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中国网评】保护世界遗产,中国树立了国际典范

【中国网评】保护世界遗产,中国树立了国际典范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8-03 15:14:02 | 点击:2994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三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这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为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所付出努力的肯定,体现了中国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等15处遗产构成,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两千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拥有独特的高大沙山和色彩斑斓的丘间湖泊,是全球罕见的沙漠景观。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为大量濒危鸟类提供了生存保障,对东亚—大利西亚迁飞区迁徙水鸟保护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三个项目的申遗成功,使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位居全球第二,世界自然遗产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名录》是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建立的,其宗旨是“保护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截至2023年,《名录》共登录世界遗产1157项。被列入《名录》的地方可获得“世界遗产基金”的资助,并有机会成为世界级名胜,取得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是世界遗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985年,在侯仁之、郑孝燮等老一辈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努力下,中国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泰山作为中国第一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被列入《名录》。其后,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也相继被收录其中。近40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截至目前,中国共拥有39项文化遗产、16项自然遗产、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成为总数仅次于意大利的世界遗产大国。特别是在2000年之后,中国先后承办了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并且积极参与议题设置、提出政策主张,逐渐从学习者向引领者转变。

自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公约精神,为世界各国树立了典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评估报告显示,对于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的保护状况,评估结果为“好”与“较好”的平均比例为63%,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为89%,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还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中国现有的世界遗产和双遗产共覆盖了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如今,它们大多已被打造为当地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平均每年带来的旅游业产值超140亿元人民币。

中国之所以能够卓有成效地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自然离不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2021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信中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文交流是消除文化隔阂的“解码器”,是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相亲的“共同纽带”。通过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以生动易懂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风貌,这是中国申请和保护世界遗产的初心所在。

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创造了无数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幅员辽阔的中国拥有众多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文化与自然遗产生动记录并展示着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融合。因此,保护好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并使其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时代赋予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崭新内涵。

编审:蒋新宇 张艳玲 蔡晓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

  7月10日,出口汽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等待装船(无人机照片)。  7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汽车产业活力持续释放。  新华...

今年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 (1/8)

  6月4日,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田间收割小麦。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持平,夏粮总产量14973.8万吨(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1381...

“铭记英雄 共创未来”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在上海举行

当日,“铭记英雄 共创未来”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在上海黄浦文化中心开幕。本次展览汇集超200张飞虎队主题图片以及60余件飞虎队老兵捐赠的实物展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7月8日,因救助美军飞行员被日本侵略者杀害的上海浦东临...

监控画面曝光 甘肃天水涉事幼儿园后厨非法添加彩绘颜料

7月8日上午,甘肃省天水市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当地幼儿血铅异常问题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通报公布了溯源调查情况:7月1日18时52分,天水市麦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分局接群众报案,培心幼儿园部分幼儿血铅浓度异常,两部门立即开...

我国新增下达100亿元以工代赈中央投资 预计带动31万人就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记者今天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日前,我国新增下达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开展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助力重点群体稳就业促增收。  据介...

拾光纪·总书记第五次考察山西,看习近平心系三晋大地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阳泉。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五次考察山西。一支视频,看习近平心系三晋大地。

学查改深融 成效惠民生——贵州、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贵州、西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密切联系群众,持续一体推进学查改,以作风建设推动民生服务见效落地,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检验学习成果,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体推进学查改  近...

习近平向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回复口信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参加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倡议访华的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回复口信。  习近平表示,祝贺你们访华取得成功,很高兴看到匹克球这项运...

我始终站在记者一边——一位宣传部长谈舆论监督和媒体导向

一位宣传部长谈舆论监督和媒体导向每日新闻网讯:知名新闻调查记者褚朝新在他的《唯一一次与一位“宣传部长”相谈甚欢》文章中,写了曾任湖南省浏阳市宣传部长的吴震,谈舆论监督和媒体导向。吴震说:“媒体只栽花,不敢监督,不善监督,...

“重构”搜索的百度,依然困在魏则西阴影的回声里

“重构”搜索的百度,依然困在魏则西阴影的回声里原创                         ...

2024
08/03
15:14
浏览量: 299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