关注。  在西安城墙永宁门至文昌门段,记者看到,城墙墙体表面已经覆盖了一层绿色的青苔。专家解释,近期连续阴雨...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

两部门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

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今天(10月14日)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预计15日至17日,陕西中南部、华北西南部、黄淮、江汉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甘肃陇东、陕西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南部、...

生意“向上生长”!用科技探索国际贸易新趋势 数字技术让市场采购增添新羽翼

央视网消息:10月14日上午,浙江义乌第六代市场核心标志项目——全球数贸中心正式开业运营。新市场有哪些新变化?  新布局:从“单一市场”到“复合生态”综合体  义乌全球数贸中心正式打开大门,迎接全球客商。记者和众多采购商...

“干”字当头!各地多举措保“三秋”生产 全力守护群众“粮袋子”

央视网消息:为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影响,陕西咸阳农机部门指导农户对农机采取加装浮力轮、改装三角履带等举措,全力保障“三秋”生产。日前,在咸阳市泾阳县的一处机收现场,一台台履带式收割机在松软的泥地里来回穿梭,完成收割、脱粒等工...

2023
04/18
09:23
浏览量: 151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