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纪实现场 > 王伟烈士妻子专访系列视频成网络爆款 “海空卫士”的名字再次响彻云霄

王伟烈士妻子专访系列视频成网络爆款 “海空卫士”的名字再次响彻云霄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09 10:31:22 | 点击:246

这个清明节,在众多被铭记、传颂的名字中,“81192”的呼唤再次响彻云霄——这是“海空卫士”王伟的战机编号。

在浙江安贤陵园的王伟烈士墓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将战斗机模型、手写书信和鲜红的五星国旗摆满阶梯;在网络上#24年来我们从未忘记81192#的话题下,亿万中国民众留下对“海空卫士”王伟跨越24年的深情呼唤。

AI辅助生成图片

4月1日,中国青年报推出专访视频“对话王伟妻子阮国琴”,在全网引发强烈共鸣,评论区更是被亿万网友的“致敬”“缅怀”“泪目”刷屏。

英雄从未远去

“前一天,他回到家跟我说,明天要值班。那天很奇怪,我把他送到了院子门口,我也没回家,就站在那里,我看着他骑着自行车的背影,我就一直看着那个背影从我面前消失。第二天就……”阮国琴面对镜头,以一种极其克制的声音讲述着24年前,她和丈夫的最后一别。

“他的背影永远刻在我心里。”阮国琴说。

王伟烈士生前照片受访者供图

2001年4月1日,33岁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为保卫祖国领空,遭美机撞机后坠海。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24年后的4月1日,当阮国琴在镜头前再次念出丈夫最后的宣言,弹幕瞬间被“请返航”的留言淹没。

阮国琴始终觉得,丈夫的这句话,是一种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精神的体现。“王伟是和平年代敢于和霸权主义博弈的英雄,其实和平年代不和平,在这个年代宣传王伟,就是要警醒大家,霸权主义让我们感到不和平,我们要全民爱国,我们国家的人民凝聚在一起,我们的国家才能强大。”

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的评论区里,网友留下了对英雄的缅怀。@掉线之王萝卜丁说:“放心,我们在继续前进。”@水晶的晶1005表示:“缅怀!我们的平稳生活,全靠这些可亲可敬的人们来维护!”

网友@贩卖人间快乐评论说:“南海的波涛呜咽着,诉说着一个永恒的故事。24年前的那个春日,王伟驾驶着战机在祖国的碧空巡航,如同古时戍边的将士守卫着长城。当敌机悍然侵入领空,他毅然以血肉之躯筑起移动的界碑。那最后的‘81192收到’的无线电波,至今仍在万里海疆回荡。”这引起了很多网友共鸣。

网友@Aaron爸爸在评论区留下了3张王伟烈士墓前的照片,他说:“我带着两个六代机的3D打印模型,代表大伙儿一起去祭奠王伟烈士了。英雄未离去,我们永远铭记!我们会在英雄替我们斩开的荆棘之路上,坚定地前行!”

网友在王伟烈士墓前摆下飞机模型。图片来自网友评论区

网友@膏锋锷更是写下诗歌《永遇乐·81192,请返航》以表哀思。“碧海悬旌,长云坠甲,以悼英魂。铁翼孤忠,银翎飞龙,将身化长虹。神州泣血,寰宇悲恸,涛声夜夜呼冢。又今朝、东风归时,一樽还酹骁勇。兀鹫跳梁,倭奴拜鬼,搅起暗涛汹汹。舰布星罗,鹰击列斗,穹碑慑敌耸。电磁铸剑,量子潜盾,射落天狼如汞。待潮生、红旗漫卷,天下为公!”

从“无法返航”到精神永驻

“王伟牺牲以后,我在部队也受党教育多年,退休以后我觉得应该为国家再去做点事儿。讲述我爱人王伟人生的奋斗史,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英雄就在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阮国琴说。

这些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走进机关、军营、学校、企业、社区作宣讲,向年轻人讲述王伟的故事,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我觉得年轻人非常需要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不仅自己要说英雄的故事,还希望带动一些年轻人去讲英雄故事,在这个过程当中,青年们自然就会成长,他们也能成为自己的英雄,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英雄精神在新时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B站UP主“锦才-JC”将王伟驾驶的歼-8制作成了飞机模型;上海大学学生曾嘉铭在抖音发布原创红色说唱《81192》,用音乐缅怀英烈;诸多游戏博主在游戏中还原了歼-8Ⅱ战机,将战机皮肤和驾驶舱仪表贴上了“81192”数字。

年轻人在以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一天。正如网友@机械神甫010所说:“4月1日,对于西方人是愚人节,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被铭记的日子,‘海空卫士’王伟烈士永远被铭记于人民心中。当J-16驱离外机之时,应记得2001年的那次悲壮之战;当山东舰、辽宁舰组成双航母编队之时,应记得2001年的那个愿望;当六代机腾空而起之时,应记得2001年的那架歼-8。”

“那句‘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将永远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底,永远激励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一生所爱留言道。

@新征程2355留言表示:“‘呼叫81192,请返航’——24年后的今天,这声呼唤依然未改,但回答它的不再是悲壮,而是航母劈波的轰鸣、战机巡天的英姿,以及一个民族迈向复兴的足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呈宣 周围围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9日 08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湖南辰溪县中医产业链办着力打造新产业 谱写新篇章 全面推广种植金樱子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万绍发): 2025年7月14日,湖南辰溪县中医药产业链办一行3人冒烈日炙烤,前往谭家场乡李家坳村七组,进行实地调研。向返乡农民工宣传金樱子种植技术,共同探讨如何将金樱子产业做大做强。从实际出...

小区停车场闸杆砸伤行人是否应赔偿

每日新闻网讯(作者:吕本政 袁传文):近日,烟台高新区人民法院成功解决一起侵权责任纠纷案件。此案标的额不足2000元,在众多案件中或许并不起眼,但承办法官杨茹却秉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烟台高新区召开产业重点项目推进会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许亨通):7月11日,烟台高新区召开产业重点项目推进会。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李如鹏,工委管委分管领导,马山街道办事处、相关区直部门和区属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前,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部...

为全球版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古代中国的发明创造为世界留下了宝贵财富,今日中国的版权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为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国游戏、电影、潮玩等创意产品风靡国内外。”世界知...

草根“苏超” 全球回响

  7月6日,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六轮,泰州对镇江看台TIFO(可覆盖看台的大型横幅或拼图)。视觉中国供图  经过短暂休整,新一轮“苏超”联赛又要在本周末延续热度,打完这一轮,“苏超”赛程正好过半——从江南到江北...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为低空经济“高飞”培养复合人才(育见·新专业)

近年来,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运营的敦煌“飞天”通用航空项目,为游客提供低空飞行器旅游服务,让游客乘坐直升机、动力滑翔机,从空中欣赏大漠绿洲和月牙泉美景,沉浸式体验敦煌独特魅力。图为7月3日,游客乘坐滑翔机空中俯...

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中国印尼文化交流展开幕

本报雅加达7月12日电  (记者李培松)“万里尚为邻——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中国印尼文化交流展”11日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美术和陶瓷博物馆开幕。  展览分为“航海壮举,伟大航程”“星槎遗踪,万里丝...

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13日电(记者杜刚)13日,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随着牵引机将最后一段电线成功从183号铁塔拽至188号铁塔,标志着历时15年建设的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形成了一条围...

青年早新闻|加力!我国推出新一批稳就业支持政策

今天是7月10日,星期四,中国青年报“青年早新闻”来了——“青年关注、关注青年”!几分钟速览最新热点,带你走近“宝藏学校”、触达“青春团讯”、学习“榜样人物”、了解“服务动态”。舰耀香江——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访问香港纪实...

美国洛杉矶隧道坍塌 31人获救 (1/5)

  7月9日,救援人员在美国洛杉矶发生坍塌事故的隧道入口处作业。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消防局9日说,在该市当日发生的一起隧道坍塌事故中救出31名被困人员。消防局仍在核实被困人数,目前尚无人员失踪报告。  新华社发(...

2025
04/09
10:31
浏览量: 24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