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以医者仁心守护健康中国——写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以医者仁心守护健康中国——写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8-19 10:56:58 | 点击:4509

他们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2024年8月19日,全国超1400万名卫生健康工作者再次迎来自己专属的节日——中国医师节。

“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和“大医精诚”医德医风,筑牢14亿多人的健康基石。

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实际行动谱写大爱之歌

2024年7月28日,因山洪引发山体滑坡,湖南衡阳南岳区岳林村多人被埋,受伤人员中有脑出血、失血性休克等复杂病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波和同事们24小时“应战”。

2024年7月30日,在湖南省湘潭县河口中学安置点,医务人员为受洪水影响而转移安置的群众检查身体。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参与这次救援之前,余波刚刚结束湖南岳阳华容团洲垸洪灾后医疗保障任务。

“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余波难忘习近平总书记对首个“中国医师节”作出的重要指示,他许下志愿:“只要是患者需要,再危险也要一往无前。”

牢记使命,方能不负重托。

“医生就像救火队员,必须争分夺秒护生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终身教授翁心华,常年与细菌病毒打交道,被称为与病毒过招的“福尔摩斯”。

从多年坚守一线参与传染病救治,到悉心培育医院感染科后继人才……翁心华对后辈言传身教:传染病防治事业艰苦、有风险,但只要倾力投入就会有收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终身教授翁心华在工作(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曲大爱之歌。

“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1968年,北京姑娘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儿科专业毕业,只身来到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从医,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儿童计划免疫,大幅降低当地婴儿死亡率。

病人听说是“北京来的大夫”,排队找上门。路生梅白天坐诊、出诊,夜晚在油灯下看书、记笔记,学会了妇产科、皮肤科技术,又自学针灸,成为“十八般武艺皆通”的全科医生。

2022年11月16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路生梅(右)在家中为患儿义诊。 新华社发(邹竞一 摄)

从芳华到白发,从曾经的“小路医生”到操着一口陕北普通话的“路奶奶”,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她始终初心不改。

为人民健康服务,他们是救死扶伤的英雄,也是一个个平凡的人。“白衣战士”的坚守奉献,换来亿万人民的健康平安,值得全社会尊重和爱护。

自2018年起,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广大医务人员从此有了自己的节日。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医务人员优秀业绩的充分肯定。

对于医务工作者群体,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爱有加——

“要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保护、关心、爱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

聚焦医务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等内容,我国通过建立相关制度,让人民生命健康守护者的权益有了保障,也让他们有了更多暖心支撑。

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我国医师队伍发展建设成果显著。2023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124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8万人,注册护士563万人。

以大爱和责任,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修医德、行仁术,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健康服务,用心守护14亿多人民健康福祉。

薪火相传,书写大医精诚的时代篇章

“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始终激励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努力促进医学进步,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50年完成1.5万多例胸外科手术,为寻找针刺麻醉最佳穴位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已故“七一勋章”获得者、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辛育龄,为人民健康奉献了一生。

1980年1月16日,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辛育龄(中)在内蒙古结核病院与胸外科医师讨论病例(翻拍照片)。 新华社发

“做白求恩式的好大夫”——辛育龄的身体力行,在胸外科副主任马千里心头刻下恒久印记。到基层,到一线,到群众需要的地方……近三年来,由马千里担任首任队长的“辛育龄小分队”活跃在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为群众开展义诊咨询、健康科普,累计服务患者3000余人。

“医院组建‘辛育龄小分队’,就是要像辛老那样,将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身边,将医学发展的成果带给基层共享。”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说,“辛育龄小分队”将进一步对接社区需求,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居民。

“广大医务工作者要精心钻研业务,加强医德修养,为人民群众解除病患多作贡献。”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中国医者践行使命,书写大医精诚的时代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的名字出现在“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中。

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在上海瑞金医院为病人看病(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这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致力于解决患者的疑难杂症。

他放弃申请药物专利,无私公开治疗方案,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奋战在医学教育一线,培养大批优秀医学人才,只为让更多年轻人成长起来,接续实现医学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

为了更好地把健康这个“1”夯得更实,医务工作者一代代接力前行、不懈攀登。

县域内就诊率90%,让优质医疗资源更“亲民”;托育服务位数约480万个,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2.8亿人次,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覆盖8.4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提升预警能力……

2024年6月1日,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护士为新生儿喂奶。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2023年,我国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均预期寿命10年来提升近4岁……

瞄准广大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的提升,医务工作者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精心钻研业务,为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不断作出贡献。

改革奋进,彰显守护人民健康的新担当

今年夏天,由于血糖值较高且感觉有点视物模糊,患糖尿病多年的福建三明市民朱先生来到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这次除了医师开具药物处方外,内分泌科的疾病管理师还出具了一份“健康报告”,对朱先生的身体状态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详细评估,其中包含调节日常饮食、运动、心理、睡眠等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处方。

“这些年的改革让我们有真切感受,不仅药价降了、医保报销多了,而且医疗服务更多元、健康更有保障了。”朱先生说。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事关千家万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健康体系,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依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慢阻肺专病特色科室,增强早期筛查、诊断治疗能力,辖区内400余名慢阻肺病患者签约了家庭医生,实施“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全方位照护。

“基层医务人员不是‘只会开药’,在常见病、慢性病预防诊治方面大有可为,我们要精细化做好居民健康服务,持续增强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连元元说。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在为病人看病(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医改作出新部署。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说,深化医改要为到2035年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县级层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群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在全国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打造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从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到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发挥医改主力军作用。

2023年3月2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CT检查。 新华社记者 曹力 摄

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广大医务人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殷殷嘱托,崇尚医德、提升医术,必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为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文字记者:董瑞丰、李恒、田晓航

海报设计:李梦帆

统筹:杨洋、吴蓉、郑雅宁、李逾男、王宇轩

责任编辑:伦晓璇】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拉满“情绪价值” 赋能县域经济——从陕西岚皋“村BA”出圈看发展新路径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承载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多重定位,一连串“绿色招牌”背后,也面临诸多难题。  如何破解生态和发展“两难”矛盾?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

权威解读|从前三季度成绩单看中国经济发力点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10月1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拍摄的外贸...

这五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回顾这五年,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和发...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题: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黄玥  2026年—2030年,“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从新中...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赖丽华:甘做灯芯不灭的坚守者

赖丽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涌溪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赖丽华3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匠心教学,倾心为师,默默守护在乡村学子的追梦之路。她以爱育人,真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及时回应学生们的成长需求,是学生们的...

中国经济秋季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 消费“主引擎”作用凸显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消费依旧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各类新型消费较快发展,市场活力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来看亮点梳理。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

多国合作、寻找月球水,嫦娥探月还担负哪些使命?

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嫦娥七号任务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将首次奔赴月球南极,开展月表环境勘察与水冰探测等关键科研任务。若成功证实月球上存在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在月球上发现水的国家!  当前,嫦娥七号任务进展顺利,探测...

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直博会见证中国直升机产业新图景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通过馆内静展、室外静展、飞行表演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示了中国各型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呈现中国直升机全产业链的发展成效...

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 演出精彩亮点多→

  10月16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广东佛山开幕。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与中国艺术团共500余位艺术家联袂登台,共赴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  艺术节在开场舞蹈《风起岭南》...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0月16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10月16日20时至17日20时,四川东北部、重庆西部和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以及云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

2024
08/19
10:56
浏览量: 450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扁担电工"担起乡亲情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