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二十年积累成就中国网球破圈

二十年积累成就中国网球破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4-10-15 17:39:49 | 点击:454

10月13日,湖北武汉,2024武汉公开赛女单颁奖仪式后,寻求郑钦文签名的球迷们。视觉中国供图

10月13日晚,2024武汉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国选手郑钦文与老对手萨巴伦卡苦战3盘。虽最终未能战胜对手,但郑钦文的斗志和拼搏仍获得全场1.5万名观众的热烈掌声。她在赛后深情地说道,“武汉是梦想开始的地方”。的确,少年时代的郑钦文从武汉开启了网球之路、确立了人生方向。如今,她已经实现了足够辉煌的网球梦想,包括今年夏天在巴黎成为中国第一位网球奥运单打冠军。但郑钦文的网球梦想远不止于此,无数的中国球迷相信,郑钦文成为大满贯冠军将只是时间问题。

郑钦文作为当今中国体坛最炙手可热的明星运动员之一,带动着网球在中国又一次成功破圈,成为全民关注的一个热门体育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相比起20年前李婷/孙甜甜夺得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金牌给国人带来的惊喜,还是2011至2014年期间李娜两夺大满贯女单冠军在国内造成的轰动,这一次,中国网球的火爆真正具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可能。

中国运动员爱国、拼搏、自信、阳光的形象备受关注

9月8日,今年的最后一项网球大满贯赛事——2024年美国网球公开赛落幕之后,国际网坛正式进入了中国赛季。受中国选手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夺得网球女单冠军、张之臻/王欣瑜夺得网球混双亚军的影响,网球在中国的热度陡增。今年的中国赛季也受到了国人前所未有的关注。网球中国赛季的三大最高级别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武汉网球公开赛和上海网球大师赛,均迎来观众爆棚的景象。

根据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披露的数据,今年中网的票房总收入超8000万元,正赛开始前,中网的门票销售已超过去年整个赛季的总额,仅开赛前两天,门票销售收入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全赛期观赛人流量预计约30万人,10月2日的男单决赛加郑钦文登场,让当天中网的观赛人流量达到2.9万人,钻石球场涌入超过1.3万人,上座率为100%。

上海网球大师赛全程吸引超过22万人次至现场观赛,上座人数创赛事历史纪录。

武汉网球公开赛作为在郑钦文家乡举办的比赛,也是一票难求,中央球场的上座率几乎场场100%。

在几大网球赛事票房火爆的同时,中国球员在中国赛季也是屡创佳绩。

9月24日结束的ATP250赛事成都公开赛上,中国19岁小将商竣程首次夺得ATP巡回赛冠军。同期举行的ATP250赛事杭州公开赛上,两名中国选手张之臻、布云朝克特在男单半决赛相遇,这也是世界男子职业网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两名中国选手会师巡回赛男单半决赛。

之后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布云朝克特闯入男单四强,创造了中国男子网球选手在中网的最佳战绩。郑钦文闯入女单四强,这是她在中网的最佳战绩。

等到武网举行时,郑钦文、王欣瑜会师女单半决赛,这是中国网球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郑钦文在女单决赛上虽未战胜老对手萨巴伦卡,但首次拿到了对阵萨巴伦卡的一个盘分,也让人看到了郑钦文翻越萨巴伦卡这座“高山”的可能。

今年以来,郑钦文在澳网夺得女单亚军,在巴黎奥运会夺得女单冠军;张之臻/王欣瑜夺得巴黎奥运会网球混双银牌;张之臻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大满贯赛事的男单种子选手……再加上中国选手在“中国赛季”的优异表现,使得网球成为中国体坛最具亮度的项目之一。

但中国网球受到广大国人的关注,实现了破圈的影响力,运动员的优异成绩只是其一。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以郑钦文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员爱国、拼搏、自信、阳光的形象是他们受到国人关注和喜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巴黎奥运会上,让人感动的不只是郑钦文在赛场上的拼搏,还有她的这些真情流露:“球迷举着的国旗真的很漂亮”“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里打过最艰难的一场比赛。到后面我已经没劲了,完全就是靠精神在撑着,我想为中国(队)拿下更多比赛”“虽然我不知道决赛会发生什么,但我可以保证的是,我一定会拼到最后一口气”“即使现在让我为我的国家再打3个小时,我仍然愿意再来一次”……

郑钦文身上这种满满的爱国之情和责任感、使命感,是她为当代中国青年做的最好代言。

职业网球运动员作为个人运动项目,运动员通常更看重的是奖金、积分等个人回报。但在中国运动员身上,他们的爱国情怀、为国争光的精神却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白喜林表示,这与中国运动员的成长环境、受到的熏陶教育都有关系。白喜林记得郑钦文曾跟他说过这样一句话。那是在去年杭州亚运会开始之前,白喜林跟即将参加亚运会的中国网球运动员们讲话,讲完之后,郑钦文跟白喜林说:“我觉得您说的‘体育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这句话说得很好,我会记住这句话。”

白喜林相信,郑钦文的这个表态意味着,她已经深刻理解了一名中国运动员站在赛场上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一个国家。所以,当郑钦文在杭州亚运会夺得女单冠军时,她感受到了什么是国家的荣誉。再到巴黎奥运会上,她之所以有那么强大的精神力量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拿到冠军,也正是因为心中有祖国。

白喜林说,中国国力的提升是中国网球能够有今天这样一个发展局面的首要原因。国力的提升,给了中国运动员更好的保障,也给了他们更强的自信和国家自豪感、责任感。也是因为中国国力的提升,才让更多的中国家庭有能力支持孩子打网球,让更多的青少年走上网球这条路。

中国网球人才井喷背后的体教融合探索

“确实能看到中国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打网球,但是怎样才能让他们留在网球运动中,始终能够因参与网球运动而受益、成长,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国内知名网球推广人汪俊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虽然选拔出了顶尖的运动员,但是也让大量的青少年运动员成为陪跑者,最终往往只能选择离开这个运动项目。汪俊在2004年创办了Tennis123分级赛,去年已经做到了一年在国内举办4000多站比赛,其中青少年比赛超过2000站,成为中国网球发展的重要基石。这个比赛的宗旨是让每一个网球爱好者、网球青少年选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对手和赛事,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坚持参与网球。有的人可以从这里走向更高的竞技舞台,如商竣程、郑赛赛等中国优秀的职业网球选手,但更多人可以在这里得到热爱自己所爱和坚持梦想的教育,这个对于青少年尤其重要。

汪俊表示,支持孩子参与网球的中国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对孩子的教育有更高要求、对孩子的成长有更高追求。如果一项运动带给孩子的只是通往成为顶尖运动员的狭窄道路,这很难持续吸引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参与进来。只有每一个从事这项运动的孩子,都能在运动中有收获和成长,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成为这项运动的长期参与者、爱好者,让这项运动获得更大的基本盘。

中国网球在涌现郑钦文、王欣瑜、张之臻、商竣程等优秀运动员的同时,应该看到正发生在网球基层培训领域的变化。“郑洁杯”青少年网球巡回赛总监王楠竹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过去20年,中国网球的青少年人才培养逐渐从以专业队为主向以家庭培养为主转变。

回顾中国网球在过去20年的飞速发展,实际上每一次大赛的突破性成绩都是对中国网球运动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推动。王楠竹表示,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获得的网球女双金牌,到之后郑洁/晏紫首次夺得大满贯女双冠军,再到李娜的大满贯女单冠军,再到今年郑钦文的巴黎奥运会女单夺冠。每一次中国网球的成绩突破,都让更多的中国人注意到网球,也带动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网球领域。

20年的时间,网球在中国从一个群众普及度较低、竞技水平也不高的欠发展项目成长为热门项目和极具潜力的项目。

国际网联(ITF)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有8718万人,中国以1992万人成为全球网球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总网球人口的22.9%。同时,中国网球场的数量也为全球第二,达49767片。

不过,网球在中国目前的消费门槛还较高。一个网球家庭一年给孩子的花费动辄就要数十万元。

中国网球协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白喜林介绍,中国网球协会正在推动“小网球”工程,通过降低网球的参与门槛、消费门槛,让更多的孩子可以便利地参与网球运动。

人们常说,隔网对抗的小球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都是中国人擅长的项目。中国也是乒乓球、羽毛球的普及度和竞技水平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强国。那么网球同样属于隔网对抗的小球项目,完全有理由成为中国又一个具有优势的小球项目。

而且,网球还有着个别优势项目所不具备的国际主流体育项目的地位,中国网球运动员的成绩、形象都可以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名片。这让白喜林相信,网球虽为小球,但是为中国体育做的贡献不能小。

本报北京10月14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拉满“情绪价值” 赋能县域经济——从陕西岚皋“村BA”出圈看发展新路径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承载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多重定位,一连串“绿色招牌”背后,也面临诸多难题。  如何破解生态和发展“两难”矛盾?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

权威解读|从前三季度成绩单看中国经济发力点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10月1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拍摄的外贸...

这五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回顾这五年,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和发...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黄玥  2026年—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从新中...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赖丽华:甘做灯芯不灭的坚守者

赖丽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涌溪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赖丽华3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匠心教学,倾心为师,默默守护在乡村学子的追梦之路。她以爱育人,真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及时回应学生们的成长需求,是学生们的...

中国经济秋季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 消费“主引擎”作用凸显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消费依旧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各类新型消费较快发展,市场活力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来看亮点梳理。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

多国合作、寻找月球水,嫦娥探月还担负哪些使命?

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嫦娥七号任务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将首次奔赴月球南极,开展月表环境勘察与水冰探测等关键科研任务。若成功证实月球上存在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月球上发现水的国家!  当前,嫦娥七号任务进展顺利,探测...

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直博会见证中国直升机产业新图景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通过馆内静展、室外静展、飞行表演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示了中国各型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呈现中国直升机全产业链的发展成效...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 演出精彩亮点多→

  10月16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广东佛山开幕。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中国艺术团共500余位艺术家联袂登台,共赴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  艺术节在开场舞蹈《风起岭南》...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0月16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10月16日20时至17日20时,四川东北部、重庆西部和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以及云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

2024
10/15
17:39
浏览量: 45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