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24小时不打烊的饮品店,深夜坐着年轻人

24小时不打烊的饮品店,深夜坐着年轻人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10 14:43:21 | 点击:451

正在深夜营业的饮品店与售卖夜宵的学校食堂,一些年轻人来此点单。左上图由受访者提供,其余图片由冯乐妍拍摄

凛冬来了,本该暗夜萧条,而北京却有一些饮品店变成24小时营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深夜走访那一家家灯光明亮的店铺时发现,里面坐着不少年轻人。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任哲曦是深夜造访奶茶店的常客。她通常会点杯奶茶,然后去看一场最新上映的电影,不同电影搭配不同口味的奶茶。轻松的喜剧电影《好东西》需要搭配一杯甜甜的桃胶牛奶,都市职场电影《胜券在握》配的是一杯苦苦的黑巧克力。看到激动时喝一口,她觉得整个夜晚都加倍快乐了起来。电影结束后,趁着余兴,任哲曦会把外溢的想法编辑成一段影评,敲在微博上;等兴奋劲儿散去,凌晨再进入睡眠。

一杯奶茶,折射的是夜间经济的兴起。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预测,夜间旅游需求持续上涨,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将达到1.91万亿元。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夜经济活力指数报告”显示,以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是夜间经济的消费主力。

“凌晨后奶茶订单会迎来一波暴涨。”北京市海淀区某奶茶店工作人员给记者看了她手机里的奶茶外卖订单总价数据的波形图。图片显示,零点以后,奶茶外卖的订单总价陡然上升,出现一个“峰值”。为什么有人喜欢深夜下单?年轻人喜欢的夜间消费行为又是什么?

夜晚,年轻人的觅食时间

记者连续多晚走访北京的街头发现,很多年轻人采取的夜间消费行为是“吃”。

和任哲曦一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博士生黄靖婷也常在夜晚喝奶茶,或者去烧烤店觅食。当她烦躁难过时,这种深夜消费的诉求会更加强烈,想找人说话,会喊上几个实习的同事一起去烧烤店,吐槽各自近期遇到的烦心事。

不光是奶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赵世杰每周会有2-3个晚上出门聚餐,一般是晚上10点后和室友去吃火锅,庆祝生活中的进展,“每逢室友过生日,或者投稿通过,或者发工资了,我们都会去庆祝一下”。

通常,赵世杰会在晚上9点左右有想喝奶茶的冲动,他会立马出门去附近的蜜雪冰城买一杯果茶,然后回寝室,边看剧边喝。

夜晚不仅是吃吃喝喝的时间,部分年轻人还会专门选择这个时间来学习,学习过程既然伴随着热量消耗,就无可避免也伴随着进食补充能量。任哲曦几乎每周都会有一次夜晚喝着奶茶学习的经历,她会在附近的奶茶店买一杯奶茶,找一家咖啡厅,开始写稿子、翻译文献资料等。

一到夜晚,正在准备考研的孔钦昊就会进入学习的高效时间,当她学习到9点以后,常常会点一杯奶茶、一盒小蛋糕作为夜宵缓解饥饿。

在便利店就可以买到的蛋糕成了薄欣然晚上充饥的食物。在香港中文大学上课,晚上9点结束的时候,她感到饥肠辘辘;回家的路上一片漆黑,只有711便利店还亮着灯,“看到便利店的时候就感觉整个人被救赎了”。薄欣然一般会买一个里面挤满了奶油的面包充饥。

夜晚,已然成为无数年轻人觅食的时间,只不过,为什么本应该准备睡觉的时间,总有想要吃东西消费的年轻人?

夜晚:白天的延长时间

赵世杰觉得白天去吃火锅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放松,“如果我中午去吃火锅,想着这个火锅吃完,还有推进研究计划、和同学聊选题、整理材料等琐事要做,想着哪些事做好了,哪些没做好,还有什么待办事项,就会吃得匆匆忙忙。”但是,夜晚就没有白天这种工作的禁锢,他和室友出去吃饭时也会感到更放松、更愉悦。并且,晚上有更大概率寝室的人是齐的,能约到一起。

几乎只会和朋友在晚上玩桌游的杭舜尧形容大家白天都“心事重重”,他以“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来形容只喜欢夜间打桌游的心理,“如果白天去玩桌游,我会觉得,我在浪费时间,我应该干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写文章,多读一些书,但是非常遗憾,我把白天这么宝贵的工作时间都浪费在玩桌游上。正常情况下晚上就应该是我们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玩桌游心理负担会小一些。”

任哲曦倾向于把需要社交的工作放在白天,把夜晚的时间留给自己。“我特别需要私人空间,也很重视独立思考的时间。”所以她不会选择大家挤在一起的自习室,而是选择能够一个人拥有一整张桌子的咖啡厅学习,把周围人聊天的声音当白噪声,这是一个不会拘束的环境。

夜晚她也常常一个人去看电影,享受一个人沉浸在电影中的感觉,“我之前试过在白天看电影,很难沉浸进去,到处都很热闹,看电影仿佛只是例行公事,我会想着后面要去吃饭了,要去上课了;但是在晚上,时间仿佛延长了,看完电影,我后面还有很多的时间,我可以留给自己发散。”她看完电影后还会久久地沉浸在电影中,会趁着表达欲很强的时候立刻写下当时的感想,此时,心情也舒畅了。几周前,她在夜晚一个人享受完电影《好东西》后,在回学校的路上看到一束光打在街边一棵树上,“真的很好看,世界变得豁然开朗了”。

“夜晚能让我感到自由的时间有很多。”李佳媛如此定义她的夜晚时间。在晚上,她常常会到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环境,比如一家24小时营业的奶茶店,拿上一本小说或者准备一部电影,边喝奶茶边享受夜晚的时间。“只有此时一切才受我支配,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对于复习考研的孔钦昊来说,晚上是高效时段,也是更有紧迫感的时间段。“因为起得晚,早上就没多少时间;吃完午饭就会到一个有点困的状态。但是到了晚上,这些问题都没有了。从晚上7点到凌晨两点,我会有7个小时的高效时间。”晚上意味着一天的结束,也意味着越来越临近考研的日期,所以,她会尽可能地在睡前把学习计划完成。

“我晚上就想喝点甜的开心一下。”薄欣然如此解释晚上买奶茶等甜品的原因,累了一天之后,夜间消费成了她的精神抚慰,“相当于哄自己,接着把学习或者工作推进下去”。

对她来说,夜晚进食是快乐的助推剂,而奶茶成了她最理想的选择:一杯奶茶刺激到了多重味蕾,本身有牛奶和茶的味道;如果加上芝士还能有咸味;配上珍珠这类小料能让嘴拥有即食的体验感。“交织的反馈感,调动了多种感官,然后胃也得到了满足,喝完感觉真的饱了。”

夜晚,难以割舍的充电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王亚鹏指出,消费行为所带来的愉悦感实际上反映了消费社会的特征。“正如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所言,在消费社会中,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承载着符号意义,消费行为本身成了一种文化仪式。人们往往通过消费来满足某种心理需求。例如,广告塑造了这样的观念:只有在情人节买花才能表达爱意,或者只有通过消费才能愉悦身心。这种观念的传播实际上是消费社会常见的建构手段。”

“如果偶尔玩到太晚,我只是会对身体愧疚,不会对这种行为愧疚,因为我乐在其中。”杭舜尧说,“只有晚上大部分人才有时间,有了桌游,大家能聚在一块,热热闹闹的。”

夜晚进食能让学习中的孔钦昊思路更加清晰,在学到中途时,外卖送到了以后,她就会把题目放到一边,漫无目的、不用顾及时间地边看视频边吃东西,忘掉所有有关学习的事情。“数学题做久了会让我觉得头疼,吃完这些东西再学习感觉脑袋更清晰,会有新的思路。”

晚上出门吃饭不仅可以增加赵世杰和朋友之间的联系,这种夜晚适当的放松还能激活创造力。“我吃夜宵或喝奶茶不是单纯为了吃,而是为了庆祝或者放松。”如果为了身体健康,强制让赵世杰删除晚上这段时间,即使身体获得了足够的睡眠,他也会觉得非常劳累。

如果白天加码工作学习太多,没有较多晚上属于自己看电影或独自思考的时间,任哲曦甚至会下意识地报复性看剧、看小说,睡得更晚。而黄靖婷在晚上喝奶茶或者吃烧烤时,没有经过太多思考就已经点上单了。“我觉得这么做会让我心情好一点,我就去做了。”

实际上,年轻人晚上9点后进食或者放松到凌晨再睡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李冉指出,由于人体本身的节律、激素分泌受到昼夜的影响,夜间进食或者晚睡都是违背正常生物钟的行为;一般建议晚上9点以后不进食,晚上11点以前睡觉。“夜间进食的伤害之一是肥胖,到了晚上,身体的消化、代谢水平都会降低,食物更容易转化成脂肪,严重的话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偶尔一次不见得伤害特别大,但一般而言不建议这样的行为,还是倡导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些年轻人认识到这一点,也在下意识地采取行动。杭舜尧在有意识地降低玩到晚上12点以后的频率,从之前的一周2-3次降为一周1次;薄欣然近期在看一些控制糖分摄入的书,除了每天必要的碳水,不过多摄入糖分;李佳媛会在一次夜晚喝奶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尽量保持健康的作息。

“拥有晚上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像是跑得特别累的时候,突然给你一块巧克力,这是一种充电的方式,但确实也不必天天如此。”任哲曦说。

实习生 冯乐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戴月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首都机场从10月26日起正式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

 海外网北京10月23日电(严冰 贺亚炜)2025年10月26日零时起,首都机场正式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新航季将持续至2026年3月28日结束,共计154天。新航季,首都机场通航航点略有调整,国航部分国内航班所在航站楼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扎实做好秋粮收购和产销衔接各项工作

记者10月2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目前秋粮旺季收购正有序展开。近一段时间,相关地方粮食和储备部门、有关企业积极应对阴雨天气影响,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推进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围绕下一步...

拉满“情绪价值” 赋能县域经济——从陕西岚皋“村BA”出圈看发展新路径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承载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多重定位,一连串“绿色招牌”背后,也面临诸多难题。  如何破解生态和发展“两难”矛盾?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

权威解读|从前三季度成绩单看中国经济发力点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10月1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拍摄的外贸...

这五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回顾这五年,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和发...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黄玥  2026年—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从新中...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赖丽华:甘做灯芯不灭的坚守者

赖丽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涌溪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赖丽华3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匠心教学,倾心为师,默默守护在乡村学子的追梦之路。她以爱育人,真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及时回应学生们的成长需求,是学生们的...

中国经济秋季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 消费“主引擎”作用凸显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消费依旧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各类新型消费较快发展,市场活力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来看亮点梳理。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

多国合作、寻找月球水,嫦娥探月还担负哪些使命?

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嫦娥七号任务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将首次奔赴月球南极,开展月表环境勘察与水冰探测等关键科研任务。若成功证实月球上存在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月球上发现水的国家!  当前,嫦娥七号任务进展顺利,探测...

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直博会见证中国直升机产业新图景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通过馆内静展、室外静展、飞行表演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示了中国各型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呈现中国直升机全产业链的发展成效...

2024
12/10
14:43
浏览量: 45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