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青年调查:体验式文旅活动为何吸引年轻人

青年调查:体验式文旅活动为何吸引年轻人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6-08 16:42:13 | 点击:287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

  当年轻人在古城中体验民俗风情,当游人把素布浸入蓝靛桶染出深蓝的布匹……一些年轻人出游时已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而是涌向沉浸式戏剧、非遗手作、深度研学等文旅体验活动。今年端午假期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4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俗风情体验(62.1%)、乡村生活体验(49.4%)、非遗体验(46.5%)是受访青年最常参加的体验式文旅项目。71.3%的受访青年表示体验式文旅活动最吸引自己的是丰富的社交互动环节。

  体验式文旅活动正成为消费新引擎

  不久前,来自北京的27岁青年王佳(化名)在长沙雨花非遗馆体验了一场沉浸式非遗之旅。在这里,王佳不仅品尝了糖油粑粑等当地特色的非遗美食,还在手作区域学习了制作非遗漆扇,在古色古香的造景前观赏了一场沉浸式的当地戏剧。“这里的体验项目非常多,非常有趣,不仅能学习到一些非遗知识,还能亲自上手尝试。”

  今年端午节假期的第二天,来自湖北武汉的00后郝玥来到河南开封的万岁山武侠城游玩。园区还原了宋朝市井的街道,不少NPC(非玩家角色——记者注)化身武大郎、扈三娘等《水浒传》中的角色与游客热情互动,再现了三打祝家庄、风雪山神庙等经典桥段。“游客通过跟NPC互动,可以换取一些小礼品。景区的门票、物价也都比较低,让我觉得物有所值。”

  近年来,以非遗体验、NPC互动、文旅剧本杀为代表的体验式文旅新业态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在社交平台掀起一股热潮。

  今年5月,刚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古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的95后刘蕴舒,借着入学前的假期,来到洛阳一处博物馆,体验新推出的沉浸式剧本杀活动。在这里,游客要按照活动手册的指引,在两小时内通过知识答题、参加小游戏等形式赚取游戏中的货币并集齐7枚印章。“NPC会根据相应的历史背景创作一些故事,引导游客参与互动、学习知识。”

  调查显示,民俗风情体验(62.1%)、乡村生活体验(49.4%)、非遗体验(46.5%)是受访青年最常参加的体验式文旅项目。其他还有:沉浸式剧场/剧本杀文旅(41.9%)、美食文化体验(38.3%)、文化主题展览(如AR/VR加持,现场模拟“考古”等)(35.7%)、户外探险体验(32.8%)、节庆活动体验(25.6%)等。

  从消费情况来看,44.7%的受访青年参与体验式文旅活动的单次消费预算在500-1000元,39.8%的受访青年预算在1000元以上,15.5%的受访青年预算在500元及以下。

  郝玥表示,自己在参与体验式文旅活动的过程中,更希望购买一些与艺术家联名的或是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可以给我一份独特的留念”。

  超七成受访青年被体验式文旅的社交互动环节吸引

  在万岁山武侠城,郝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互动环节,现场人很多,十分热闹。“NPC很入戏,会代入角色的身份跟游客说话、互动,让我感觉很沉浸。”

  “我觉得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是在增加的。如果景区里有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体验活动,价格又不是很贵的情况下,大家可能会尝试。”王佳觉得,如果在旅行中能有带有当地特色的定制化体验,会给这一趟旅行加分。另外,她还会被景区内沉浸式的场景和专业的讲解所吸引。“如果有专业的讲解员可以告诉你这个景区有哪些故事,同时还可以自己体验和尝试一下,这种状态会让我很喜欢。”

  体验式文旅活动吸引年轻人的是什么?数据显示,71.3%的受访青年表示是丰富的社交互动环节,61.7%的受访青年青睐专业的讲解和指导,55.1%的受访青年认为是独特的场景营造。此外还有:个性化的体验服务(48.4%)、能够深度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24.0%)等。

  刘蕴舒发现,不少游客参加完博物馆的剧本杀游戏后,对博物馆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有的游客还会重游,仔细品味博物馆的魅力。“这类沉浸式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到文博知识,更深入地了解相应的历史,我觉得是一件好事。”

  年轻人参与体验式文旅活动,62.2%的受访青年是为了放松身心,缓解压力,57.1%的受访青年是为了追求新鲜独特的旅游体验,51.3%的受访青年是为了感受当地民俗风情。此外还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51.2%);拓展社交,交朋结友增进感情(35.5%);拍照打卡,分享到社交媒体(29.9%);受偶像、网红或热门话题影响(12.5%)等。

  受访青年中,男性占43.4%,女性占56.6%。00后占15.9%,95后占29.6%,90后占38.2%,85后占16.3%。

责任编辑:朱浩天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孩子开心 家长放心

  7月3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莲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正在指导孩子识别荷花形态。  谢贵明 摄  7月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开设“暑期学戏曲 童星展风采”戏曲公益课堂,孩子在马花堂文化空间体验戏曲妆...

引导孩子假期科学触网

  在安排合理的学业任务之余,家长要想方设法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并在假期初始阶段一起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细则  暑期已经开始,许多孩子放假在家,容易沉迷网络。这既影响学习,也伤害视力和身体,甚至可能有其他隐患,令人担忧。如...

初心如磐担使命 奋楫笃行践初心——烟台高新区卫健局开展庆祝建党104周年系列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李怡璇)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烟台高新区卫健局以“初心如磐担使命,奋楫笃行践初心”为主题,精心策划铭党恩、守初心、铸忠诚、惠民生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医心向党惠民服务...

烟台高新区红歌合唱团巡演启航 海兴社区站奏响红色乐章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丁文佳)近日,烟台高新区红歌合唱团巡演活动走进马山街道海兴社区,用歌声为党的生日献上深情礼赞。首场演出吸引了数百名居民到场,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活动现场,高新区红歌合唱团以一首《好运都会...

让大学生实习少点“住宿烦恼”

 到大城市实习,短期租房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据媒体报道,有大学生反映,暑期到大城市短期租房难,容易上当受骗。  大学生通过实习,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增强自己在求职就业时的竞争力。因此,在时间充裕的暑假,不少...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三代接力 让产教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自办学以来,始终敏锐捕捉国家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坚定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培养了一批批高质量技能人才。  走出国门的现场工程师  近日,在越南海防市深越工业园天珑越南制造园区的...

专家一线开良方 助力产业保丰收

  目前正值高温天气、香菇越夏关键时期,6月27日,卢氏县朱阳关镇灌河村4户村民反映自家种植的部分香菇菌袋出现坏袋。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食用菌专项专家王亚光、杜适普、刘小奎等,来到灌河村开展技术服务,...

日媒:从袜子长度到打喷嚏次数,日本学生眼中的奇葩校规

  《今日日本》6月27日文章,原题:小学生和初中生讲述日本最奇怪的校规   日本的学校制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个顽疾,那就是充斥着许多不合时宜、令人费解的奇葩校规。比如,小学生在体育课时禁止...

充电宝登机出新规,如何兼顾安全与乘客感受

  “看见”旅客的不便之处,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才能更好地实现保障公共安全与照顾旅客感受的平衡。  近日,充电宝登机出新规,消费者纷纷开始检查手中的充电宝是否“过关”。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明确自6月28日起...

AI时代,年轻人如何探寻职业路径

  6月25日,天津津南,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举办“职业路径:重启”分论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卢健/摄  现在面临的新挑战是,学生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但回报却未必能跟...

2025
06/08
16:42
浏览量: 28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