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人民币国际化再破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势在必行

人民币国际化再破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势在必行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07 19:26:49 | 点击:591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再下一城”。3月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开展贸易结算。这意味着中国与巴西在未来可以绕过美元,直接用人民币兑换雷亚尔进行大规模贸易和金融交易。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破局时刻正在临近。

中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而巴西则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17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9%,连续5年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也连续14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但是美元结算却成为中巴贸易快速发展过程中“成长的烦恼”。由于所有美元结算都需要经过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高额的转账费用、美元汇率变动的风险、二次换汇到账时间的延迟等因素,都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成本。而使用本币结算必将推动中巴贸易再上层楼,并为人民币国际化按下“加速键”。

巴西央行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人民币已经取代欧元成为巴西外汇储备中第二重要的货币。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已经不是新鲜事。早在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一起成为IMF的180多个成员国的官方使用货币。2022年,IMF又将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其实,中国与巴西达成本币结算协议只是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动作”之一。就在3月28日,中海油与法国道达尔公司在上海用人民币完成了液化天然气交易。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油气能源领域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长期以来,石油美元体系被视为美元霸权的象征,而此举对于美元霸权的挑战意味不言而喻。事实上,这并非中国挑战美元霸权的“第一枪”。中国在2016年就与俄罗斯达成了使用人民币结算部分原油贸易的协议;2017年,委内瑞拉宣布本国石油采用人民币计价;2022年7月,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首次使用人民币结算与中国的铁矿石贸易;今年2月,伊拉克央行也宣布允许使用人民结算对华贸易。如今,在上合组织、欧佩克等国际组织中,共有29个国家已经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根据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达42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3.4倍。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份额增至7%,成为近三年来市场份额上升最快的货币。

人民币的市场份额上升只是全球各国“去美元化”的冰山一角。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先“放水”后加息的窒息操作,令美元指数的波动性明显加剧,以美元定价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频频经历过山车行情。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美西方国家公然将俄罗斯剔除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系统,甚至禁止俄罗斯在国际结算中使用美元。这一系列疯狂的制裁措施,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元霸权的横行无忌,同时也提醒各国依赖美元所隐含的巨大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敏锐观察到,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与其国际清偿能力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简言之,美国为了让美元在全世界流通,必须不停增加美元的供给量并常年保持贸易逆差。美元的流动性泛滥又必然对美元构成贬值压力,进而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就曾留下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麻烦。”

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势在必行。继多国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之后,印度、东盟、阿根廷等国家和国际组织近期也纷纷商讨放弃美元,改用本币结算。与此同时,减持美债也渐在全世界蔚然成风。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海外投资者累计减持美债4259亿美元,其中,中国和日本分别大幅减持1732亿美元、2245亿美元。今年1月,中国再度减持77亿美元至8594亿美元,创下2009年5月以来最低点。

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正为建立更加稳定、公平、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贡献自身独特的力量。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但破局点已经临近。我们相信,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那一天将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华章 宇馨 原京)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我始终站在记者一边——一位宣传部长谈舆论监督和媒体导向

一位宣传部长谈舆论监督和媒体导向每日新闻网讯:知名新闻调查记者褚朝新在他的《唯一一次与一位“宣传部长”相谈甚欢》文章中,写了曾任湖南省浏阳市宣传部长的吴震,谈舆论监督和媒体导向。吴震说:“媒体只栽花,不敢监督,不善监督,...

“重构”搜索的百度,依然困在魏则西阴影的回声里

“重构”搜索的百度,依然困在魏则西阴影的回声里原创                         ...

站在创造未来的源头上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俯瞰今日的厦门,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城市跃然东南海滨。  “我们在这里参与了创业,如今的发展,比我们当时想象的还要好。”2024年10月,再次来到美丽鹭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感慨。  读懂...

以炙热的向党之心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游本昌的勉励和问候极大鼓舞全国文艺工作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转达勉励和问候,表示为他在92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感到高兴,称赞游本昌“你有一颗炙热的向党之心,令人感动”,并对他提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

牢记嘱托 紧跟党走 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在全国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领袖关怀指引奋斗方向,青春盛会激荡时代回响。7月2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发来重要贺信,蔡奇同志等党和国...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为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对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提出一系列成长指引,勉励我国广大青年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作为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青联和...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9月3日晚将在北京举行

 记者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将于9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晚会汇集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艺术家,...

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致词

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致词  (2025年7月2日)  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 贺军科青年朋友们,同学们,同志们:  值此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

从快递高增长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提速

  【光明时评】   国家邮政局近日发布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861.8亿件,同比增长17.6%;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787.7亿件,同比增长20.1%,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  ...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起强大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催人奋进

“我们党肩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执政环境异常复杂,自我革命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  “七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长效机制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

2023
04/07
19:26
浏览量: 59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