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纪实现场 > 中国是推动乌克兰局势缓和的积极力量

中国是推动乌克兰局势缓和的积极力量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2-03-20 23:04:54 | 点击:950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叶天乐 丨 时间:2022-03-20 丨 责编:林伊人

叶天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俄乌冲突发生后,其走向与解决途径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方在形势恶化后多次呼吁双方和平解决当前争端,避免冲突走向更大规模的对抗。中方在积极撤侨的同时,还向乌方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在国际层面,中方支持一切有助于缓和乌克兰局势和政治解决的努力,反对一切不利于推动外交解决,甚至是局势升级的行动。中方多次表示,愿推动乌克兰局势缓和发挥建设性作用,并愿为克服人道主义危机作出自己的努力。

然而,连日来美西方连续对中方立场采取抹黑、诬蔑、曲解的态度,指责中方“不劝阻俄动武”“试图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不加入西方制裁”等,这些指责不仅站不住脚,且更加暴露了美阻碍和平、挑动大国对抗的险恶用心。正如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所说,在乌克兰问题上,任何抹杀中方努力、歪曲中方意图、造谣抹黑中国的虚假信息,目的都是转嫁矛盾、挑动对抗、借机渔利,既不负责,也不道德。

中方绝不做“火上浇油”之事。冲突发生后,中方一直关注乌国内民众的安危,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国红十字会迅速反应并行动,向乌方提供了三批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包括棉被与奶粉等,主要用于救助乌境内的老人、妇女与儿童。目前,前两批物资已经顺利抵达,第三批也将抵达。3月15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表示,中方还将在经济上继续为乌提供帮助。

反观美方,在冲突发生后虽高喊“支持乌克兰”,其物资援助却丝毫未用于“和平”目的。拜登3月16日签署行政令,给予乌克兰8亿美元的额外援助。一周内,美承诺向乌提供援助高达10亿美元,但其援助物资为“毒刺”“标枪”等防空与反坦克武器、无人机、枪支弹药等。这就是美表面上坚称的“支持乌克兰”,实际上却不断往战场上输送军备,煽动双方继续战斗。这无异于在邻家着火时,不拎水救火,反而加薪助燃。

中方绝不做“冷血旁观”之事。冲突发生后,中方关注每一位华人安危,积极保障公民安全。对于滞留在乌境内的中国公民,驻乌克兰使馆克服困难,不顾使馆工作人员个人安危,将在乌公民撤离至安全地带。中方还允许中国公民携带外籍家属一同撤离,并不因为没有中国国籍而将其与家人分散。更为可贵的是,中方还将滞留在乌克兰东部的50余名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的留学生一同带离交战区,体现了中方的国际主义精神与人道主义关怀。

反观美方,不仅未对战区平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而且还默许雇佣兵等赴乌作战,这才是真正的漠视人权,崇信战争。

中方不做“以压促变”之事。中方比任何国家都清楚,制裁并非解决问题的上策。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曾被迫接受过不平等条约,建国后的中国曾长期被西方孤立封锁,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同样曾遭受西方无理制裁。对于中国而言,中方深知解决国际争端应考虑到各国的国情社情与历史经纬,在充分了解各方立场的前提下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非使用“人权”“民主”“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等带有双重标准的概念强迫别国接受苛刻条件。在处理国际争端时,中方也曾开创性地提出了“搁置争议”“三步走”等方案,为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反观美方,在冲突发生后并未积极调停斡旋,劝和促谈,反而习惯性地抄起了制裁“大棒”,妄图用经济、金融、能源、经贸等多重手段将俄罗斯隔绝于国际社会之外。这在当今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无异于逆历史潮流而动。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历史经验已经充分说明,制裁与孤立从来不是推动和平与稳定的理想途径,而是对抗与战争的温床。

当前俄乌局势已经出现向好态势,但实现和平的路途依然坎坷不平。历史终将证明,中方当前所作的努力与呼吁是推动乌克兰问题解决的积极力量,中方必将朝着这一目标继续努力。(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张艳玲)


【作者:叶天乐】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77条自贸试验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7月4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加强警示教育、筑牢作风防线、破解民生难题——重庆、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重庆、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对标对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警示教育、筑牢作风防线、破解民生难题,做到真查真改、落地见效,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以案为鉴“治未病”&nb...

强化法治引领 筑牢反诈防线——烟台高新区检察院开展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庄琳):为切实提升高校师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筑牢校园反诈安全防线。7月3日下午,烟台高新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进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开展了一场以“织密防诈‘安...

烟台职业学院3项课题获全国物流教改课题一等奖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潘静宇):日前,中国物流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度全国高校、职业院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结题名单的通知》。...

烟台高新区组织开展政务服务集中宣讲暨政府开放月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孟红雷)7月2日,烟台高新区在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政务服务面对面,便民利企零距离”政务服务集中宣讲暨政府开放月活动,全面展示高新区政务服务改革成效,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提升政务服务影响力...

巧手匠心 “布”一样的美——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开展布料胸花DIY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李京蔚 程茜媚):为弘扬传统手工艺文化,让居民在亲手制作胸花的过程中感受非遗魅力,通过互动体验增进邻里感情,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博社区联合烟台市妇联百人“筑家”指...

烟台高新区滨河社区老年大学开设“银龄安全课堂”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莹)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滨河社区在烟职家属楼举办“守护夕阳红,安全伴我行”老年意外伤害防护知识专题讲座,增强社区老年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活动吸引了众多社区老年学员参与,现...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闭幕

 本报北京7月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呈宣 王璐璐)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7月3日上午在京闭幕。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四皓出席闭幕会并讲话。团中央书记处书...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闭幕

  7月3日,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闭幕会会场,青联委员们举手表决相关决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本报北京7月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周围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

作风建设勿做“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可谓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这位“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主人公,记账时“千”字和“十”字不分、搭火车误点,最终因“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的糊涂认知,延误救治丢了性命。这一辛辣讽刺的文学形象,也给...

2022
03/20
23:04
叶天乐
浏览量: 95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