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一代代青年铁路人扎根祖国西部 “天堑变通途”背后的青春故事

一代代青年铁路人扎根祖国西部 “天堑变通途”背后的青春故事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6-05 15:34:57 | 点击:460

  1965年5月4日,刊发在《中国青年报》上讲述5437青年包车组故事的文章。

  “砸下的道钉在砂砾中苏醒,轨枕深深夯进岁月的岩层,钢轨延伸着汽笛的长鸣。这里,有一个个青年扎根,这里,有一段段故事发生……”

  5月13日,在甘肃兰州举办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铁路青年故事分享会上,一群扎根祖国大西北的青年铁路人倾情朗诵。

  从巍然的乌鞘岭到“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从无人区阿尔金山到世界屋脊唐古拉山……青年铁路人顶风沙、穿戈壁、冒严寒、战酷热,书写着一段段使命与梦想交织的热血故事。

  “人听党的话,车听人的话”

  1965年5月4日,刊发在《中国青年报》头版上的一篇文章——《愚公意志坚如铁 风沙怎敢不低头》,让更多人熟悉了战斗在戈壁滩上的西北铁路工程局5437青年包车组9个年轻人的故事。

  60年来,5437青年包车组的故事在一代代铁路人中讲述、传续,特别是“人听党的话,车听人的话”这十个字激励着一代代青年铁路人。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密机务段动车组司机陈鑫就是其中之一。

  陈鑫是从小听着5437青年包车组的故事长大的。

  1960年7月,5437青年包车组成立。那时的兰新线条件极为艰苦,“除了时不时就刮起的没完没了、昏天黑地的风沙,包车组的前辈们住的是席棚搭的拱圈房,枕的是一排摆在地上的枕木,把自己带来的被褥铺上就是家。”

  包车组吃的主要是高粱面,粮食不足时,经常到荒滩上打一些草籽进行补充。

  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青年包车组怎么干?

  青年包车组司机长刘俊林组织大家开会讨论,一致认为“人听党的话,车就能听人的话”。司炉陈书华特地把“人听党的话,车听人的话”十个大字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驾驶室里。

  20世纪60年代,刚刚修建的兰新铁路受沿途大小风区影响,保证安全正点运输困难重重。为了完成任务,青年包车组提出“千站不晚一分钟”的目标,“就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确保安全正点,开停车1000次不晚一分钟。”陈鑫说。

  这背后,是9个年轻人的日夜坚守与付出。一次,青年包车组司机秦福荣从尾亚站到柳园站超轴牵引,发现机车动轮轴瓦发热冒烟。为了不造成机故停车,秦福荣不顾个人安危,蹲在火车大轴旁的自动拉条上给动轮轴瓦浇油降温,后来润滑油用完了,他就用肥皂代替,硬是正点将列车开进了柳园站。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1960年到1965年间,他们安全正点运行4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圈之多。

  如今,80后陈鑫也成了一名火车司机——复兴号动车组司机。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时代变了,车型变了,但在我心中,始终不变的是‘人听党的话,车听人的话’,我想,这就是铁路的传承,是铁路红色基因所在。”

  “高寒不畏寒,高坡不滑坡,有苦不怕苦,有难不畏难”

  横亘在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属于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这里年平均气温不到零下2摄氏度。兰新铁路从它的脊背穿行而过,就有了乌鞘岭隧道。

  1953年7月,第一代乌鞘岭隧道开工建设,3万人集结在群山峻峰间,就地扎营,肩扛背驮,铁锤钢钎,到1954年5月硬是“拼”出了一条隧道。这条全长967.8米的隧道,海拔2940米,是兰新铁路最高点。

  从22岁到35岁,现任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武威南车务段助理工程师杨志峰曾在这里驻守了13年。

  1993年,初到乌鞘岭的杨志峰理解了什么是“艰苦”。“乌鞘岭极度缺水,喝的是水槽车拉来存在水窖里的水,那里风特别大,宿舍的旧木门根本挡不住,雪更是从9月下到来年6月,落在道岔滑床板上即刻结冰。”杨志峰回忆说。

  1995年4月的一场大雪令他记忆犹新。“大雪下得站台、股道全被埋没掉。”杨志峰说,正着急时,报话机里传来进站信号机发生故障,需要引导接车的指令。

  没有丝毫迟疑,杨志峰抓起信号旗就冲了出去。站在厚厚积雪里,当火车开过时,溅起的雪狠狠打在他的脸上,火辣辣地疼。他寸步未退,等信号恢复正常,才发现裤子已冻成了冰柱。

  “让年轻人记得咱们乌鞘岭守山人的坚守故事和青春热血,把这种精神延续下去。”至今,杨志峰还清晰记得师傅转岗离开将那面象征着传承的信号旗交到他手上时叮嘱过的话。

  2006年8月,采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全长20.5公里的第二代乌鞘岭特长隧道双线贯通,这也意味着老乌鞘岭隧道、车站的使命完成,即将关闭。

  关站那天,杨志峰小心翼翼拿出那面使用了30年的信号旗,亲自锁上了乌鞘岭车站的大门。

  这些年,杨志峰一直带着那面信号旗,“看到这面旗,我就会想起‘高寒不畏寒,高坡不滑坡,有苦不怕苦,有难不畏难’的乌鞘岭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

  进入新时代,属于乌鞘岭的故事仍在延续。2022年11月,第三代乌鞘岭隧道——兰张高速铁路新乌鞘岭隧道胜利贯通。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乌鞘岭隧道被赋予了新的使命。2018年10月,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将其打造成“党员教育示范基地”。

  “报效祖国、建功西部”不是一句空话

  什么是“尼红精神”?是“二十年苦心练技,千万次标准如一”的誓言和践行。在铁路系统,尼红的名字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青年铁路人眼中,她是标杆、是榜样。

  尼红现任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库尔勒电务段职工培训科工程师。

  1993年,尼红在库尔勒电务段和静信号工区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信号工。她说,南疆线风沙大,每次工作一天回来,常常变成“土人”,有时口袋里能抖落半斤沙。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信号工,她时时将万用表、电路图随身携带,工余时在业务书、笔记本上随时记录,白天请教师傅,晚上“请教”书本,深夜整理笔记。有时候为了跑通一条电路,尼红在空间窄小、油污厚重、温度高达60摄氏度以上的机车上一停留就是三四个小时,经常上车一身净、下车一身泥。

  日复一日的潜心研究,让尼红掌握了管内12种车型、200多台机车车载设备电路布设走向,她所记录的12本厚厚的学习笔记,也成为日后处理设备故障的宝典。

  2012年,全国铁道团委用“尼红”命名铁路青年行业奖章。十几年来,“尼红奖章”成为无数铁路青年人心中的奋斗目标,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供电段乌图美仁供电车间电力工区副工长徐尚军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90后徐尚军成为一名电力线路工。高原环境极端天气频发,暴风雪、强烈紫外线、昼夜温差大,已是家常便饭,这不仅考验着人的身体极限,也让铁路设备频繁“罢工”。

  徐尚军利用废旧电缆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了电缆剥切等技艺,并在技能竞赛中获得佳绩。2023年,徐尚军荣获梦寐以求的“尼红奖章”。

  在一代代铁路人心中,“报效祖国、建功西部”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

  今年30岁的藏族小伙儿次仁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机务段运用一车间动车司机,也是拉林铁路动车组最年轻的复兴号司机。

  2018年深冬的一个雪夜,当次仁值乘的货运列车运行到海拔4778米、距离拉萨站798公里的江克栋站时,列尾装置突发故障。

  当时室外温度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他打着手电,蹚着没膝深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走向车辆尾部。等到他终于处理好列尾故障回到驾驶室,早已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发抖。

  2021年6月,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开上青藏高原。段里公开选拔复兴号高原动车组司机的消息,让次仁兴奋得彻夜未眠。经过层层筛选、考核,2023年7月,次仁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驾驶证,成为拥有“内电”双证的“大车”司机。

  多年来,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在努力挖掘更多鲜为人知却意义深远的铁路奋斗故事,以青年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

  “依托乌鞘岭隧道、中卫固沙林场、‘雷锋号’机车组等现场教学点,我们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沉浸式学习,针对新入路青年开发‘入团第一课’,让他们从先进典型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报效祖国、建功西部’中体悟扎根一线、甘于奉献。”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李刚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6月04日 08版

责任编辑:孙佳蔚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5种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等5种民族文字版,已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翻译...

对“一老一小” 总书记特别关心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连接民心,关系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常到社区学校、百姓家中,问冷暖、察民生、解民忧,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要“促进未成年...

以军打击叙政权军事总部入口

这是7月16日在叙利亚大马士革拍摄的以军袭击后升起的烟雾。  以色列军方16日发表声明说,以军当天打击了叙利亚政权位于大马士革军事总部的入口。  新华社发(蒙塞夫·梅马里摄)

深圳消防打造城市“五分钟消防救援圈”

  近年来,深圳消防积极推动城市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心站+小型站”的“1+N”模式,把站点建到社区里、嵌入街区中,打造城市“五分钟消防救援圈”,力争灭火救援“打早灭小”。  目前,深圳市现有基层各类消防站...

“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乌鲁木齐开幕

  7月15日,“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乌鲁木齐武警某训练基地开幕。这是中国武警参赛队员步入现场。侯崇慧/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廖彬华 张永清)7月15日上午,“锋刃...

夏日室内冰雪世界享清凉

 7月15日,小朋友在室内冰雪世界休闲娱乐。  炎炎夏日,江苏淮安金湖水上森林景区内的春溪林海雪原迎来众多游客。据介绍,该室内冰雪世界由哈尔滨冰雕团队打造,面积超3000平方米,置身其中,仿佛走进冰雪童话世界,尽享夏日清...

超30城官宣,公积金真的能付首付了

  中新网北京7月15日电(记者 左宇坤)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在持续拓宽。  近日,北京印发的《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有一点颇受关注: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促进作用,支持缴存人在提取公...

高温催生暑期清凉经济

 7月12日,游客在天津滨海新区方特水上乐园戏水纳凉(无人机照片)。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催热暑期“清凉经济”,多样化消暑体验和消费场景释放夏日经济活力。  新华社发(杜鹏辉 摄)

马克龙:欧洲形势空前严峻,法国军费将“两连涨”

美联社报道截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昊天)“想在这个世界上获得自由,你必须能引起他人的恐惧。为此,你必须变得强大。”当地时间7月1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法国国防部发表讲话,宣布将在明...

河北发布3条避暑旅游线路 涵盖海滨、高原、森林

  秦皇岛的海豚表演。 赵杰摄  本报记者 李如意 实习生 代欣璇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口号持续破圈,折射出河北省深耕京津及周边重点客源市场、持续丰富旅游供给的显著成效。暑期来临,河北省气象局、河北...

2025
06/05
15:34
浏览量: 46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国内首个RWA数字岛屿项目启动 中国以创新实践引领全球数字文明建设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传承与坚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努力之路》

河南省商丘市前进小学首届“校长杯”跳绳比赛圆满落幕

河南省商丘市前进小学首届“校长杯”跳绳比赛圆满落幕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