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新闻杂志 > 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在京开幕

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在京开幕

来源:中视联网 | 时间:2024-11-12 10:07:47 | 点击:10452

1.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式在京举行.jpg

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式会场

2024年11月10日,纪念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三十六周年暨第三十六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式在京隆重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席陈至立为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发来贺信。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马文普,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王治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孙学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书记处书记宋南平,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会长于培顺,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王延祜,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周惠,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闫英华,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秘书长陈一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办公室教育项目专员于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徐延豪主持。

2.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宣布“第三十六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jpg

齐续春副主席宣布“第三十六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

3.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织委员会主任徐延豪宣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织委员会主席陈至立致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贺信.jpg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任徐延豪宣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委会主席陈至立致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贺信

徐延豪主任宣读陈至立主席致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贺信。陈至立指出,中国各界人士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倡议,共同举办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影响力。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系列活动全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热爱,对科技发展、科技强国的执着追求,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坚定信念,以及科学家们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不懈努力。

4副本.jpg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致开幕词

陈存根主任致开幕词,他指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面临重重困难,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挑战。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着眼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文明交流进步,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发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了中国力量。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承载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不可推卸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

他希望,中国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与和平事业的热爱者,能够踊跃投身于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活动中,以实际行动推动科学的繁荣发展,促进世界的和谐安宁,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目标,贡献出更加卓越的力量。

5.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织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马文普作主题讲话.jpg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马文普作主题讲话

马文普主任作题为《推进科技创新 共促和平发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主题讲话。王延祜常务副主任代表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主办、协办单位致辞。周惠常务副主任代表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宣读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最佳活动组织单位”“优秀活动组织单位”“和平使者”荣誉名单。对在本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中,为推进科学创新、共促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作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与个人表示感谢。

6.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织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王延祜代表主办、协办单位致辞.jpg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王延祜代表主办、协办单位致辞

7.联合国附属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金天致辞.jpg

联合国附属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金天致辞

8.“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科学精神——助力老区民族地区科技与人才振兴公益行”启动仪式.jpg

“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科学精神——助力老区民族地区科技与人才振兴公益行”启动仪式

9.jpg

北京中联国兴书画院向大会赠送书画作品《和平万岁 友善永驻》《和谐世界》

10.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织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周惠宣读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荣誉名单.jpg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周惠宣读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荣誉名单

11.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向荣获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最佳活动组织单位”的代表颁发荣誉牌.jpg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向荣获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最佳活动组织单位”的代表颁发荣誉牌

12.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织委员会主任陈存根向荣获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优秀活动组织单位”的代表颁发荣誉牌.jpg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任陈存根向荣获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优秀活动组织单位”的代表颁发荣誉牌

13.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织委员会主任马文普向荣获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优秀活动组织单位”的代表颁发荣誉牌.jpg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任马文普向荣获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优秀活动组织单位”的代表颁发荣誉牌

14.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任王治国向荣获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称号的代表颁发荣誉牌.jpg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任王治国向荣获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称号的代表颁发荣誉牌

15.开幕式会场.jpg

开幕式会场

16.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之夜”联谊晚会在京举行.jpg

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之夜”联谊晚会

  11月10日晚,第三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之夜”联谊晚会在京举办。有关部委、人民团体、民主党派、新闻单位等领导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约200人出席了联谊晚会。来自首都的书画家代表和文艺工作者,奉献了精彩的文艺节目。首都画家代表向大会捐献书画作品,艺术家们以书画艺术的形式,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

第三十六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文联、全国台联、全国侨联、中国残联、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23个单位共同主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郝明金,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担任本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席。

本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以“推进科技创新 共促和平发展”为主题。各主办、协办单位将围绕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43项专题活动,覆盖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预计将有百万人次参与。主要活动有:2024 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和平颂——纪念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三十六周年成果文献展,2024全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大会,第三届全国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大会,2024 年台胞社团论坛座谈会及国庆参访活动,未来魔方 - 儿童人工智能启蒙工程,“致敬中国力量”年度盛典,“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大国重器特辑,2024 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文化小大使”交流活动,第十四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2024 联合国糖尿病日“蓝光行动”主题活动,第 21 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2024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老有所为启新程 积极作为普华章”科普系列活动,“赓续红色血脉 凝聚奋进力量”红色主题研学活动,“因为热爱、奔赴山海”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路演,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科普社会责任系列活动,国韵传承非遗民族音乐会,丹青绘盛世 翰墨颂和平——纪念联合国国际和平日活动,世界科学日“中国的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科普讲座,2024 年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医疗卫生科普系列公益活动,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2024 上海市“科学小公民”实践展示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赓续红色血脉 助力老区乡村振兴”公益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书画展,《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专题讲座和首都16家科学和平文化场馆分会场宣传展示活动等。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是联合国倡导的,旨在弘扬和平理念,以科技促进和平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活动,中国各界人士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已坚持不懈成功开展三十六年。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各成员国中举办此项活动最广泛、最深入、最持久、最有实效的国家之一。联合国五任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加利、安南、潘基文、古特雷斯先后给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致贺信或贺词,对我国举办的国际科学和平周的活动,表示充分肯定和赞赏。“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得到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得到联合国驻华机构官员、百余国驻华使节及国际友人的支持和参与。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讲述昆虫故事 传承科学薪火

【校馆弦歌】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她将大家带回三亿...

2025桂林艺术节:山水化境 戏剧新生

 榕湖之畔,漓江之滨,戏剧之光穿越岁月,映照出一幅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交融的生动图景。10月24日至11月2日,2025桂林艺术节以“化境”为主题,化剧入景,化艺入境,为观众带来百余场特色活动。  桂林——这座被誉为“...

各地“多点发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数字化”“智慧化”助力精准调控

央视网消息:11月1日,宁夏已全面进入供暖期。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供热条例》从11月1日开始也正式施行,条例要求,居民卧室、起居室温度从18℃提高至20℃,供热单位需保障达标。从10月15日开始,宁夏固原市、吴忠市、...

供暖补助停发、救济项目暂停 美国政府“停摆”致民生问题凸显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2天。受此影响,美国民生领域危机愈演愈烈,低收入者救济项目暂停与医保费用飙升对部分家庭造成严重冲击。例如,“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因拨款延迟问题凸显,尽管美国政府冻结拨...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韩国庆州和白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123下一...

墨脱超级水电站:全球规模最大水电项目的全景解析

关注011. 墨脱水电站概况1.1 △ 电站位置与资源墨脱水电站,坐落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壮观“大拐弯”峡谷段,从米林县派村延伸至墨脱县西让村,全长260km。这一河段不仅拥有高达2350m的巨大落差,还具备丰富的水资...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 购买会员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一、项目背景与地理位置墨脱水电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境内,依托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开发。该电站的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促进西藏地区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墨脱县地处偏...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 并宣布工程开工

7月19日上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7月1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

竹木间,看见鲜活的古代中国——“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在湖北武汉开展

缓步走进展厅,“简读中国”四个大字一下子就攫住参观者的目光。两旁,一段段黄褐色的竹木片高低错落。  10月28日,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主体活动“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之一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在湖北省博物...

武汉工程大学:实施“零时差课堂”教学改革

武汉工程大学因“化”而生,因“工”而兴,创建于1972年,前身为湖北化工石油学院,迭经武汉化工学院时期,2006年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走过创校初期的重重曲折,历经隶属调整的久久为功,收获化院阶段的步步向前,迎来了...

2024
11/12
10:07
浏览量: 1045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