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劳动教育须务本求真

劳动教育须务本求真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时间:2024-10-17 11:37:06 | 点击:377

当前各级学校大张旗鼓、郑重其事地推动劳动教育,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劳动教育缺乏沉淀性,更要始终不忘推动劳动教育的初衷,始终强调育人功效。

  有位知名教授表示,有些大学生、研究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不堪,被褥从来不叠,桌面从来不收拾,有的宿舍乱得进不去人。这实际反映了劳动素养的严重亏空,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不少家长给孩子设定的唯一生活主题是考学,别的事不用管。家长的逻辑很简单,别的事以后再说。假如孩子在成长期把这些事都略过了,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生活教育、劳动教育,成人后他们会觉得做饭、洗碗、洗衣、整理屋子这些事儿跟自己没有关系。比如,有的大学生回家,提了巨大的行李包,家长打开一看,结果全是脏衣服。

  劳动是什么?劳动教育是什么?

  恩格斯有一句话:“劳动创造了人。”马克思又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人是通过劳动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建立起来的独立又链接群体的生命体,没有劳动就完不成生命的塑造,也无法连接社会。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底层逻辑。人类的独特劳作方式造就了直立行走的能力,手指的灵动促成了独特的大脑发育,从而唤醒了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意识,从而促进了思想的发明。这证明是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也是一个人生命正常化的重要标志,是人展开生命、正常生活的必由手段。如果一个人不会劳动、拒绝劳动,那他的生命可能不正常,生活可能一团糟。

  人类的劳动具有独特性。人类在山林时代,所需的一切是自然界给的,吃喝拉撒睡都由自然界提供条件。人类离开山林,开始构建日益丰富的社会文明,要自己挣钱买衣服买吃的,还得挣钱买房子结婚。这一切必须有鲜明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性的劳动作为支撑。劳动也因此创造了人重要的本质特征:只有人,才有创造性劳动。人类历史,尤其是近几千年飞速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生命升级、生命向高级演化的过程,其本质是人类所从事的劳动在不断创新、向高级推进。

  基于对劳动这样的理解,劳动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唤醒及培育生命的主人翁意识,并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作为一个生命体,人须主导自己的生命意愿,为自己负责,这个主体就是主人翁。主人翁是否被唤醒取决于他是不是能够自主劳动,即自主选择劳动,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劳动,有能力享受劳动,并在劳动中变化、成长,而不是“包身工”式的劳役。这种自主劳动是一个人生命觉醒的标志。

  人类文明的方向就是要把人从劳役当中解放出来。我们今天所说的劳动不是那种机械的、低端的、反生命的被动劳作,而是让生命得到提升的劳动,是有趣的、富有创造性的、能够唤醒自我的劳动,是自主的、主动的、主体活跃的劳动。我们在推进劳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这种本质和方向。

  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价值不可替代,在健康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寄生”在家长羽翼保护下的状态,其实是人的主人翁精神被压抑、尚未觉醒的状态。通过劳动塑造健康、独立的人格,建立责任心;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的社会化,从中找到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与定位,培养合作精神,从劳动中赢得尊重——生活是我的!世界有我的一份!我是主人,不是寄人篱下!从而表达自己的生命价值、创造能力,并以此来体现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这是劳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

  开展劳动教育要防止浮化。如果轰轰烈烈一通,结果却没有多少人格养成沉淀和人际建设,这与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初衷不符。如果大规模的劳动仅仅是被安排的,孩子并没有兴趣真正参与,而是应付了事,也会适得其反。劳动教育切忌无趣,指导人员的专业性至少应该体现在让劳动变得有趣上。人类文明已经积累数千年了,我们如果还陷于最原始的劳动概念和劳动教育概念之中,岂不是与强迫性的劳役苦力区别并不大,又怎会形成现代劳动教育呢?

  劳动教育要包容,须有多元评价,同时要精心设计评价标准,以促进孩子的全面进步为导向。比如,劳动内容是拔草用来喂猪,就要把拔的是不是猪喜欢的草作为重要评价标准。成功的劳动教育应该帮助孩子沉淀下满满的自信、找到自己被需要的感觉,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对劳动事项的规划能力等积极的人格要素,防止出现对劳动无动于衷或滋生虚荣心等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李华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拉满“情绪价值” 赋能县域经济——从陕西岚皋“村BA”出圈看发展新路径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承载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多重定位,一连串“绿色招牌”背后,也面临诸多难题。  如何破解生态和发展“两难”矛盾?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

权威解读|从前三季度成绩单看中国经济发力点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10月1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拍摄的外贸...

这五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回顾这五年,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和发...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黄玥  2026年—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从新中...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赖丽华:甘做灯芯不灭的坚守者

赖丽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涌溪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赖丽华3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匠心教学,倾心为师,默默守护在乡村学子的追梦之路。她以爱育人,真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及时回应学生们的成长需求,是学生们的...

中国经济秋季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 消费“主引擎”作用凸显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消费依旧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各类新型消费较快发展,市场活力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来看亮点梳理。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

多国合作、寻找月球水,嫦娥探月还担负哪些使命?

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嫦娥七号任务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将首次奔赴月球南极,开展月表环境勘察与水冰探测等关键科研任务。若成功证实月球上存在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月球上发现水的国家!  当前,嫦娥七号任务进展顺利,探测...

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直博会见证中国直升机产业新图景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通过馆内静展、室外静展、飞行表演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示了中国各型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呈现中国直升机全产业链的发展成效...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 演出精彩亮点多→

  10月16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广东佛山开幕。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中国艺术团共500余位艺术家联袂登台,共赴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  艺术节在开场舞蹈《风起岭南》...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0月16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10月16日20时至17日20时,四川东北部、重庆西部和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以及云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

2024
10/17
11:37
浏览量: 37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