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借长风翱翔 为时代起舞

借长风翱翔 为时代起舞

来源:福建日报 | 时间:2024-08-24 12:40:36 | 点击:3190

《白鹭·三章》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太精彩了,再来一个!”8月21日和22日,《白鹭·三章》在北京二七剧场连演两晚。当大幕缓缓落下,演员们眼角湿润。偌大的剧场里,许多人还意犹未尽。

今年两度晋京演出,对“小白鹭”来说,既是肯定,更是激励。而由“小白鹭”演员和厦门艺术学校2020级舞蹈班学生共67人同台演出,既显示此次演出阵容的强大,更见“小白鹭”“传帮带”精神的一脉相承。

再现经典

致敬时代展示中国形象

白鹭“飞”入京,舞动中国梦。

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厦门艺术学校联袂打造的舞蹈诗《白鹭·三章》,以诗的意象和舞蹈的方式表达厦门“小白鹭”成长历程中凝练出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品格,展现“小白鹭”深厚的艺术创作积淀、强大的人才阵容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整台舞蹈诗由“白鹭伫立”“白鹭振翅”“白鹭翱翔”“白鹭奋飞”四个象征意象贯穿始终,以“诗风·时代”“诗韵·海峡”“诗境·未来”为篇章“内核”,分别用红绸、渔灯、彩带作为三个篇章的意象,呈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崭新形象。

去年12月,《白鹭·三章》在厦首演,广获好评。今年,作品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打磨。

与第一版相比,新版《白鹭·三章》重新梳理和编排了三个篇章,并把“白鹭伫立”作为整场演出的序。“直截了当点题——厦门‘小白鹭’伫立在祖国的东南海边。”总导演何颖说。

去年首演之后,一位专家提到“民族民间舞是永恒的”,让何颖的心“一下子被震到了”。

“民族民间舞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具有现实意义。”何颖说,“小白鹭”的“根”是传统民族民间舞,更要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重新编排《白鹭·三章》,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小白鹭”的“根”传承下来,最终,“我们用‘新中式’的串联手法进行组合铺排,让观众感受‘小白鹭’对民族民间舞的态度”。

整部舞蹈诗汇集“小白鹭”建团以来在传承和创新民族民间舞蹈方面的20多个经典舞蹈作品,包含了多种民族传统舞蹈风格,是一场极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舞蹈盛宴。

《白鹭·三章》艺术总监黄新说,他们希望呈现的是有情感、有情怀的舞蹈作品,能带着观众共情“小白鹭”建团以来的舞蹈记忆。导演之一卓然则表示,将众多经典作品融入《白鹭·三章》是一种传承,体现舞团追求至美艺术的风格品质,以及守正创新的责任担当。

舞台上,“诗风·时代”篇章集中展示东北秧歌、横山老腰鼓等民族民间舞,浓缩中国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团结;“诗韵·海峡”篇章重点呈现闽南风情及福建的海洋文化,表现两岸同根同源一家亲的真情;“诗境·未来”篇章则是“小白鹭”走向世界的生动写照,融入了“一带一路”元素,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舞蹈艺术。

简言之,新版作品更突出时代性、包容性、国际性,表现“小白鹭”为新时代而舞、沿强国之路而翔的景象,集中展示多种民族优秀传统舞蹈,弘扬中华美学的独特魅力。

起用新生代

“靠自己的骨头长肉”

诞生于厦门的“小白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扎根闽南,时刻以艺术的身姿传递乡愁、乡音和乡情。

在“诗韵·海峡”篇章,一盏明灯成为贯穿始终的道具,哪怕光很微小,仍能温暖人心、聚集力量。31年来,“小白鹭”也一直向着心中的那盏明灯不断前行、振翅高飞。群舞《希望之光》、闽南舞蹈集锦《厝里人家》,有着浓郁闽南风味的舞蹈,带给人们心底最深的触动。

专程赶来的观众戴小河说,“小白鹭”是厦门乃至福建的文化艺术符号、“金字招牌”,在首都看到家乡艺术团体的高水平演出,他的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此次新版《白鹭·三章》由何颖等几个年轻人担任导演,他们都是“小白鹭”培养起来的新生代中坚力量。

“这种大场合的演出,大胆起用新生代,起初的确有人担心会不会砸了‘小白鹭’多年来经营起来的‘招牌’。”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林乃桢告诉记者,无论是院团的成长,还是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要求,都要给年轻人机会,才能培养更多本土人才,最终“靠自己的骨头长肉”。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厦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给予更多的人员、资金保障,厦门“小白鹭”得以吸收多名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优秀人才,壮大演员队伍,并聘请国内顶级艺术家加盟指导,提升艺术品质,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多近距离接触业界大咖的学习机会。

“我们始终初心不改。一代代‘小白鹭’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为时代而舞。”林乃桢说,“小白鹭”将坚守深入人民的创作之根,传承传统文化之魂,打磨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舞蹈作品,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中国故事、厦门故事。

(责编:王连香、杨迪)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拉满“情绪价值” 赋能县域经济——从陕西岚皋“村BA”出圈看发展新路径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承载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多重定位,一连串“绿色招牌”背后,也面临诸多难题。  如何破解生态和发展“两难”矛盾?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

权威解读|从前三季度成绩单看中国经济发力点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10月1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拍摄的外贸...

这五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回顾这五年,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和发...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黄玥  2026年—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从新中...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赖丽华:甘做灯芯不灭的坚守者

赖丽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涌溪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赖丽华3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匠心教学,倾心为师,默默守护在乡村学子的追梦之路。她以爱育人,真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及时回应学生们的成长需求,是学生们的...

中国经济秋季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 消费“主引擎”作用凸显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消费依旧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各类新型消费较快发展,市场活力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来看亮点梳理。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

多国合作、寻找月球水,嫦娥探月还担负哪些使命?

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嫦娥七号任务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将首次奔赴月球南极,开展月表环境勘察与水冰探测等关键科研任务。若成功证实月球上存在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月球上发现水的国家!  当前,嫦娥七号任务进展顺利,探测...

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直博会见证中国直升机产业新图景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通过馆内静展、室外静展、飞行表演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示了中国各型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呈现中国直升机全产业链的发展成效...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 演出精彩亮点多→

  10月16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广东佛山开幕。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中国艺术团共500余位艺术家联袂登台,共赴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  艺术节在开场舞蹈《风起岭南》...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0月16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10月16日20时至17日20时,四川东北部、重庆西部和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以及云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

2024
08/24
12:40
浏览量: 319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